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縣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精神,激勵泗洪幹群緊緊圍繞縣委「1465」發展思路,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這一重大使命,緊緊鎖定全市「建設改革創新先行區、長三角先進位造業基地、江蘇生態大公園、全國文明誠信高地」四個目標定位,按照「六增六強」發展要求,持續深化「五大突破」,奮力奪取現代化建設新勝利。
1月1日起,泗洪縣委宣傳部、泗洪縣政府新聞辦重磅推出《開局即衝刺 爭先「十四五」 貫徹落實縣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精神》主題報導。今天,推出《龍集鎮:踐行使命擔當 主動謀劃作為 以堅實步伐邁向十四五新徵程》。
2020年,龍集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圍繞全縣「1365」總體思路,聚焦「五大突破」,以「三真」精神和「三實」態度,狠抓工作落實,不斷開創龍集工作新局面。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億元,稅收收入3521.49萬元。完成工業開票銷售收入8億元,新增開票銷售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13家。招引落戶縣開發區十億元項目1個,籤約億元項目1個。主導產業以紡織、服裝、襪業為主,年產值可超10億元。新建優質百園工程3個,新增稻蝦共作3500畝、水上生態牧場5000畝,村居集體資產資源交易額1230萬元,村居集體平均收入將達88萬元。招引總投資1.2億元的江蘇水韻河畔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已具備投產能力,獲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全市唯一)。新建2470平方米文化廣場,打造和園廣場健康主題公園。投入203萬元提升6個村居黨群服務中心,常態打造「五美黨群服務中心」。
2021年,龍集鎮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緊緊圍繞縣委「1465」總體部署,突出「十項重點工作」,堅持工業提速增量、農業提質增效、服務業提檔升級、城鎮提標增色、作風提升增力,統籌「四區」建設(多產業融合發展區、高效漁業先行區、美麗宜居文化區、雙湖旅遊度假區),打造「生態龍集、活力龍集、硬核龍集、美麗龍集」,實現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鎮園區結合公共空間治理,排查整治低效廠房,針對規模較小、市場競爭力較弱的紡紗企業開展集中清理,清理標準化廠房達9000平方米以上,為加快產業提檔升級,為實現工業經濟新突破提供陣地保障。在原有產業基礎上,以江蘇三創、德福襪業織造項目為帶動,明晰產業定位,著力打造集生產加工、外貿銷售於一體的「萬千雙」襪業織造聯合體。引領產業製造由價值鏈中低端的紡紗織造向中高端的襪業織造邁進,實現工業產業提檔升級。
深入排查、盤活閒置土地資源,全鎮6個村居利用建設用地自建廠房,同時積極利用村居廢棄村小和老村部等土地資源,作為企業項目落戶平臺、載體,引進辰光紡織、龍利紡織、秋盈紡織和三創針紡等多家優質企業落戶並組織力量精準幫辦,儘早投產,做到村集體增收與鎮域工業發展同步並驅。同時鎮內新建標準化廠房4幢約2萬平方米,預計招引3家企業入駐。
全力推進項目招引工作,力爭實現進駐縣園區億元以上項目2個,新增落戶到鎮園區2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個。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0億元,工業入庫稅收突破2000萬元。突出龍集紡織產業發展重點,以當前發展優異的辰光、三創紡織為先導,招引襪業針織企業,著力打造具有龍集特色的「襪業小鎮」產業集群。同時加快推進村居廠房建設進度,招引更多同質態企業落戶,形成紡織+襪業織造聯合體的發展模式,做大做強龍集工業。
結合城市能級突破、五大行動等當前重點工作要求對原《集鎮總體規劃》(2016年編制)進行修編,充分保證規划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持續性,發揮規劃的指導作用。新編規劃將充分融入「美麗龍集」元素,統籌考慮「四區」建設,充分規避原有鎮域規劃存在的弊端,目前《集鎮總體規劃》方案修編已組織實施,編制完成後將切實保障龍集建設高標起步。
龍集鎮現有沿街建築多建於2000年前後,建築樣式保守,立面外觀陳舊,為全面提升龍集鎮區形象,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與建議的基礎上,提出沿街建築面改造計劃,設計單位現場測量記錄沿街外立面後將完成方案編制,預計2021年4月底完成工程各項建設審批手續辦理,並相繼啟動沿街立面改造工程。
農房改善項目—「水上人家」小區項目位於東嘴居,改擴建部分佔地約10畝,規劃總面積8425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1954.6萬元。將進一步完善附屬工程配套,提升小區住宅品質,同時按照購戶的身份類別,實行惠價銷售。優先用於保障涉及「農房改善、漁港建設、退捕禁捕」等因重點工程建設的搬遷戶。加大成河片區基礎設施投入,高標規劃公廁、汙水處理廠和集鎮區亮化、綠化,吸引上岸漁民就地安置,保障上岸居民走得近、融得親。
結合鎮域發展實際,聘請東南、南師等知名院校學者編制龍集鄉村振興發展規劃,堅持以問題為導向,聚焦「萬企聯萬村」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完善、綠色生態產業發展、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基層黨建提升等目標任務,靶向謀劃,精準施策,全面打造品質更高、環境更美、生活更好的新龍集。實施應山居村莊提檔升級改造工程,完善村莊公共設施建設,提升村莊道路硬化標準,推進村莊核心區路面黑色化建設,栽植鄉土樹種,實施村莊組團綠化,提升村莊檔次,打造綠美鄉村。建設侯嘴美麗宜居鄉村,按照「六無兩有」的具體要求(無旱廁、無白色垃圾、無黑臭水體、無亂堆亂放、無高杆農作物、無破損建築物,有活動廣場、有照明設施),優化村居道路,安裝村內路燈,疏通排水系統,打造水綠景觀點,建設綠化小品,創建特色田園村莊。
依託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水集團,全面引領龍集稻蝦產業擴量提質,力爭2021年實現稻蝦共作面積到達3萬畝,金水集團總面積達1萬畝。發揮金水集團示範帶動及國家產業強鎮資金優勢,精塑330省道沿線萬畝稻蝦基地品牌。開挖良種場配套塘口、建設孵化車間、良種繁育車間,新建水產品交易市場、冷庫及分撿包裝車間,完善冷鏈物流加工銷售體系,全面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推動水產品加工轉型升級,以江蘇水韻湖畔食品有限公司為抓手,做強「荷葉茶」、「桑葉茶」品牌,積極申報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力爭年生產能力達200 噸以上,不斷提升市場佔有率。在成功申報「龍集蓮子」國家地標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成河刀魚」、「龍集河蜆」、「龍集龍蝦」等國家地標申報工作,不斷提高龍集水產品知名度、影響力。
盤活萬企聯萬村資源,全面整合全鎮14個村居已有的聯建項目,充分利用農業招商年招引一批實力雄厚的農業加工企業,有效延長農業生產鏈條,在水稻加工和水產品加工上下功夫、做文章,力爭到2021年所有村企聯建經營額達百萬元以上,村集體收入增幅達12%以上,實現村強民富。完成9個搬遷自然村莊剩餘戶丈量搬遷工作,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先安置後拆遷」的原則,以協商確定、程序公開的要求,穩步有序開展,屆時鎮域居民居住條件將得到質的改善。
依託淮委拓寬環湖大壩工程,統籌謀劃環湖兩側配套布局,規劃沿湖42公裡岸上觀湖線路。加快尚嘴漁港建設進度,堅持以沿湖風光、漁村、漁集市、民宿為一體,串聯打造集漁家美食、漁家風情體驗、漁家住宿等功能於一體的新型漁港。在遵循沿湖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良好的臨湖生態風光優勢,突出「洪澤湖與成子湖」交匯點的特色,改造現有環境,增配漁具體驗場地和項目,增強吸引力,致力將東嘴碼頭打造成漁業度假區。
圍繞「金純廉政基地」主題特色,對現有金純墓進行重新設計和擴建,建成集金純精神展廳、廉政文化長廊、金純文化講堂等為一體的廉政基地,突出廉政教育主題,整治金純墓周邊建築,營造整體文化氛圍。結合應山烈士陵園紅色資源,圍繞「愛國主義教育」主題特色,大力發展紅色文創旅遊,並積極與金純廉政文化結合,協同打造「紅色+廉政」的黨性教育基地。
依託河口地理優勢,打造「慢車騎行」項目。通過加大道路和兩側配套設施投入,打造水鄉騎行綠道,輔以彩色地面、特色綠化、沿途休息點等設施豐富騎行元素。依託「水上牧場」優勢,保持河道暢通,提升水面環境,提供採蓮摘荷項目,配備蹬踏式、電動式小遊船,增加遊客體驗感。
大黨建小項目。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進一步優化網格支部管理,以「紅色引擎」激活基層神經末梢。大督查小切口。配強督查力量,建立覆蓋化督查體系,找準共性問題、節點要求、核心矛盾等切入督查推進。大作風小問題。狠抓幹部遲到早退、畏難不前、紀律不強等「小問題」, 以杜絕小問題營造「三真三實」的大作風。大情懷小作為。聚焦群眾身邊的「急難愁」事,以小問題的解決彰顯為民服務的大情懷。
民生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主動走進群眾,服務群眾,真正為民辦事。歸零意識。全鎮幹群拋開過去的榮譽與成績,以全新的標準和要求,重新開始,從「零」出發。團結意識。加強日常交流互助,強化部門協調配合,努力形成攻堅合力,共同下好全鎮「一盤棋」。拼搶意識。聚焦目標考核,通過倒排節點,搶時間、拼成績。爭優意識。提高獎懲成本,按成績獲待遇,憑能力獲崗位。
「兩委」班子戶戶到、「定點」幹部重點到、主要領導隨機到,通過大走訪、大排查、大整頓,傾聽群眾心聲,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小實事見證大情懷」支部互賽。以支部為單位,搜集群眾小微實事,做成公示牌,明確時間節點,倒逼工作進度,形成支部互賽工作機制,以月度為單位進行評比獎勵。開展「好支書謀未來」座談會議,舉行「支書談發展」座談會,職能部門聯合參與,共同謀劃村居未來發展方向。
供稿丨龍集鎮
◆ 權威發布!泗洪縣關於加強春節期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