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女教師,她在大學工作七年後來到杭州學軍中學,一直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為我校教育事業持續輝煌做出了很大貢獻。她在我校工作二十六年後於去年退休,不到三個月就接受校長召喚,回校教高二(3)班、(5)班、(6)班的政治課,指導學生參加今年一月的學考。
她就是我校政治教研組退休教師餘淑萍老師。
1993年12月冬,餘老師因為要與先生團聚,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工作七年後選擇南下,調至杭州學軍中學工作,擔任政治學科教師,從此開始她的中學教師生涯。
1995年11月17日,餘老師(一排右一)和領導、同事
餘老師在我校工作二十六年,一直堅守崗位,踏實工作,以極其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卓越的教學成績詮釋了「好老師」的內涵。
餘淑萍老師
餘淑萍老師
杭州學軍中學高級教師
畢業於南開大學經濟系
在哈爾濱師範大學任教七年
在杭州學軍中學任教二十六年
筆者通過採訪餘老師和她的兒子、學生和同事,了解到她這二十六年來在班主任工作和政治教學方面的感人故事,不禁滿懷敬意,寫下這篇文章。
接受筆者採訪時,餘老師談了自己年輕時擔任班主任的經歷。她說:「我始終覺得教書不僅僅是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如何做人。」
作為我校的資深班主任,餘淑萍老師始終關愛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擁有堅毅的意志和穩定的心理素質。毋庸置疑,學軍學子在初中學習階段都是很優秀的學生,長期以來深受老師信任,但在步入高中後,有一些學生會在激烈競爭中暫時落後,這就導致他們有時會產生一點心理壓力。每當此時,餘老師總是主動找那些遇到困難的學生溝通,幫助他們調適自己的心情。
餘老師(四排右二)和學生參加春遊
她記得很多年前自己班上有一個女生遇到過這樣的困難。在跟她交流後,餘老師發現了她的真實想法。這位女生說,她在進入高中後發現老師沒有像初中老師那麼持續關注她,更沒有特別管她。這時,餘老師親切地說:「一個人關鍵還是靠自己,初中時你是尖子,心智不夠成熟,那時老師自然會多管你。但是,你進入高中後,老師們會有意識地放手,引導你和同學們養成自覺學習和自主管理的習慣。到你上大學或工作後,就更沒人會多管你了。」不過,她發現自己講明了道理,但還是不能讓這名女生解開心結,後來就列舉了以前學生進步的實例,才幫她解決了問題。後來,這名女生變得很主動,高考時取得很不錯的成績,順利升入大學。
餘老師和學生參加春遊合影
當然,餘老師也提到對男生的指導。多年前,班上有一個家境優越的男生,性格有些叛逆,有時不願來校上課。她就趕到這個學生家中,督促他到校上課。後來,這名男生發展特別出色,還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他工作後專門回到母校,為自己當年的幼稚向餘老師表達他的歉意和感激。在這些傑出校友隊伍中就有一位名叫周潛的校友。周潛參加工作後,也常回母校看望老師。他說:「如果我沒到學軍中學讀書,沒遇到關心我成長的餘老師和任課老師,以我當年的學業水平去讀一所很普通的中學,也許我很難上大學,也就不可能有我現在的成就。」這是周潛對母校學軍的感激之言。
因為出色的班主任工作和優秀的高考成績,餘老師多次被我校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教師。隨著年齡增大和體力不濟的情況,她後來不再擔任班主任,專心教政治。不過,她在平時課堂上只要發現學生存在問題,還是會像往常一樣幫助他們。
我問她這樣做的原因,她的答案是:「以身作則,將心比心。」餘老師就是這樣循循善誘,愛生如子,鼓勵每個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這八個字已成了她擔任班主任和教師的工作準則,很好地展現了她在我校工作二十六年的職業精神。
餘淑萍老師一直把如何上好每一堂思想政治課,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政治學科的意義並指導其未來發展,作為自己努力奮鬥的目標。
在多年工作中,餘老師發現總有一些學生存在排斥政治課的傾向。他們認為教師上政治課就是講空的大道理。為了幫助學生糾正這種看法,幫助他們學以致用,她一直在引導學生緊密聯繫現實生活方面下功夫。
餘老師在高二(3)班上課
例如,她在上《思想政治》必修內容「政治生活」的「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這部分內容時,就發現班裡發生的一件事可以作為這節課的材料。
事情是這樣的。為了迎接學考,當時高一年級組安排學生在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進行政治模擬考,但在一個星期五下午,年級組為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複習時間,臨時把第三節課調整為自習答疑,改在第四節課進行模擬考。其中一名同學因為他當天很早就買了回家的車票,被年級組這個臨時調整打亂了回家計劃,就產生了逆反心理,在參加政治模擬考時故意在答卷上寫了另一名在北京參加競賽集訓學生的姓名。餘老師在閱卷時發現這個情況後,找到這個學生,告訴他:「這個問題很好解決。你只要跟老師說一聲提前考或想帶回家考,我都會同意的。」後來她在上課時列舉了這件事:「這位同學採取這種處理方式,一是不嚴肅對待考試,擾亂了考試秩序,二是沒能正確維護自己的利益訴求,說明他表達自己訴求的能力不夠、方法不當。」當時不少同學都認為這樣的政治課很接地氣,指導他們懂得了參與政治生活的途徑和維護自身權益的正確方式。
2006屆學軍校友、2010屆浙大校友王釧回憶:「在我讀初中時的印象中,政治課相對而言是較為枯燥的,所以我在那時遇到過一些同學不認真聽課的情況。但是,到學軍中學讀高中後,看到餘老師每次都悉心備課,總是精神抖擻、大步流星地踏進教室。聽她的課時,我會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感受到那些有條條框框又繁複不已的政治課理論會隨著她生動的講解在我的腦海中變得清晰明朗。」看到畢業學生對自己的感言,餘老師欣慰地說:「我感覺到自己教的課還是有意義的。」
左起:金麗君老師、王釧校友、餘老師
餘老師也很重視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她記得,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第一次政治選考成績還未公布時,部分學生有些焦慮,不知道還要不要考第二次,內心猶豫不決。當時,她創新了授課形式,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感動中國人物與中國改革成就等內容的視頻片段,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課後,學生更驚喜地發現自己的心情不再浮躁了。
多年過去後,她在回憶這堂課時跟筆者說:「我發現這樣的課效果特別好,大家發言積極,改變了看問題的思路。我就是喜歡引導學生不要把眼光總聚焦在分數上,而要站在時代的至高點,用寬闊視野看自己和身邊的事。我也告訴學生,如果成為一名科學家,做有益於國家的大事,要遠遠比那些明星對社會的促進作用要大。」
餘老師(一排左一)和2018屆10班學生畢業合影
後來,談到餘老師對2018屆學生的辛勤付出和政治選考取得杭州市第一的成績時,她謙虛地說:「這都是我應該做的。」在她心中,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竭盡所能做到最好,同時提升自己、充實自己。「這是職業操守,我也是這樣教學生的。」
餘老師(一排左三)和2005屆4班學生畢業合影
餘老師(一排左二)和2006屆6班學生畢業合影
餘老師(一排右三)和2010屆2班學生畢業合影
餘老師(一排右四)和2016屆6班學生畢業合影
餘老師就是這樣努力鑽研,教書育人,追求美好課堂,把自己的政治課變成一堂堂有趣味、有意義的人生課,引導一代代的學軍學子持續學習,努力前行。
近年來,我校引進五十多名哈佛大學、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優秀畢業生,以「啟夢」、「築夢」、「追夢」、「圓夢」計劃,搭建青年教師梯隊的培養平臺。作為資深的政治教師,餘老師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師徒結對活動,在青年教師成長道路上做他們的引路人,所以她時常去聽年輕老師的政治課。
有時,與其它老教師結對的青年教師也會主動向她請教。每每這種時候,餘老師對他們一視同仁,關懷備至,向他們無私地傳授自己積累的經驗。我校紫金港校區政治教研組組長王瑞老師說,她剛到西溪校區參加工作時,餘老師對她幫助甚多。她說:「餘老師對我提出的問題非常有耐心。她總能提綱挈領,快速抓住重點。她用她的言行教會了我什麼是認真負責。『務學不如務求師』,我衷心感謝餘老師。」
我校西溪校區青年教師金園園老師說,校長有一次來政治組辦公室,鼓勵他們青年教師多多向餘老師學習。本學期,金老師在「文化自信」材料分析題的命題過程中就向餘老師學習,可謂獲益良多。她說,在磨題過程中,餘老師提出這個材料要體現時代要求,這樣有利於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拉近學生和現實的距離,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這個知識點緊扣社會熱點是可行的,但要注意設置問題時的定向化,讓問題與學生實際理解程度相匹配,做到指向明確,以引導學生從文化自信的意義、來源等角度思考。餘老師還說到參考答案,提出擬定答案時要簡潔流暢、緊扣題意,同時與之相對應的材料分析要邏輯嚴謹。這就是餘老師在教學上極其嚴謹細緻的一面。
餘老師也經常根據自己的管班經驗,在指導年輕班主任就如何跟學生溝通交流方面提出她的參考建議。她笑著說:「年輕班主任在經驗方面有時會欠缺一點,但與此同時我也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例如,如何拉近和00年後學生的距離,如何在課堂上列舉富有時代氣息的例子,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利用多媒體手段等。」這是餘老師指導晚輩時虛懷若谷的一面。
餘老師在2016年暑假訪問日本岐阜市本庄中學
2019年底,餘老師光榮退休。她的兒子周雨晨校友說:「那天,母親終於退休了。她從學校帶回各種小禮物,這些自然都是學生表達的心意。此外,還有出國訪問時收到的小工藝品。冬去春來,一代代學生如江水奔騰入海,而其中的點滴故事,她如數家珍。也許,這是我母親在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中所獲的最好報酬。」
今年上半年,在疫情緩解時,她重新打開了筆記本電腦和那些教參,回到闊別不到半年的講臺。她對兒子說:「校長說學校現在缺人,我得回學校給學考班代課。」在兒子眼裡,她臉上看不出疲憊,像是重新注入燃料,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今天,餘老師可謂桃李滿天下,深受同事和學生的熱愛。我校政治教研組組長徐菊紅老師說:「餘淑萍老師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教學成果顯著;愛生如子,掏心掏肺,深得學生喜愛;為人大氣,熱情直爽,是後輩學習的榜樣。感謝她放棄退休後的安逸生活,繼續為學校盡心盡力,這一切源於餘老師的學軍情懷。」
「一頭蓬鬆微卷的中長發,一雙銳利有勁的眼睛,語速驚人、擲地有聲的講課方式,永遠透著昂揚向上的精神和力量,是餘老師給我最深的印象。在我心中,餘老師就是政治課的靈魂人物,也是深深影響我人生道路的老師之一。在她身上,我學到的不僅是一門知識體系,更是奮進向上的力量,對自身事業的熱忱和敬業積極的態度。現在回眸在學軍的時光,說起母校之情,我以為對學軍和學軍老師的感情是最深的。這種感情比大學時期的要深得多。」
餘老師在今年學考前為學生個別輔導
上學期以來,三個學考班學生表示,很喜歡餘老師的政治課。談到餘老師近一年來給他們的印象,三位政治課代表有話說。
「餘老師熱愛教書,工作十分上心。在她的課上或與她的相處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老師身上的活力。這種活力不是如火焰般跳動的,而是如江水般湧流不息的。」
「餘老師熱愛政治課教學,對教育總是充滿熱情。她善於從書中找到依據,從身邊找到例子,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學科難點。同時,她非常理解學生,特別是在一些學生考試不理想時,會單獨與學生交流,幫他們分析失利原因,並激發他們對學習的信心。」
「餘老師是很有工作責任心、滿懷熱情、熱愛教育的優秀教師。她做事嚴謹,即使在學生遇到很小的問題時,也會耐心解答。尤其在作業批改方面,她特別認真,會為每位同學的每道錯題圈出錯別字,在旁邊寫上關鍵點和知識點對應的頁碼。她知識廣泛,通曉古今中外,又常關注時事。因此,她講課時總能聯繫歷史和生活,讓課堂呈現出輕鬆活躍的氛圍。當然,她對知識點是熟記於心的,能馬上說出任何一個知識點的具體頁碼和位置。總之,她對學生的體貼與工作的努力,令我們班每位同學都深深感動與折服。能遇見餘老師,是我們學生莫大的榮幸。」
從教二十六年後,餘老師發現當代社會對學生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更加重視優秀人才的創新精神。她說:「一方面要培養學生更全面的素質,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在這兩方面,學軍中學都做得很好。」
在離開她所熱愛的工作崗位之際,餘老師送上對學校的祝福與期待:「我希望學軍中學越來越好,希望我校教師能獲得充分發展,更希望學軍學子多參加活動,促進自身素質的發展,為未來職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