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評論》2020年第16期刊登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田立文署名文章《充分發揮司法職能 切實服務「六穩」「六保」》
全文如下
充分發揮司法職能
切實服務「六穩」「六保」
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 田立文
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研判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新形勢、經濟社會發展新任務作出的重要部署。全省各級法院要緊扣「六穩」「六保」工作大局,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司法力量。
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為 「六穩」「六保」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責任感使命感
「六穩」「六保」著眼於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對求穩基礎上積極進取、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法院要深刻領會黨中央對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的科學判斷、對我國經濟形勢的精準分析、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要求,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圍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切實加強審判執行工作,依法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要充分認識到,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服務和保障「六穩」「六保」,決不是簡單的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政治問題,切實增強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司法自覺,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盡心服務和保障「六穩」「六保」,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對標對表黨中央決策部署,結合審判實踐和地方實際,切實找準為「六穩」「六保」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切入點、契合面,為全面推進復工復產達產、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提供精準司法服務。要創新工作方法,完善審判機制,提高審判質效,全方位提升服務和保障「六穩」「六保」的能力和水平。
緊扣發展大局,將國家圍繞「六穩」「六保」出臺的惠企利民政策落到實處
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是黨和政府工作的大局。在疫情衝擊的損失尚未完全彌補、洪澇災害隨之到來的情況下,各級法院要緊扣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司法促發展、穩預期、保民生的作用。今年以來,涉疫情案件較大幅度增長,很大一部分案件發生在合同履約、企業債務、醫療糾紛、交通運輸、商品房買賣與租賃、金融借貸與民間借貸、保險糾紛、勞動就業、遺產繼承等民生領域。中央、省委就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圍繞「六穩」「六保」出臺了系列惠企利民政策,各級法院在執法辦案過程中要克服就案辦案的傳統思維,注意司法裁判與惠企利民政策的銜接,確保審判執行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確保惠企利民政策落地落實。一是在審理房屋買賣、租賃合同糾紛中,與有關單位對受疫情影響的承租人免息免租的政策銜接,為中小微企業減負。二是在審理借款擔保合同糾紛中,與金融機構、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有發展前景但受疫情影響暫遇困難的中小微企業出臺的貸款、擔保等方面的政策銜接,化解企業債務糾紛。三是在審理勞動就業糾紛中,與有關部門關心關愛重點地區勞動者、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維護勞動者公平就業權利等政策銜接,保障企業用工和勞動者就業。四是在刑事審判過程中,與有關慎重使用逮捕和查封、扣押、凍結等強制性措施的政策銜接,以釋放依法保障企業發展的鮮明導向。五是在民事執行過程中,與堅持比例原則、選擇採用對企業生產影響最小的執行措施的政策銜接,提振企業恢復生產、創新發展的信心勇氣。在做好審判執行與國家政策銜接的同時,也要注意政策具有階段性的特點,避免出現司法「疫後綜合症」。
堅持依法辦案,為「六穩」「六保」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法律規範的指引、教育作用會對人們今後的行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各級法院要通過嚴格依法辦案,發揮司法促進發展、穩定預期的功能,為「六穩」「六保」營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一是依法妥善化解涉及居民消費、投資、中小企業經營、房地產等領域糾紛,創造有利於促進社會消費、有利於新產業新業態健康發展的法治環境。二是運用中止執行、停止計息、解除保全、案件集中管轄等破產保護制度,通過破產重整和破產和解等法律手段解決企業債務,維持企業產能,保護市場主體。三是對於因疫情導致合同違約,但繼續履行不影響合同目的實現的,慎用合同解除制度,根據公平原則酌情調整價款,延長履行期限等措施平衡當事人的利益,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四是堅持各種所有制經濟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權益,積極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五是依法支持政府依法行政,嚴格糾正違法和不當行政執法行為,切實維護企業和職工合法權益,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堅實法治保障。六是加大對妨害公司企業管理秩序、破壞金融監管秩序、擾亂市場秩序犯罪的打擊力度,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為「六穩」「六保」提供平等競爭、規範有序的發展環境和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踐行司法為民,為「六穩」「六保」提供優質高效司法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各級法院要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以當事人滿意、群眾滿意為最高標準,為「六穩」「六保」提供優質高效司法公共服務。一是保證司法服務質量。對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庭審等活動作出妥善安排,有序推進審判執行、訴訟服務等工作逐步恢復正常秩序,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二是提高司法服務效率。充分運用近年來湖南法院訴源治理、繁簡分流的改革成果,引導當事人和解協商。無法和解協商的,積極運用簡易審、速裁、小額訴訟等程序規定,依法快立、快審、快執,確保矛盾糾紛的及時化解。三是轉變司法服務方式。引導和鼓勵當事人依法有序通過在線方式辦理相關訴訟事務,在減少人員出行、流動的同時,儘可能為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等各方參加訴訟提供便利。四是下沉司法服務力量。加強巡迴審判工作力度,根據實際需要設立巡迴審判點,推廣車載法庭等巡迴審判模式,方便群眾訴訟。五是充分運用司法便民利民舉措。大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有針對性地加強矛盾糾紛相對集中區域派出法庭指導。六是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對經濟困難的當事人申請免交、減交或者緩交訴訟費用的,應依法審查並及時作出相應決定。對於確實需要進行司法救助的訴訟參加人,及時採取救助措施,保障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打得起官司。
積極擔當作為,為「六穩」「六保」提供有力組織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各級法院黨組要不負使命、擔起責任,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抓好執法辦案工作,把服務「六穩」「六保」落到實處。一是敢於擔當。從今年的收結案指標來看,截至8月上旬,全省法院共新收各類案件62.73萬件,結案50.33萬件,案件結收比80.23%,繼續保持高位運行態勢。各級法院院庭長必須克服畏難情緒,迎難而上。把自己擺進去,手電筒照自己,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把責任傳導下去、分解到位、落實到底。二是業務過硬。涉疫情案件系非常態案件,因新情況、新問題較多而審判經驗積累不足,案件審判難度加大。各級法院要針對疫後審判執行領域突出問題,加強分析預判,及早研究,統籌應對。要以民法典的頒布施行為契機,加強業務培訓,全方位提升法官運用民法典服務「六穩」「六保」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作風優良。基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疫情防控雙重不利因素的疊加,當事人矛盾更加尖銳,要在執法辦案中更多運用解釋、宣傳、公示等手段,爭取當事人及委託代理人的理解與合作,減少衝突和對抗。降低信訪風險。四是紀律嚴明。進一步鞏固、拓展紀律作風建設年的成果,繼續深入推進紀律作風建設,堅持不懈抓好「三個規定」的貫徹執行,嚴格落實從嚴治院的各項紀律,切實做到正風肅紀不停步、刀刃向內不手軟,著力營造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良好作風,為「六穩」「六保」提供有力紀律保障。
(選自《新湘評論》)
點分享
點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