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許多人喜歡利用自己的空餘的時間做一些小木工,看到別人能做出非常小巧精緻的小玩意,是不是感到非常羨慕呢?有句話說的好,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那麼,試著自己動手做起來吧!所以,今天就由我來講講自己的幾點粗淺體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從工具說起。作為從來沒接觸過的小白,就不要想著什麼名家手作工具,XX國出品、之類的。(當然這是我的個人看法,氪金玩家可隨意。)最好的是在網上淘一套普通且齊全的工具,也不用花費太多錢,二三百大洋足矣。(如果,一件件買的話,花費的可能就不只這個數了。) 在此不做推薦,免得被誤會是廣告。
在網上淘的套裝的工具裡面的木頭,大多是櫸木和黑胡椒之類的。相比較雞翅木之類的木頭而言,木質的確軟很多,但是新手就比較適用。如果自己喜歡用硬木做的話,可以另外選購硬木。圖片中的橫手削刀,不是必須品,可有可無。(我是買了以後才明白的,而且橫手小刀不便宜。)
在購買的工具中,一般都有貼紙,如果不想自己動手畫的,可以直接貼上去。當然,也包括那些繪畫能力特差的。其實吧,說的就是我自己。ㄟ( ▔, ▔ )ㄏ
為了避免一次不成功而浪費貼紙,我是採用了鉛筆加A4複印紙描出來的。醜陋程度可見一斑,這是錯誤動作,請勿模仿。
大概形狀弄好了以後,就可以直接貼上去了。(高手可以直接在木頭上用鉛筆畫出形狀)貼的時候,注意把握好前後兩端距離,留好切割打磨的餘量。
正式挖勺子時,一定要用老虎臺鉗或者G形鉗進行固定。不然,就有可能和我一樣劃傷手。再普通的雕刻刀,食汝皮、飲汝血,還是可以的。給大家一個忠告,雕刻刀真的很快、雕刻刀真的很快、雕刻刀真的很快,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記不住的,回頭自己去親身經歷一下。我保證,一次就好!
在用雕刻刀時,要想好勺子的深度下刀。 一定不要直著下刀,這不是十字鎬!
挖到這種程度,要是有買精修刀的就簡單了。要是沒有,也無妨,就當練練手好了。在挖的過程中注意勺子內壁的弧度,不要挖成直壁了。
在勺子內壁挖好了以後,就可以用鋼絲鋸把除勺子主體以外多餘的木頭鋸掉。 呃,鋸的時候忘了拍照了。抱歉!此時就需要用臺鉗或者是G形鉗將木頭固定,然後,使用鋼絲鋸(注意不是鋼鋸)把左右前後以及下方的多餘木頭鋸掉。個人感覺,此時使用臺鉗搭配鋼絲鋸可能方便一點。 因為要把下方的木頭鋸掉,把木頭側起來鋸更容易些。
當下方多餘的木頭鋸開以後就成這樣了,看起來就好像兩把一樣。哈哈! 當然,事實是一個是主體,一個是廢料。接下來,就是用橫手小刀削除多餘部分,然後用木工銼進行打磨。當時忘了拍照片了,不好意思!
這個就是用木銼初步弄完以後的樣子,在使用橫手小刀削的過程中要小心,防止削過了。在銼的時候注意平面和弧度,防止高差太大。
當外形銼的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用砂紙打磨勺子內部了。
用砂紙打磨時,具體要到多細,這個沒有一定的講究。有的人追求極致的話,他可能會打磨到4000目或者是6000目左右。有的人,打磨到2000目左右可能就不打了。
這是用細木銼打磨完以後的的樣子,看起來表面是比較粗糙的。在這之後我就開始用240目,然後是400目、600目的砂紙拋光。
這是600目的砂紙拋光後的效果,我本來打算用800目的砂紙拋光後就開始上油的。結果,沒等我展開下一步行動呢,把勺子落老同學那裡了,被他看上了,就送他了。就沒有下一步了。最終的進度是百分之九十五,成品就是圖一的那個照片。
在我做勺子的時候,有人也有許多疑問:為啥,這和網上賣的勺子顏色不一樣?這個勺子上完油能拿來用嗎?會不會有毒?這個是因為沒有上油的緣故,上完油後,顏色就不是這樣的啦!其次,上完油是可以用的。因為用的是食用級的木蠟油,所以是不用擔心安全問題的。
通常情況,上木蠟油應該是要上2-3次,待其風乾以後就好了。
這就是因為下刀時用勁過大導致的,在操作時一定不能急躁。一步一步來,慢工出細活。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並不是說要動作非常慢,而是心要靜、細。
木質軟就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在打磨過程中,木塊自己就脫落了。所以,手熟以後就不要用軟木了。軟木僅限於練手,硬木才是王道! 在做的過程中,一定不要有太多顧慮,因為沒有誰天生就是做這個的,千萬不要不敢下手。在我看來,你敢於下手了,就成功了三分之一了。工具該買多好的?這完全屬於見仁見智了,一百個人用一百雙眼睛看世界,而每個人都是在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別人給的都是建議,自己的才是意見。
要是各位看客有什麼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美言,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一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