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網訊】
近年鄉村醫療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尚未從根本上解決村醫隊伍不穩、業務能力不強、待遇保障偏低等問題。國家醫改10年,也是不斷更新政策,以期來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那麼2020年在職鄉村醫生最新政策有哪些重點內容?
基層醫改頻頻,鄉村醫生利好不斷
浙江省:7月7日,浙江省衛健委發布《浙江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聯席會議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醫聯動」「六醫統籌」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落實村衛生室補助政策,保障鄉村醫生按照規定享受養老待遇。」
山東省:7月10日,山東省衛健委下發《關於印發山東省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行動三年規劃的通知》要求統籌平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當地縣級公立醫院績效工資水平的關係,合理確定績效工資總量和水平,基層機構人員收入逐步達到縣級醫院同職級人員水平。落實一般診療費,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提高醫務性收入佔比。
湖北省:湖北省衛健委等五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通知》,明確各地要支持在崗鄉村醫生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引導符合條件的在崗村醫以個人身份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並且要儘快落實在崗村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財政補助政策。同時,落實到齡離崗的鄉村醫生生活補助政策,進一步提高補助水平。而尚未制定相關政策的縣(市、區)要在年內出臺具體政策明確補助標準,落實補助經費。
陝西省:提出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加大督促檢查和通報力度,推動各地落實鄉村醫生各項補助政策,不得截留、挪用、擠佔鄉村醫生相關經費;要妥善解決鄉村醫生養老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引導和支持鄉村醫生參加戶籍所在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可按規定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各市縣對鄉村醫生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按照規定發放工齡補貼。
此外還有12個省市相繼出臺了進一步推廣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實施意見的文件,涉及到關於鄉村醫生的養老、補助的相關問題。上述這樣的地方政策文件還有很多,總之這些新政的出臺,可視為鄉村醫生的利好政策。
確定「身份」是未來基層醫改的發展重點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鄉村醫生因為被定性為「農民」身份,而沒有被認定為醫療衛生專業人員,因而無法解決基本待遇、養老等問題。因為農民是沒有基本工資的,農民也只能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無法購買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現實鄉村基層醫生管理中,大多並沒有能落地的實施細則,而且是廣大鄉村醫生最為關注的「核心」問題,就是「身份」問題。如果「身份」問題不確定,鄉村醫生的待遇要想有個真正的質的變化,可能還要漫長的時間來轉變。提到「身份」問題,自然聯想到鄉村民辦教師。民辦教師在基層尤其在鄉村學校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也曾遇到過付出多、回報少等問題。但如今民辦教師這個問題已經得到根本性解決,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確定了他們的「身份」。
鄉村醫生的出身和經歷與過去的民辦教師十分相似,出身農民,但各自為我國的基層醫療事業和基層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因為身份問題,待遇上不去。但不同地是過去的「民辦教師」已經轉正,有了正式的編制,完全享受國家事業單位的福利待遇,而此時的鄉村醫生身份相對複雜。
「身份」問題其實在醫改政策上也已經有了體現,在實施鄉村衛生一體化的過程中,對現有村醫實行「縣聘鄉管村用」的方式,村醫與鄉鎮衛生院籤訂勞務合同,確定「職工身份」,由衛生院給村醫發工資、交納社保。這樣一來,就解決了村醫的後顧之憂,就能夠從根本上穩定鄉村醫生隊伍,提高基層醫療的服務能力。
既然看到了問題,也有了解決的辦法,但是為何收效甚微,而在前文提到諸多「利好」消息中沒有更明確的實施細則。其中涉及的問題就是牽涉到多方的「利益」。國家的投入雖然巨大,但是我們的攤子也大,要想讓基層鄉村醫生能夠分享到更多的「蛋糕」,就必然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這是當前醫改的痛點和難點。確定村醫的「職工」身份都是未來醫改繞不開的問題,這是未來的方向和重點。
綜上所述,雖然基層醫改動作頻頻,所謂的「利好」消息不斷,但是這些政策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希望基層醫改步子能夠更大一些,給留鄉村醫生一個身份,讓他們都能享受到自己應得的回報和尊重。
想了解更多藥店診所相關信息,請掃碼關注「中醫藥智選」
聲明:本文是中藥材天地網原創資訊,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智慧財產權,未經本網站協議授權,任何媒體、網站、個人不得轉載、連結或其他方式進行發布;經本網協議授權的轉載或引用,必須註明「來源:中藥材天地網(www.zyctd.com)」。違者本網站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