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小時停車,冒著被踩踏的風險去大賣場搶購10萬塊的愛馬仕,再花2個小時排隊買單……
2019年夏天,美國最大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Costco將這一集「瘋狂」與「災難」於一身的購物體驗首次搬到了中國上海,並因火爆、限流等原因多次登上頭條。
隨後不久,Costco財務長理察·加蘭蒂在接受媒體訪問透露該計劃在2020年底或者2021年初在上海開設第二家門店。而這一次,Costco選擇了一家來自深圳的房企:星河控股。
2月18日,星河控股集團發布,其旗下子公司——上海河裕實業有限公司與世界零售巨頭Costco公司旗下獨資公司Pudong Warehouse Development Limited聯合以約8.9億元成功獲取上海浦東新區康橋工業區東區PDP0-1402單元F01-F06地塊,該項目中包括中國內地區域第二個Costco項目的建設。這將意味著上海第二家Costco將落位於此。
資料顯示,該地塊為商業用地、餐飲旅館業用地,出讓面積共47319.2平方米,容積率2.0,成交樓板價約9493元/平方米。該地塊的出讓方式為「招掛複合」,是一塊C2類商業用地,地塊功能業態要求建立一個大型倉儲式賣場,引入行業要求配置酒店和跨國公司地區總部。
另一方面,對星河控股而言,與Costco聯手拿地,也是這家華南房企首次進入上海公開土地市場。
上海第二家Costco
Costco是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於1976年加州聖地牙哥成立的Price Club,七年後華盛頓州西雅圖成立的好市多,在2009年是美國第三大、世界第九大零售商。
2019年9月首次進入中國,在上海閔行區開設了一家大型超市,開業當天甚至出現了因客流過大而暫停營業的情況。而開市客CFO理察·加蘭蒂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將於2020年底或2021年初在上海開第二家店。
早在2018年5月8日,開市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Costco)就與上海浦東康橋(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籤署投資協議書,表示Costco將在浦東康橋設立中國區投資性總部,並和合作夥伴星河控股集團共同建設一家會員俱樂部零售旗艦店。
星河控股集團表示,本次是星河與世界零售巨頭Costco的第一次成功合作。未來,雙方將利用各自優勢在合作拿地、項目開發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戰略合作。
星河曲線入滬
作為深圳本土房企,星河控股集團成立於1988年,前身為深圳市怡和企業公司,2006年開發深圳福田COCO Park,開始涉足商業地產,星河商置為旗下商業平臺。
截至2019年9月30日,星河商置向合共38個商用物業項目提供商業運營服務,總合約面積約為287萬平方米,管理的商用物業項目位於國內16個城市,包括深圳、廣州、中山、惠州、東莞、南京、常州、無錫、南昌、恩施、長沙、天津、莆田、汕尾、揭陽及鄂爾多斯。
在長三角地區,星河已進入無錫、常州、南京三座城市,此次在上海拿地,是其首次進入上海市場,也是除廣州、深圳外進入的又一座一線城市。
在產品線上,星河商置形成了城市型購物中心COCO Park、區域型購物中心COCO City和星河iCO、社區型購物中心COCO Garden等多條產品線,體量在4-10萬平方米左右。
而此次拿下的地塊信息顯示,地塊土地用途為商業用地、餐飲旅館業用地,出讓面積共4.7萬平方米,容積率為2.0,由此推算,其可建面積不超過10萬平方米。項目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張江科學城的康橋工業區,離上海迪士尼僅一個地鐵站。
從體量上來看,除去需要建設的大型倉儲式賣場,以及酒店和寫字樓,留給星河商置打造自身購物中心產品的空間似乎並不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以往星河商業的項目以傳統購物中心為主,這是其第一次落地大型倉儲式賣場項目。
與此同時,據接近星河商置的人士稱,項目現在是地產板塊在做代建,最終是否最終由星河商置來運營,目前也並未敲定。
不過,對於涵蓋地產開發、城市更新、商業運營、酒店管理、物業服務、金融投資、產業運營等多元領域的星河控股而言,取得酒店、寫字樓等商業項目的運營管理權,將是大概率事件。
而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除此次上海拿地外,目前星河控股和Costco還並未有其他的項目合作消息。
不過,與網紅超市聯手拿地,對於首次進入上海的星河在建立品牌影響上而言也有不少助力。至於雙方的未來合作,星河方面則並未有更多透露。
赴港IPO與擴張路
儘管目前的規模並不大,但星河控股董事長黃楚龍的雄心不止於此。
黃楚龍曾經透露其宏大的願景,包括未來五年力爭整體達成1500億元營業規模,150億元營業利潤,其中地產邁入全國四十強,商業邁入全國十強,產業進軍全國六強。
為此,加強輕資產管理,並逐步對接資本市場成為星河商置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星河以輕資產模式加快商業地產擴張,自去年9月底至今,星河商置也在深圳、南昌、上海等多個城市拿地,其中落子南昌,是COCO Park首次進行品牌輸出,也是這個品牌第一次走出深圳進行外地擴張。
根據招股書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9月30日,星河商置來自第三方獨立開發商的相關合約面積從2017年底的96.8萬平方米增長到164萬平方米,實現成倍的增長。
此外,星河商置透露,其正利用多樣化的擴張模式尋求合作,例如與第三方物業發展商江西博能訂立戰略合作,以共同管理商用物業以及分享收入和利潤。
加速對外擴張之下,星河商置在資本市場動作也更為頻繁,2019年7月,星河商置從新三板摘牌,後有傳言其將登陸聯交所主板。
2020年1月,星河商置正式遞交赴港IPO招股書。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前9月,公司持續經營業務的收入分別為人民幣2.781億元、3.287億元及2.894億元,持續經營業務的利潤及全面收入總額則分別為5040萬元、8510萬元及8370萬元。
顯然,與大多上市的商業地產公司而言,這一規模仍屬於中小型梯位。
因此對星河商置而言,在形成了成熟的商業模式基礎上,利用品牌影響力多渠道的加速擴張,才能有助於其在資本市場取得可觀回報,同時獲得長遠發展的可能。
來源: 觀點地產新媒體、界面地產觀察、天下潮商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