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我和太太正在客廳吃飯,兩個寶吃得快,就先離開飯桌玩去了,在哥哥謙謙的帶領下,小跟班弟弟君子屁顛屁顛地追著哥哥跑,謙謙跑進了臥室,轉身就要關門,想把弟弟關在門外,捉個迷藏,可就在這時,君子的手已經放在門框上了,恰好被門夾了一下。
當時君子的動靜,可以用「鬼哭狼嚎」來形容,我和惠暄都嚇壞了,趕緊往臥室跑,老大謙謙知道自己闖禍了也往臥室裡躲,君子哭得梨花帶雨,舉著手給我們看。
惠暄當時把君子抱住,大約3秒鐘後,我們搞清楚了狀況,觀察了一下,被夾的是君子的右手小拇指,淤青、紅腫,疼得不讓碰,我們從外形上初步判斷應該沒有骨折,惠暄就抱著君子,安慰他。
一、對闖了禍躲起來的謙哥的引導
我把謙謙叫過來,對謙謙說:「爸爸給你說兩件事情,第一,以後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就算是你把弟弟弄哭了,也不要躲起來,要勇敢地站出來,告訴爸爸媽媽發生什麼事情了,我們首先要解決問題;第二,以後不能再玩門了,不能隨意關門、開門,這個門不是玩具,不能玩,並且也很危險,你看弟弟的手就是被門夾的。這兩點,你清楚了嗎?」謙謙點頭。
距離夾手已經過去一兩分鐘了,君子的情緒也稍微平復了一點,但也還在哭,我平時儲備的養娃知識,派上用場了。
二、孩子被夾手的緊急處理三步驟
這種情況,一般要這樣進行緊急處理:
第一,觀察被夾手的外形。
一般來說會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沒有明顯外觀改變;
2、淤青紅腫;
3、出現傷口流血;
4、骨折。
經過初步判斷,君子的小手應該沒有骨折,沒有骨頭的突起,只是小拇指第一關節整體紅腫淤青。
第二,隔毛巾冷敷。
一般來說,不要直接進行冷敷,要隔著一條毛巾比較好,這樣既可以保護剛被強烈刺激過的皮膚外表,也能起到物理降溫的效果。
當然,這需要孩子配合,君子才1歲,手疼到不讓碰,沒有冷敷成功。
第三,固定手指。
如果是骨折的情況,就要立即固定手指,防止孩子的手亂碰,造成二次傷害,可以使用硬紙板,用醫用膠帶把孩子的手與紙板綁在一起,類似於掛點滴時的手部處理。
所以,家裡常備一個緊急小藥箱很必要,藥箱內一般有:紗布,剪刀,體溫計,感冒藥,消毒水等等。網上就有賣的,回憶備一個。
由於基本確認了君子的手是沒有骨折的,加上孩子不配合,我們就沒有進行手部固定。
君子就由媽媽一直抱著,進行安撫,足足哭了大約1小時,才安靜下來,後來也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了,由媽媽摟著睡著了。醒來後,沒有哭鬧,這場風波算是過去了。
三、防夾手的三個黃金策略
第一,明確告訴孩子,不能玩門。
這是根本性策略,因為如果這個觀念孩子沒有get到,家長在的時候還能安全,但總有父母看不見的時候,那時熊孩子們的好奇心一定會驅使著他們來一場冒險的。不管效果有多大,孩子能配合到什麼程度,都要不斷給孩子灌輸這樣的安全意識。
第二,使用門塞子。
現在的工業發展已經非常完備了,幾乎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想到的卻沒有生產出來的產品。門塞子是一個很好用的小工具,在防夾手上可以稱之為「神器」,有硬質塑料的,也有軟質橡膠的,效果不錯。我之前就見到過,但年後搬到嘉興來,還沒來得及落實,這次君子夾手給我敲響了警鐘,我今天已經在萬能的網上購買了門塞子。
第三,禁止10歲以下的孩子,尤其是6歲以下的孩子,和3歲以內的嬰兒期的孩子單獨相處。
因為10歲以下的孩子,正是「貓也嫌狗也嫌」的年紀,半大不大,理解能力、邏輯能力、理想能力沒有發育起來,根本上來說太能理解大人的所有意思,即便你問他聽明白了嗎?他點頭回應你說聽明白了,其實這個回答也不太靠得住。當然,隨著溝通次數的增加,也會越來越得到強化,隨著孩子心智的發育,直至能夠完全理解父母的意思,並執行。所以,父母要加大監護力度,雖然不能做到24小時、360度全時空無死角,但這確實也是最重要的人為的主動防線。
希望本文分享的防夾手乾貨,在你的實際生活中不會被應用。
希望智慧如你,可以提前了解防夾手知識,和應急處理方法,畢竟有備無患,不要有「書到用時方恨少,船行江心補漏遲」的感慨。
你陪著我的時候,我沒羨慕過任何人。謝謝閱讀,有你真好。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END-
作者:坤泓,90後全職奶爸,專注父母終身成長,深耕育兒成長教育。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我們與孩子一起終身成長。育兒有路,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