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宋小英、郭勝天、記者廖雲萍報導:楊瑞金,男,中共黨員,主任醫師,現任贛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第十二黨支部書記,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全國委員,江西省抗癲癇協會副會長,江西省整合醫學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意識障礙學組副主任委員,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贛州分會神經外科專業副主任委員,首批贛州市神經外科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2020年獲贛州市「優秀共產黨員」、2020年贛州市人民醫院「十大名醫」。
今年是楊瑞金從醫的第28年。作為一名神經外科醫生,28年來,他不斷提高自己的手術技術,力爭用小創傷取得好療效的方法治療疾病,解除病人的痛苦。
楊瑞金在顯微鏡下為患者手術
堅定信念,醫者初心
學醫是楊瑞金從小就有的想法。1987年考入江西醫學院臨床醫學,1992年畢業後的楊瑞金被分配到贛州市人民醫院。此時的神經外科極度缺乏人才的時候,楊瑞金加入為贛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注入了「新鮮血液」。在神經外科工作期間,楊瑞金勤奮樸實、虛心好學、苦煉內功、不斷研修技術,更是珍惜每一次申請而來的學習機會,先後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第一軍醫大學附屬南方醫院神經外科、清華大學附屬玉泉醫院癲癇研究中心進修學習。
1998年,當時的神經外科在北院的9樓。在楊瑞金值班的一天,一位三叉神經痛患者劇烈的疼痛到自殺。楊瑞金回憶道:當時電梯故障,他每半層樓都會停下來,不斷地敲打、撞擊自己的頭部,疼痛到要去自殺,9樓18拜,非常艱難來到神經外科住院部勉強暫時止痛治療。從那時候起楊瑞金就更加堅定了他要「想盡辦法,急病人所急,為患者解決病痛。」
邊工作、邊學習,是他一直以來對自己的職業要求。從業至今,楊瑞金秉承終生學習的精神,每逢拿到學習資料、視頻他都會在家反覆觀看、學習,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用在了不斷提升改進醫療技術上,先後參加國際微侵襲神經外科研討會、全國顱底外科學習班、全國功能神經外科學習班等進修學習。楊瑞金說:「醫生的價值在於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解決病人的痛苦,只要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治療方式,我都願意去學習和改進。」
楊瑞金(右一)指導年輕醫生手術
醫術精湛,引領發展
神經外科是一門尖端、複雜的學科,其手術風險高、併發症多,稍有不慎,病人不是死亡就是殘疾。神經外科手術被譽為「生命禁區」的手術,而實施手術的神經外科醫生,被譽為「刀尖上的舞者」。28年來,楊瑞金不光提升自己的醫術,還帶領自己的團隊開拓進取、勇於創新,開展了大量的先進技術、高難度手術。
在各種顱腦外傷手術、冬眠亞低溫療法、垂體瘤、聽神經瘤等顱底腫瘤及腦室內、椎管內腫瘤的手術治療及髓內腫瘤切除、動脈瘤夾閉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2011年起從事功能神經外科亞專業,是江西省癲癇外科的開拓者之一,完成藥物難治性癲癇的外科治療患者近500例,並取得豐富的臨床經驗,處於省內領先水平,填補了多項省內空白。在腦功能區病變手術治療和神經血管顯微減壓手術治療有較豐富的經驗,處於市內領先水平,完成此類手術1000餘例,填補了多項市內空白。在贛南地區首先開展神經外科機器人手術。主持、參與33項國家級及省市級課題研究,在SCI、《中華神經外科雜誌》等專業雜誌發表論文20餘篇,另有5篇在全國神經外科年會、2篇在全國功能神經外科年會、2篇在全國神經創傷大會、5篇在華東六省一市神經外科年會發言。
愛崗敬業,醫者本色
作為科室副主任,楊瑞金始終戰鬥在第一線。 11月10日,中午13時,在住院部三樓的手術室裡,楊瑞金正在進行神經外科手術。腫瘤、顱神經、腦幹、基地動脈、椎動脈……在狹小的頭顱空間內,楊瑞金小心翼翼地將複雜腫瘤上的神經、血管一一分離,經過近兩個小時,成功完成手術並安全將患者送入病房。提及家人,楊瑞金說道:「非常愧對家人,尤其是小孩,沒有時間陪伴,問及長大是否從醫,一開始小孩是特別反對的,長大之後慢慢的就更加接受,如今偶爾在家還會跟我一起觀看學習資料和手術視頻。」
談及醫德,楊瑞金表示,一名合格的神經外科醫生,不僅需要刻苦專研的求知精神,更需要堅持自我初心、急患者所急、換位思考,為病人解決病痛。他也寄語當下的年輕醫務工作者和正在求學路上的醫學生,「要時刻記得醫者初心、生命相託的重任。要提升自我毅力,通過不斷學習各種新技術,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