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國第一所招收外國留學 生的大學,是目前全國境外生最多的大學,將近一半學生來自海外,是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綜合性大學,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暨南」二字出自《尚書·禹貢》篇:「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朔南暨,聲教訖於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將中華文化遠播到五洲四海。暨大因其學科健全、優勢學科明顯,同時具備「國際性」、「外向型」的特點。學校名牌專業以新聞,經管為主,麥可思公司發布的「2008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顯示其畢業生就業能力和薪酬在全國排名第十三。1995年,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在臺灣復校。 從此暨南大學在海峽兩岸開始了共同發展之路。
院系設置
截至2014年7月,學校設有暨南大學國際學院、暨南大學文學院、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暨南大學創業學院、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學院、暨南大學法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暨南大學理工學院、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暨南大學醫學院、暨南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暨南大學藥學院、暨南大學華文學院、暨南大學人文學院、暨南大學翻譯學院、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暨南大學電氣信息學院、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暨南大學教育學院、暨南大學環境學院、暨南大學租賃學院等27個學院、59個系,以及體育部、暨南大學四海書院。
師資力量
歷史上暨南大學的教師隊伍中曾有過馬寅初,鄭振鐸、梁實秋、王亞南、周谷城、錢鍾書、周建人、夏衍、許德珩、胡愈之、嚴濟慈、楚圖南、黃賓虹、潘天壽等一大批著名學者。
截至2014年7月,暨南大學有專任教師1918人,擁有院士(含雙聘)8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導師476人,教授502人,副教授690人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星旦、蘇國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姚新生、錢清泉、樊明武、陳志南、詹啟敏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葉文才、尹芝南、何慶瑜
中組部「千人計劃」入選:王玉強、李凱、廖化新、周振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葉文才、關柏鷗、吳軍、尹芝南
校區介紹
廣州石牌校區(本部)
石牌校區定位在研究生培養,主要發展國家重點學科及其依託的學院、特色學科(院)和繼續教育。
地址:廣州市黃埔大道西601號
瘦狗嶺校區(華文)
瘦狗嶺校區即華文學院,主要用於發展華文教育、華語研究和語言應用研究。學院現為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初、中、高級考點,國家漢辦「漢語對外語教學能力證書」考試點,中國普通高校對外聯合招生考試點和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兩校聯合對外招生主考點。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瘦狗嶺路377號
深圳校區
深圳校區(即深圳旅遊學院)主要用於發展特色旅遊專業,開設有旅遊管理、商務英語、電子商務。2001年11月,學院旅遊管理本科專業通過了世界旅遊組織旅遊教育質量認證,是中國內地第一家通過此項認證的旅遊院校。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僑城東路6號
珠海校區
暨南大學珠海校區位於珠海市前山鎮,校園佔地面積近900畝。珠海校區主要發展與港、澳、臺及國際知名高校的合作辦學。[35]
地址:廣東省珠海市前山路206號
廣州番禺新校區
番禺新校區計劃於2012年11月開建8幢學生宿舍和2處生活服務區,2014年5月完工。該工程總投資2.61億元,全部由中央財政撥款,總建築面積達130533.4平方米。進駐番禺新校區的項目有廣州醫學院新校區、廣東省職業人才教育基地等。新校區的規劃設計由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設計團隊——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何鏡堂院士團隊完成。教學樓、圖書館、學生食堂等標誌性建築將在一期工程中首批啟動建設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09—2010學年度,學校共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23] 。2008年至2011年,學校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各2項,總數列廣東省高校第一。「十一五」期間,學校承擔國家級百萬元以上項目40項,其中「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項;「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11項,數量為廣東省第一,獲批經費1810 萬元。此外還承擔「973」、「863」項目多項。僅2010年,就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9項。
2009年暨大科研經費首次突破2億元,2010年達到2.69億元,預計今年能夠突破3億元。在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方面,2010年暨大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9項,經費突破3000萬元,分別是2005年的3.5倍和5.2倍,在廣東高校中位居第三。2009年,暨大發表論文被SCI、EI等三大索引收錄論文670篇,比2005的443篇增長了53%。文科方面,「十一五」期間,暨大共獲省部級以上獎勵74項,比「十五」期間的47項增長了57%。
學術資源
(1)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1月,暨南大學圖書館共有各類印刷型文獻260多萬冊,文獻購置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年均增加印刷型書刊約10萬冊。有中外文資料庫167個,中外文電子圖書193萬多種,電子期刊38000種。
圖書館館藏線裝古籍約1萬種,12萬餘冊。其中,善本古籍近500種,5000冊;現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藏書300餘種,近4000冊,內有章太炎手批或手校本為國內罕見;原版解放前期刊約500種2000多冊。2009年,圖書館入選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頒布的第二批古籍保護重點單位名錄。
圖書館於1995年成立了「華僑華人文獻信息中心」,重點建設華僑華人文獻特色館藏。有大陸、臺灣、香港、東南亞等地出版的中外文華僑華人研究學術著作2萬餘冊,華僑研究學術期刊、僑報、僑刊鄉訊、社團刊物400餘種。其中廣東省僑刊鄉訊170餘種,約佔廣東全省僑刊鄉訊種數的95%。在對華僑華人特色資源進行收藏整理的同時,還建設了華僑華人專題網站,開發了8個華僑華人專題資料庫,數據約16萬條。
(2)學術刊物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於1936年。「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後,被迫停刊,前後共出版了3卷6期。1979年下半年《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重新刊出,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000-5072,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44-1285/C。
《暨南學報》由暨南大學主辦,《暨南學報》編輯部編輯出版。主要欄目有:《華人華僑研究》、《海外及臺港澳華文文學研究》、《中外關係史研究》、《產業經濟研究》、《區域經濟研究》、《國際法》、《民商法》等。學報是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文學、經管、法律類欄目逐漸形成特色 。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
《暨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醫學版)是雙月刊,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1000-9965,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44-1282/N。學報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科技核心期刊(CSCD)、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為文摘雜誌、數學文摘、化學文摘、劍橋科學文摘、動物學記等收錄 。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
已收錄進惠州高中生網【高校介紹】欄目
http://huizhougzs.com/大學專區/高校介紹
【惠州高中生】旗下:
貼吧:百度貼吧 惠州高中生吧
網站:惠州高中生網 huizhougzs.com
微博:新浪微博@惠州高中生網 weibo.com/huizhougzs
微信:微信公眾平臺【惠州高中生】微信號:huizhoug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