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子突然眼瞼水腫、低血鉀,開始怎麼也找不出原因,最後仔細檢查發現竟是垂體瘤作怪。醫生從鼻腔裡將瘤子取出,術後第一天各項指標恢復正常,連多年的高血壓也治癒了。
高血壓、低血鉀、眼瞼水腫竟是腦垂體瘤惹的禍
今年48歲的耿女士(化名)患有糖尿病10餘年,高血壓病3年,平時規律服藥,血壓、血糖控制得還不錯。可就在2個月前,耿女士出現雙眼瞼水腫不退、四肢乏力,到醫院檢查發現血鉀只有2.9mmol/L(血鉀正常值3.5-5.5mmol/L),給予補鉀治療後血鉀只能短時間維持在正常範圍,很快又出現頑固性低鉀血症。心急如焚的耿女士輾轉多家醫院治療,可低血鉀和眼瞼水腫並未得到緩解。
11月初,耿女士來到市人醫內分泌科就診,醫生根據她的主訴,建議她檢查一下激素水平,檢查結果提示耿女士激素水平異常,初步診斷腦垂體瘤可能。於是立即請神經外科主任王篤前會診。
「四肢纖細,滿月臉,典型的『向心性肥胖』,結合激素水平的檢查結果,考慮腦垂體瘤,建議患者磁共振進一步確診」,王篤前主任介紹道。很快磁共振結果出來了,導致耿女士眼瞼水腫、頑固性低血鉀的真兇終於露出水面。手術指徵明確,應儘快手術治療。
影像圖(△術前影像檢查顯示:垂體瘤,垂體柄左偏)
醫生將垂體瘤從鼻子裡「夾」了出來
考慮到垂體周圍與顱神經及血管關係密切,手術一旦損傷血管或神經,就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若出現頸內動脈或海綿竇破裂出血更將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在制定詳細手術方案並充分完善術前準備後,11月18日,神經外科王篤前團隊經鼻蝶竇入路成功為患者進行了手術。
△術中
術中,在充分保護好海綿竇、頸內動脈、視神經等結構前提下,將垂體腫瘤順利切除。手術歷時1小時順利完成,術中僅失血10毫升。
術後第一天「奇蹟」出現
術後第一天,醫生為耿女士複查了各項指標,「奇蹟」出現,激素水平恢復正常,而且在沒有任何藥物幹預的情況下,耿女士的血鉀恢復到3.7mmol/L,血壓也由原來的170/95mmHg恢復到130/80mmHg,眼瞼水腫也得到了明顯緩解,一周後耿女士康復出院。出院時耿女士笑著感慨道:「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手術不僅治好了我的低血鉀,連這麼多年的高血壓也治好了,終於可以不要降壓藥不離身了......」
得了"垂體瘤"會有哪些症狀?
一起跟小編了解一下!
什麼是垂體瘤?
垂體瘤是常見的人體腫瘤之一,其大部分屬於良性腫瘤,對人體主要危害是導致人體內分泌紊亂(性功能下降、月經紊亂、不孕不育等)以及顱內神經壓迫症狀(頭痛、視力下降、偏盲等)。
腦垂體有哪些功能?
腦垂體是人體內分泌系統的核心,是利用激素調節身體各器官平衡的「總司令部」,控制多種對代謝、生長、發育、生殖等有重要作用激素的分泌,還可以儲藏下丘腦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垂體瘤有哪些症狀?
主要有兩大類症狀:
01
由於腫瘤壓迫周圍神經組織引起的相應臨床表現,如:頭痛、頭暈、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等臨床表現,有時常被誤認為「老花眼」進而耽誤早期治療。
腫瘤出血還可引起垂體瘤卒中,進而出現劇烈的頭痛、噁心嘔吐甚至失明、昏迷,需要儘早急症手術治療,挽救視力。
02
由於垂體瘤產生激素種類的不同所引起的相應症狀。由於腫瘤激素分泌種類的不同,激素分泌性垂體瘤可分為以下幾種:
(1)泌乳素分泌型垂體瘤
女性患者主要表現為閉經、泌乳、不孕;男性患者主要表現為男性性功能減低,如性慾下降和不育。
(2)生長激素分泌型垂體瘤
在成年人患者中,主要表現為鼻唇增厚,鞋子變小,容貌變醜,睡眠呼吸暫停和過度打鼾。長期患病還可以導致血壓升高、血糖升高、心臟病以及甲狀腺、結腸的腫瘤等等。在青少年患者中,該腫瘤患者可表現為巨人症。
(3)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型垂體瘤
主要表現為向心性肥胖、滿月臉、痤瘡、多毛、紫紋(身上紫紅色的皮紋)。
(4)促甲狀腺激素(TSH)分泌型垂體瘤
主要表現為高代謝的症狀怕熱、多汗、體重下降、心慌房顫等。
(5)其它:FSH、LH型垂體瘤等
臨床主要表現為女性月經紊亂、不育,男性主要表現為男性性功能減退、不育等。
怎麼知道是不是得了「垂體瘤呢」?
如果出現類似情況,神經外科門診就診或諮詢。通過頭部的磁共振(MRI)檢查,抽血化驗,測定內分泌激素水平,可以早期診斷「垂體瘤」。
審核︱ 胡紅雲 沙海萍
編輯︱ 紫熙
圖文︱紫熙 劉耀 劉進來
製作︱ 蔡鈺
歡迎轉載,請註明來自「揚中市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