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3月3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上海交通大學2018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今天舉行,3200餘名畢業生獲得研究生學位。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姜斯憲為畢業生上了一堂「微黨課」,上海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殷切寄語。科研報國,優秀博士畢業生代表分享學術感悟,交大優博論文聚焦學術最前沿;不忘初心,畢業生積極踐行「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揚帆起航,3D列印船模獻禮母校……
姜斯憲以 「微黨課」為畢業生加油、充電,希望大家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他說,青年是標誌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希望你們既要堅定不移,高揚理想信念,在追求真理中永葆本色;也要腳踏實地,不畏艱難險阻,在探索實踐中砥礪品行。
林忠欽說,學習是終生的需要。學習與未來的人生息息相關,它改變人生,還在於它造就了人的精神氣質。樂於學習的人總能夠在精神世界裡找到安居之所。他還希望大家,一不要把學習當成一種任務,要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二不要讓學習成為空談闊論,要通過學習解決實際問題。三不要滿足於知識的學習,要在學習中做到再創造。在學習中再創造,真正具備「與祖國同行」的本領。
科研報國:交大優博論文聚焦學術最前沿
國產原創藥物研發、新型仿生複合材料製備、柴油模型燃料構建、根除或減少具核梭桿菌改善大腸癌患者預後……經各學院、學部學位評定委員會及學校優博評審委員會評審,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批,今年有13篇論文獲評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32篇論文獲評上海交通大學2017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論文。這些論文涉及眾多研究領域,並聚焦學術最前沿。
「用化學的手段來實現具有中國特色原研藥的工業化生產,讓世界用上中國藥!」優博論文獲得者、上海交大藥學院博士畢業生霍小紅針對藥物研發過程中的關鍵科學問題,開闢了手性雙金屬協同催化研究新方向,將該領域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該方法的建立不僅有利於實現藥物化學中的科學原始發現和技術源頭創新,開發更多手性藥物的工業化應用,對綠色化學發展,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重大的經濟效益。
在上海交大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張荻教授指導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生李贊從自然材料的結構強韌化效果得到啟迪,利用創新的製備手段,在人造鋁基複合材料中引入仿生「磚砌式」微觀構型。本研究不僅為創製具有高強、高模、高韌性能的先進金屬基複合材料開闢了新思路,而且為需求較高的航空、高鐵、汽車等輕量化提供了材料原型。
為設計出超高效率、近零排放的柴油動力裝置,上海交大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呂興才教授團隊圍繞燃料與發動機耦合作用,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博士畢業生錢勇創新性地提出了燃料理化性質與實際發動機性能、排放相結合的柴油模型燃料構建方法,闡明了柴油組分對發動機性能的定性與定量規律,得出了多組分柴油模型燃料;基於提出的柴油模型燃料,錢勇在博士論文中開展了燃料十六烷值、揮發性對預混合壓縮燃燒模式的影響規律的研究,為先進燃燒模式在壓燃式發動機上的應用奠定了可靠基礎。
在上海交大醫學院房靜遠教授指導下,博士畢業生於大中通過對大腸癌術後化療後復發及不復發的患者黏膜組織DNA的測序分析,發現在腫瘤復發患者中腸道致病菌-具核梭桿菌含量明顯升高,並明確了該菌誘導癌細胞自噬而導致化療耐藥與腫瘤的術後復發機制,從而引起大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降低。這一最新原創研究成果發表在《Cell》雜誌上,為通過分析腸道菌群而預測大腸癌預後和預警大腸癌化療效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不忘初心: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不忘初心,矢志報國」是交大學子們追逐的夢想。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生柏君勵沒有選擇到待遇優厚的外企,也沒有選擇到工作環境舒適的大學和科研院所,而是選擇投身自己熱愛的造船事業,到武昌船舶重工集團造船一線從事船舶設計和建造工作。柏君勵籤訂了上海高校2018屆首份錄用協議書,引領了交大學子奔赴國家重要行業、關鍵領域揮灑青春的熱潮。
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碩士畢業生陳思求學期間,掌握了紮實的專業知識,對艦船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逐漸明確未來從事艦船設計工作的目標。陳思將奔赴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工作,為我國海軍裝備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化學化工學院碩士畢業生楊思琦選擇回到那片養育她的紅土地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楊思琦毅然將回到江西,做一名基層選調生。上山下鄉、走村串戶、解民之困成了她的工作,為那裡的父老鄉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