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美國JM Eagle集團總裁王文祥在中國大陸投資的首個項目在河北廊坊開工。此項目總投資約4.4億美元,將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建設大口徑環保PVC、PE等管材生產線,填補了中國超大口徑管材生產領域的空白。此項目還將參與河北省及全國的基礎工程建設,帶動塑料管道產業升級,推動新材料、高品質塑料管道的應用,減少雨澇極端天氣對中國城市排水系統的危害,保障輸水安全和品質。
據記者了解,王文祥在四川投資的項目也將於今年內開工。
作為臺塑集團創辦人、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的次子,王文祥此番投資大陸的舉動備受矚目。
6月1日,王文祥先生在北京接受了本網記者專訪。從一名基層生產機械操作員,到統領世界最強大塑料管材王國的CEO,他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經歷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經營神童」。
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這是王文祥的父親王永慶先生曾教導子女的話,在中國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環保塑管企業,是王永慶生前遺願,如今,王文祥要實現父親的心願。
投資大陸致力於大陸水資源保護
「我們看外面一顆很漂亮很強壯的樹,都是根先往下長,再長上去,這是我選擇在廊坊和成都設廠的主要原因,先紮根在這兩個地方,然後再一步步往大陸其它地方拓展。」王文祥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向記者說明為什麼會選擇廊坊和成都作為投資大陸的基礎。
王文祥前期曾在大陸做過多次考察,「第一,國家有這個需要,我們可以做貢獻;第二,是市場的需求,廊坊位於北京和天津中央,南水北調經過河北省,在這裡設廠我們可以有機會提供好的管材給大型水利工程使用,也能減少運輸成本;至於成都,國家的政策是要發展大西部,那邊也有這個市場需求。國家基礎建設能順利發展,用『對』的材料,這樣才能真正造福於百姓,國家才能不斷成長。」
中國大陸幅員遼闊,配合「十二五規劃」,基礎建設需求量大。隨著大陸相關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發展政策,未來大陸在高科技環保型塑料管材領域的市場空間很大,包括城鎮的舊排水系統改造。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對於大口徑管材的需求量也非常之大。王文祥正是看好了這些巨大的市場機遇選擇在當下回大陸發展。
「我覺得市場非常大,我們有這個基礎,在美國我們做了近30年環保型塑料管材,有成熟的經驗和技術。大陸的需求很大,我希望起步做『對』的產品,讓老百姓打開水龍頭就可以喝上乾淨清潔的水。我一想到這些就很exciting(興奮)。」王文祥開心地對記者說。
據了解,目前大陸基礎設施建設使用的多是鑄鐵管和水泥管,由於管道性能和材質老舊等問題,不少城市經常出現爆管、排澇不暢、滲漏等情況。「大陸投資了很多水廠,水廠處理過的水經過測試是可以直飲的,可是居民打開家中的水龍頭就不能喝了,就是因為在輸送的過程中被二次汙染了,其實要做到直飲這個目標,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只是我們要不要去做——我們要用『對』的材料,要做『對』的決定。」據王文祥介紹,JM Eagle生產的優質塑料管道的使用壽命超過100年,與傳統管材相比,高科技塑料管道在輸水性能、密封性、耐腐蝕性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能夠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滲漏、汙染等問題,對水資源能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針對大陸水資源極度短缺與較重汙染的現實,王文祥提出了一套名為「永泉計劃」的方案, 「永泉」的意思是永恆的愛生命之泉,即飲用水不洩露,珍惜水資源;汙水不外洩,減少環境汙染;環保管材國家標準的建立與執行;最終達成大陸自來水直飲的目標。
臺灣的企業在大陸空間很大
「太多了!」在回答記者所問臺商在大陸還有哪些可以發展的空間時,王文祥以自己的三姐王雪紅為例,「在高科技的領域有很多,像我三姐雪紅的HTC(臺灣宏達電公司),我覺得HTC有一天可以比APPLE(蘋果)市場做得更大,它在國際市場上還有成長空間,可以和SAMSUN(三星)、Iphone(蘋果生產的智慧型手機)競爭。HTC只是一個例子而已,我認為有很多空間可以做。只要這個企業的人更加努力和創新,有心把企業做好,不是只圖賺錢,還要貢獻國家——我覺得心胸一打開,不論是人、還是企業都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如今,發展經濟已成為兩岸的共識,兩岸的產業合作特別是新興產業合作,已經成為大陸力推的項目。臺灣有優秀人才、先進技術、創新思維,大陸則市場廣大、資源豐富、勞動力充沛,兩岸經濟合作有很多互補空間。
「我很佩服臺灣的廠商——臺灣的廠商非常靈活。近幾年,兩岸有更親密的聯繫,有更多的開放,兩岸關係更好。以前大陸的企業家跟臺商學習,現在臺商也可以跟大陸的企業家學習,互相學習交換意見。大陸的企業也可以去臺灣投資、創新。我不會說臺灣的企業在大陸沒有空間,我覺的臺灣的企業家一直是會往上衝的。」王文祥表示。
王文祥的話也引起了記者的共鳴。的確,經濟合作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點,今年大陸經濟發展的條件對兩岸經濟合作是一個有利的機遇期。大陸擴大內需及開發大西部對廣大臺商來說無疑是難得的機遇。臺灣 「黃金10年願景」主推6大新興產業、4大智能型產業與大陸「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的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升級),也存在諸多共通性。
競爭帶來良性成長
「不會說害怕。」當記者問,會害怕大陸同行業競爭者帶來壓力嗎?王文祥淡淡一笑。
據了解,目前大陸塑管企業有近2000家。但是大陸企業在技術上有局限性,目前大陸企業做塑料水管的口徑最大做到約1000mm,JM Eagle已經做到了1600mm,甚至要開發到2400mm。大陸人口密集,供水量需求很大,需要大口徑水管。但目前大陸大口徑水管基本上是水泥管或鑄鐵管,而JM Eagle進軍大陸市場,是靠大口徑管材去競爭。
「我覺得競爭是很自然的事情,每個人都很聰明,我們要生存就是要懂得如何競爭,競爭越激烈就越有機會讓我們成長,在最近這段環境之下是成長的最好機會。假如說經過激烈競爭,我們能生存下去,能繼續成長,說明我們取得了一點點的成就。我不怕我們大陸的競爭對手發展起來,我們有好的基礎,我們還要繼續研發新產品,大家一起競爭,看誰贏。」王文祥說。
經過6年經濟蕭條,美國市場管材需求量幾乎減半,JM Eagle在這種殘酷的市場環境下,生存下來並且還持續成長,王文祥解讀自己的經驗時提到了研發創新。
「人都是要不斷成長的,生命是一直往前走的,不是往後走的,往後走的是歷史。我們管理上要不斷進步,成本要不斷合理化,不是說今年臺塑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就沒有成長的空間了。這6年我們學到很多寶貴的教訓,我們不斷研發新產品,開發施工方式。我舉個例子,城市地下管道破裂,汰舊換新通常需要把路面挖開,可是我們的技術不需要挖開馬路,只需要打一個洞,在大口徑的塑料水管裡套一個類似子彈頭的裝置,在裝新管道的同時,把舊管道打碎拉出來,這樣不會影響居民的生活。因此做每一行的企業,只要用心去做,總是有創新突破的機會。」
在過去的15年中,JM Eagle投入超過三億五千多萬美元,推行最現代的製造工藝。JM Eagle內建套接鋼環技術與PVC管道的承口部位相吻合,在安裝中,把接頭套在一起便可以迅速鎖住管道。同時,內建套接鋼環裝置位於PVC管壁隔層內,永遠不會接觸到外部的土壤和內部的流動液體,因此杜絕了侵蝕現象,解決了用水健康的問題,並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塑料管道的應用消除了人們對鐵鏽的憂慮,解決了「黃水」問題,而且減少了管道維修次數,降低了維修勞動力成本。
父母是生命中對我影響最大的人
9歲時,王文祥隨母親移民美國。1987年,王文祥自美國伯克利大學畢業返回臺灣。
王文祥的職業生涯始於臺塑集團的一個工廠,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基層板生產車間做一名操作員,並參與「輪三班」。
1990年,美國臺塑公司搬遷,王文祥被父親安排進入臺塑集團在美國的J-M Manufacturing塑膠公司任職,王文祥積極改善JM公司的營運、管理和銷售,使JM公司從1990年兩億美元的年營業額,增長到2005年的十多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PVC塑料水管制造廠。
2005年11月,王文祥從臺塑集團買下JM公司100%的股份。但造化弄人,就在購買公司十天後,王文祥被確診為四期鼻咽癌,於是他返回香港治療,期間經歷了「195個小時的化療和37個小時的電療」。在經過六個月的治療之後,王文祥戰勝了病魔。
到2007年,J-M Manufacturing旗下已擁有14個工廠,並隨後併購了全球第二大塑料管材製造商PW Eagle,合併改組為JM Eagle公司,年營業額超過16億美元,在美國市場的佔有率近40%。如今,JM Eagle集團擁有多項成熟專利技術和世界尖端產品,在全球塑料管材行業獨佔鰲頭。
企業規模越大,員工就越多,廠商和客戶也就很多, 「無論怎樣,就在於如何做好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做一個公司,就是如何把人性管理做好。」 王文祥說其父王永慶先生在臺塑企業的管理方式就是這樣,「他關心他的下屬,他曾花心思去制定一個獎勵管理的制度。所以我父親對我的教導,我把它connect(聯繫)到做事,如何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的領導,如何去帶人。從小到大,所有做人做事的道理,都是我父親和母親的教導。」
王文祥說在他的生命裡,有兩個人對他的影響最大,一個是父親,一個是母親,「我父親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人,特別是對兒子——因為很愛兒子,中文可以說是重男輕女。我父親和我母親不是光嘴上說說、教導而已,他們是用行動做給兒女看,教我們做『對』的事,要無私,要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因為他們心胸寬廣,所以他們交到很多朋友,很多人尊敬他們。現在我也是一個阿爸,我也很愛我的兒女,很心疼他們,可是我會嚴格教導他們,因為我希望他們長大成人後能做『對』的事,能貢獻社會。」
多年來,王文祥捐贈贊助了多項公益慈善活動,當記者問,您此番投資大陸,是否想過給中國西部缺水的地方也捐助一些水管,幫助那裡的人民喝上乾淨水時,王文祥語氣篤定地回答:「我在大陸投資,我將花費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大陸哪裡最缺水,在什麼地方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率地幫助我們的同胞,這個我一定會自己去做、自己去研究。」
在採訪中,王文祥多次說到「要做『對』的事!」。王文祥認為,完成利國利民事業的關鍵在於用「對」的觀念、「對」的材料和「對」的施工方法。做「對」的事,也就是其父王永慶先生所說的「追根究底」的精神。(中國臺灣網記者 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