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年快要結束的時候,網際網路就會用鋪天蓋地的年度總結來提醒你,這一年就要過去了,有意無意地,這些信息似乎總能掀動起一種情緒,「明年要認真過才是」,「新的一年要加油」,「接下來一年要對自己好一點」,諸如此類的感嘆在新舊交替的關口總是格外鼓舞人心,效果驚人,說來說去離不開回顧和展望兩個關鍵詞。
「明年會是什麼樣子」是每個人都會關心的問題,而那些能夠給出答案的選手,往往會收穫更多的關注和追捧,比如色彩公司潘通(Pantone)一年一度的新年顏色趨勢預告,就是其中之一。
經典藍(Classic Blue),這是潘通為 2020 年準備的答案。
它代表著無邊無際的藍色夜空,是一種永恆、持久的優雅色調,「帶有保護意味的色彩,強調了我們對建立可靠和穩定基礎的渴望。」
這是牛仔褲的顏色,山峰的顏色,大海的顏色。
潘通色彩研究學院的副主席 Laurie Pressman 則是這樣解釋的,「很多人都將 2020 年看作未來,但現在我們就站在這裡,只是不知道該去到哪裡,又該相信誰,經典藍讓人平靜、安心,也給了我們繼續前進的信心。」
對於這一顏色的選擇,大眾的反應非常熱烈(捧場):
用一成不變的顏色為整個行業注入新的動力,潘通的成功引來了同行們紛紛效仿,首當其衝的是油漆塗料公司。早在兩個月之前,多家油漆公司便公布了自家的 2020 年度顏色,也許是擔心自己苦心挑選的顏色被潘通搶了風頭,於是在時間上搶佔先機。
更巧合的是,其中有幾家公司同樣從藍色系中做了選擇:
被《財富》雜誌評選為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塗料公司宣威·威廉士,選擇加冕海軍藍(Naval)為年度顏色,「因為藍色讓人聯想起大海,幫助人們在平靜和自信之間找到平衡。」
無獨有偶,美國工業集團 PPG 也在藍色系中做出了選擇——瓷藍色(Chinese Porcelain),「一種鈷和喜怒無常的墨藍色的混合物,帶去平靜和安寧的睡眠,同時也帶來希望。」
此外,美國塗料公司班傑明·摩爾(Benjamin Moore)挑選的年度顏色是晨光粉(First Light),這是一種柔和的玫瑰色調,代表著「一片光明的新十年的背景色」。
另一家塗料公司貝爾(Behr)給出的是自然綠(Back to Nature),它主張回歸自然,象徵著生氣勃勃的生活方式。
至於我們日常生活所熟悉的多樂士漆,交出的答卷是寧靜的黎明(Tranquil Dawn),一種淡淡的綠色,是為「日漸分離的當代社會的解毒劑」。
雖然年度顏色在當下已經變成一場品牌爭搶消費者注意力的混戰,但是身為推行這一概念的鼻祖,潘通推選年度顏色的傳統始於 2000 年,在這張圖上你可以看到潘通曆年來評選的年度顏色。
除了選出特定的顏色來代表一整年的流行趨勢,潘通營銷成功的秘訣也藏在每一種顏色的名字中。在這場色彩的命名遊戲中,潘通不僅善於把大眾不知道如何表述的顏色用專有名詞來命名,而且努力為每年的年度顏色提供新的解讀視角。
拿 2019 年的活力珊瑚橘(Living Coral)來說,這個顏色代表著無憂無慮,潘通希望藉此傳遞出追求樂觀態度的需求。
然而就在活力珊瑚橘公布之後,來自澳洲的創意工作室 Jack and Huei 立刻提出反對,理由是這種顏色根本不能向公眾告知珊瑚礁目前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所面臨的威脅,以及遭受的破壞,為此他們甚至自作主張,選出 2020 年度顏色——白化珊瑚(Bleached Coral),即珊瑚瀕臨死亡時的顏色。
不管結果如何,這場始終圍繞著潘通展開的討論,贏家是誰,一目了然。
再看 2018 年度顏色,紫外光(Ultra Violet)。介紹這一顏色時,潘通說「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紫外光,照亮了通往未來的路。」
此外,流行音樂巨星 Prince、David Bowie 和 Jimi Hendrix(滾石雜誌評選百大吉他手排行榜第一名)的名字也出現在這段解釋說明中,「正是他們將紫外光帶進了流行文化中」,用三位流行巨星來為其正名,同時緬懷他們的逝去,可想而知這個顏色有多麼受歡迎。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 2016 年,彼時「性別模糊」的議題討論甚囂塵上,潘通乾脆在這一年宣布兩種顏色同時當選年度顏色——石英粉(Rose Quartz)和靜謐藍(Serenity)。
官方聲稱「這種選擇的確反映出社會在針對性別平等和流動性的問題上的發展趨勢」,當然也讓大眾知道了潘通是誰。
那麼這些顏色究竟是如何被選出來的呢?
起初,年度顏色只是由幾名員工在新一年開始前「商量決定」的,隨後才變成一個十幾人的領導小組潘通色彩研究所(the Pantone Color Institute),並且顏色的評選從前一年的春季便開始了,耗時長達九個月之多,這期間團隊會留意一整年中頻繁出現的顏色,最終做出決定。
聽起來是一項漫長的工作,其實還有更加「變態」的部分——每一年潘通的僱員都要接受一項小小的視力檢測:The Farnsworth-Munsell 100 色相測試,將四條色帶上的 80 個色塊按照正確的色階重新排序,每錯一個色塊,就會扣掉一定的分數,總分低於 70 分則會被認定為色盲。
測試的界面長這樣,是不是看起來非常簡單
據員工說,考試當天他們絕不會攝入一丁點咖啡因,因為這會影響眼睛中的毛細血管。儘管得分低的員工不會被開除,但是將無緣參與年度顏色的評選。
年度顏色的勝利背後,是潘通對整個色彩行業領域的制霸。
1956 年,化學專業畢業生勞倫斯·赫伯特(Lawrence Herbert)在廣告公司 M&J Levine 找了一份配色的差事,六年之後他買下了這家廣告公司的印刷部門,並開發出一套將顏色標準化的系統——潘通配色系統(the Pantone Color Matching System),這便是勞倫斯·赫伯特夢寐以求的「色彩的通用語言」。
每一年潘通都會更新這套標誌性的色卡,由此便可以保證從設計到生產,顏色精準無誤,並且不用考慮生產顏色的設備。
下面這些數字能夠幫助你理解,這家公司在色彩領域到底有多權威。
1867,這是潘通為平面設計師制定的色庫中的顏色總數,從 logo 設計、平面印刷到產品包裝,總有一款顏色是你想要的;
至於給時裝設計師和室內設計師制定的色庫,顏色的數量只增不減,總數達到了2310,這款售賣對象為時裝設計師的棉布色卡,售價為 7395 美元;
每張色卡都可直接拆卸與實物對比
潘通的飛速增長,也吸引到了龐大資本的注意力。2007 年 10 月,色彩測量儀器和軟體的供應商愛色麗(X-Rite)以1.8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潘通,五年後工業巨頭 Danaher Corporation 以6.25 億美元收購了愛色麗。
事實上圍繞著顏色展開的生意絕不只是年度顏色,雖然現在看來的確如此。在討論關於年度顏色的陰謀之前,我想先請你看看在此之外,潘通還做了哪些文章。
酒店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潘通擁有一家主題酒店,從馬克杯到椅子,凡是酒店中的產品都能和潘通色號一一對應,其中共有 59 間客房,分布在七個樓層,每一層顏色也各不一樣,保證入住的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當天的心情來選擇喜歡的顏色。
色卡
作為潘通最為核心的業務,色卡不止提供給室內設計師和時裝設計師,在其與絲芙蘭的合作中,潘通開發了一本膚色樣本集來幫助用戶正確了解自己的膚色,從而確定合適的妝容。
酒店醫護服
日本制服設計公司 FOLK 與潘通的合作則另闢蹊徑,他們為醫護工作者開發了 26 種顏色的醫護服,除了考慮照顧病患的心情,每天穿著不同顏色醫護服出現的工作者,也能夠讓病患清楚地知道今天是星期幾。
FOLK 公司以潘通色設計的 26 種不同顏色的上衣和 18 種不同顏色的褲裝
有了這些案例對比,接下來要向你揭露的「陰謀」就顯而易見了。
2018 年宣布紫外光成為年度顏色時,潘通與線上藝術畫廊 Saatchi Art 推出了藝術家 Angie Jones 為 Prince 創作的肖像畫;
再往前的 2016 年,當選年度顏色的石英粉和靜謐藍出現在賓利 V8 敞篷跑車的車身上,只為了慶祝賓利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旗艦店重新開業。
根據 QUARTZY 報導,在潘通年度顏色公布前幾個月,公司便會與各類品牌展開合作,推出以即將公布的年度顏色為主題的產品攻佔市場,這其中的邏輯不再是利用顏色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活,而是製造「流行」。
這似乎與年度顏色誕生的初衷「反映顏色的流行」背道而馳——在接受 Fast Company 的採訪時,潘通色彩研究所副主席 Laurie Pressman 是這樣說的:「我們將『年度色彩』視為一項教育計劃,旨在強調全球文化中所發生的事情與其在彩色中的表現方式之間的關係,顏色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我們所處的時代。」
於是,製造「流行」的過程中,問題也隨之而來。
品牌是不是在偷懶?
當每年宣布新的年度色時,潘通就為消費者們提供了令人「歡欣鼓舞」的流行色卡。產品本身似乎不太需要創新更迭,只要有年度色這層流行的「保護色」,就搖身變成新的順應潮流的產品。
企業們無法應對變化的趨勢不要緊,不需要進行品牌重塑,甚至不需要更改品牌的主視覺色調和 logo 設計,只要開發出年度色的廣告和產品,便「輕而易舉」跟上了流行的步伐。
漸漸地,新產品越來越離不開這張色卡,品牌營銷更加離不開這個角度,這只會導致品牌對於創新的門檻和挑戰的欲望越來越弱。
放過設計師吧!
追趕「流行」的代價之一,就是對設計師的另一種變相壓榨。每個系列的產品都有它的周期,對於不同行業和不同消費群體來說周期長短都不同。但是每逢年度顏色,所有的產品演變為一種顏色的狂歡,不管合適與否,昨天新產品的創意先放一放再說。
每年你眼裡只有一種顏色
想像一下,當你眼前被同一種顏色包圍時是什麼感覺。這種情況通常在時尚行業和快銷品中表現得尤為顯著,當然他們這樣做也無可厚非。
色彩營銷集團(Color Marketing Group)在 2015 年的研究報告中認為,85% 的消費者是根據產品的顏色做出購買決定的,更有甚者,高達 90% 的衝動消費行為直接取決於產品的顏色。
色彩驅動消費主義,蘋果公司就是最好的證明,從極簡的黑白兩色 iPhone,到推出金色 iPhone,到玫瑰金,再到現在擁有六種機身顏色的 iPhone 11,這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假,但是今天我們幾乎不再為它的技術而狂熱。
從蘋果公司放棄生產彩色計算機至今已有 20 年,重拾這種設計也說明色彩流行趨勢的重要程度。我們「需要」它來順應世界,改變自己,這種想法不足為奇。畢竟在使用一年就更換新手機的習慣下,手機作為配件的硬體技術已不再是做重要的因素,外觀成為消費者是否「心動」為之消費的重要原因。
換句話說,色彩趨勢大大壓縮了電子產品的使用壽命。畢竟低迷的銷量似乎已經印證了消費行為的冷漠,色彩的刺激顯得更加關鍵。
而回到年度顏色上來,色彩雖然驅動消費主義,也有著更多可能,不能只為消費主義而服務。
就在 2019 年度顏色公布後,潘通和萬豪旗下的獨立酒店品牌 Tribute Portfolio 聯合在邁阿密巴塞爾藝術展上展出新裝置。
這個裝置打破傳統酒店體驗並重新構想,在服務臺和酒店客房複製了活珊瑚的聲音和畫面,後來這一裝置還前往薩凡納、喬治亞州和鹿特丹展出。
此外潘通還與全球材料和創新諮詢公司 Material ConneXion 及 Adobe 合作,使用 Adobe Stock 策劃了一組可編輯的彩色圖像供客戶使用。
你我都知道,色彩幾乎觸及各行各業,絕不是看上去的那樣膚淺。在塑造世界和我們的世界觀上,色彩至關重要。色彩營銷的成功也許同樣反映出另一個事實,公眾之所以對它產生興趣,是因為大家對模稜兩可的未來感到困惑,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政治正確,而粗暴地用一種顏色來概括充滿變化的未來,無疑讓這種困惑變本加厲。
還記得 Pantone 在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向公眾宣布,蔚藍色(Cerulean)是能夠代表 2000 年的顏色,當選的理由是「生活方式的趨勢表明,消費者將會在新千年中尋求內在的平靜和精神的滿足」。
如今距離千禧年已經過去了十九年,這句話就像是一種美好的祝福,儘管那之後又有許多美麗的色彩成為年度顏色,我們依舊在「尋求內在的平靜和精神的滿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很高興認識你,以下都是我喜歡的
如果你也感興趣,試試關注烏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