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起一個好名字,成了近些年來家長們遇到的一大難題,想想古代文人的名字都很好聽,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靈感,而且幾十年前的爺爺奶奶們,很多人名字也很好聽,現在的家長給孩子起名卻想不出太好聽的。
有一位孩子爸爸,姓氏比較特殊,他姓"車",這個姓氏非常特別,但是名字不太好取。
寶爸想要讓兒子的名字搶眼一些,於是冥思苦想給孩子取了一個自以為霸氣十足的名字,高高興興地給孩子上戶口了。
誰知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沒幾天,幼兒園的老師就找到家裡來了,寶爸高高興興地歡迎老師來家訪,老師表情糾結,好半天才不好意思地開口,讓寶爸考慮給孩子換一個名字。
原來,寶爸給兒子取名單字一個"震",光顧著霸氣,但這個名字實在是太不文雅,小孩子怎麼能叫這個呢?
老師表示:平時在班裡點名真的叫不出口,太尷尬了!
像寶爸這樣的家長也不少,給孩子取名的時候一心想著要霸氣瀟灑,但是名字取好了之後卻忘了多念幾遍檢查一下有沒有毛病,結果就讓孩子的名字成了別人口中的笑話。
比如有個小姑娘,爸媽給她起了個名字叫"賴月京"。
同樣慘痛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有位朋友叫"秦壽生",還有個小姐姐叫"秦瀏橄"。
1. 有諧音趕快改
家長給孩子取了名字之後,別急著去上戶口,先反覆念幾遍,看看有沒有諧音情況,也可以告訴親戚朋友,讓大家看看這個名字會不會鬧笑話。
如果發現名字裡有諧音的情況,最好趕緊改掉,小孩子取笑別人的時候總是能從名字裡下手,給人編笑話、嘲笑別人,所以名字還是儘可能普通正常比較好。
2. 選擇常用字
給孩子起名最好選用常用字,不要使用生僻字,能夠讓別人好認、好記的名字,方便孩子與別人交朋友,在辦理一些手續的時候也能夠在電腦上正常輸入,不會造成困擾。
名字中如果含有生僻字,也會造成尷尬的局面,別人不認識孩子的名字,就需要孩子一次次去向別人解釋,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3. 名字別太長
家長給孩子起的名字最好不要太長,近些年來有不少家長創造了"假複姓",把爸媽的姓氏加入孩子的名字裡,然後再取一個2個字的名字,孩子的名字有4個字的、5個字的,又長又拗口,讀起來不順暢,也讓別人很難記住。
一般正常的名字都在2-3個字,複姓的家庭也最好不要超過4個字,否則就會很彆扭。
4. 不要學別人
給孩子起名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學別人,比如前幾年流行的"涵""軒"等字,導致新入學的孩子們出現很多重名的情況,"梓軒""子涵"重複率極高。
老師喊一個孩子,有4、5個答應的,讓教學場面陷入混亂,影響了老師和孩子的日常溝通。這些名字一旦成了流行,也就失去了原本的獨特性,成了"爛大街"的名字,將來也會被孩子嫌棄"土"。
名字對於一個人的價值很微妙,一個普通的正常名字一般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名字一旦取得奇怪了,孩子從小就會被周圍人議論和取笑,一輩子都要背上嚴重的心理負擔。家長給孩子取名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過度追求所謂的個性化,別讓孩子在名字上糾結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