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負責人就《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出版答新華社...

2021-01-08 中國軍網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前夕,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已由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向全國發行。這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一件大事,也是黨史研究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近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負責人就《九十年》有關情況,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提問。

問: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出版《九十年》,請問主要考慮是什麼?

答: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這是今年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為世界所矚目。編寫《九十年》,是黨中央賦予中央黨史研究室的一項重要任務,2010年就啟動了這項工作,經過近6年的認真編寫和反覆打磨,終於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出版。這是中央黨史研究室和全國黨史學界為慶祝建黨95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

編寫《九十年》的主要目的是,實事求是地記述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譜寫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壯麗凱歌的光輝歷程,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為國家和民族建立的豐功偉績、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問:請您簡要介紹一下《九十年》的編寫出版情況。

答:《九十年》編寫工作自2010年9月啟動以來,前後歷時近6年,數易其稿。《九十年》的編寫出版,是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和全國理論界、黨史學界通力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央領導同志十分重視和關心《九十年》編寫工作,作出長篇重要批示和多次重要指示,給予有力指導。中央黨史研究室在室委會的領導下,抽調精幹力量組成編寫組;邀請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全國理論界、黨史學界3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諮詢審議組和統改組。2014年以來,還先後兩次廣泛徵求了中央、國家有關部委意見建議。對這些意見建議,我們逐條加以認真研究,充分予以吸收。這些舉措,對於整合力量,提高編寫水平,保證著作質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問:請您談談編寫《九十年》堅持的指導思想和編寫原則是什麼?

答:編寫過程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歷史和黨史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在學習借鑑《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及其他黨史基本著作的基礎上,充分吸收黨史學界新的研究成果,努力把《九十年》寫成一部高質量、權威性的黨史著作。

一是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通過深入研究,促進對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的準確回答,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二是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全面記載和反映黨的光輝歷程和巨大成就,深入總結歷史經驗,使研究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三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把《九十年》同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結合起來,為深入認識和正確應對前進道路上的新情況新問題提供歷史借鑑;同加強對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的黨史宣傳教育結合起來,幫助他們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

四是堅持黨性原則和科學精神的統一。堅定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牢牢把握正確研究方向。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處理政治和學術、歷史和現實、研究和宣傳的關係。

問:在具體編寫過程中,是如何體現以上指導思想和編寫原則的?

答:為了貫徹落實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精神,切實貫徹落實編寫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我們在編寫和統改過程中,具體提出並堅持了「6+1」的標準。

一是導向正確。編寫過程中,我們堅持遵循黨中央關於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新時期歷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全會精神,準確把握和正確揭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在重大歷史問題的基本判斷和重大結論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啟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在堅定對黨的歷史的自信中,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二是史實準確。特別注重第一手資料的運用,無論是參考吸收現有研究成果,還是參考已有的黨史基本著作,都要核對第一手資料;對重要史實、統計數字、引文等認真進行多方面的考訂和核實;對一時難以查清的史實、數字等寧可暫不使用。

三是文字生動。在寫作過程中,既要注重文字的準確性、嚴謹性,又要寫得精彩生動、通俗易懂,體現學術性與普及性、通俗性的有機統一。

四是細節典型。注重用鮮活的故事、感人的細節來表現歷史,用豐富的文獻、翔實的史料來展現歷史,努力做到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五是點評精當。全書以敘為主、以敘為本、以敘為體,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夾敘夾議。敘史主要是講出歷史的本然,點評主要是講出歷史的所以然。議論和點評有根有據、準確生動,既體現歷史感,又體現時代性。

六是增強針對性。儘可能正面回答一些當前幹部群眾普遍關注的黨史重大問題,正面回應境內外對中國共產黨歷史進行歪曲、詆毀的有關觀點和言論。與點評、語言、細節相比,這方面更為重要。

另外一個就是注重創新。在三個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態度上,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二是內容上,使用新史料,提煉言之成理的新觀點;三是形式上,對於框架結構、語言風格、版式設計、圖表使用等方面,有新的探索和新的嘗試。

問:請您談談在黨的95周年華誕之際出版《九十年》,有哪些重要的現實意義?

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劑、清醒劑。《九十年》寫的是歷史,敘的是奮鬥,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規律,啟示的是當下,燭照的是未來,它蘊藏著資政育人的豐厚滋養。它的出版發行,為全黨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提供了一部黨史學習的基本教材。

第一,用黨90多年的偉大成就激勵人。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深刻感受我們黨在不懈奮鬥、艱辛探索的歷史進程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刻認識我們黨在取得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性成就中,是如何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社會的面貌、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從中獲得開拓前進的強大力量,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進一步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邁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第二,用黨90多年的優良傳統教育人。激勵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大力弘揚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鍛造形成的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和崇高精神,深刻理解這些優良傳統承載著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蘊含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政治靈魂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闡釋,教育黨員、幹部立足新的時代要求,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切實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

第三,用黨90多年的成功經驗啟迪人。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堅持以歷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時代的眼光考察研究黨的歷史進程,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們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創造積累的豐富經驗,深入探尋黨的事業發展的歷史邏輯和必然趨勢,深刻回答「我們黨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如何認識和把握我們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等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增強推動事業發展的信心和力量,獲得做好工作的智慧和啟迪。

第四,用黨90多年的歷史教訓警示人。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正確認識和對待我們黨在探索中走過的艱難道路,深刻認識出現曲折、產生錯誤的社會背景、歷史條件和思想根源,不斷涵養敢于堅持真理、勇於修正錯誤的政治品格,善於從失誤中汲取教訓,勇於從挫折中不斷奮起,正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避免和防止重犯歷史錯誤,砥礪意志、奮發前行,不斷開闢走向勝利的正確道路。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相關焦點

  •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摘錄:堅持獨立自主,反對霸權主義
    [編者按]近日,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正式出版發行,該書記述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至2012年十八大召開90多年的歷史,準確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歷程、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
  •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摘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基本...
    [編者按]近日,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正式出版發行,該書記述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至2012年十八大召開90多年的歷史,準確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歷程、光榮傳統、優良作風、寶貴經驗和偉大成就。
  • 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有計劃地開展敏感黨史問題、人物的研究
    我剛才說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就是一個代表,我們要正面寫出最權威的歷史,從正面回應。 三是堅持嚴格區別對待。堅持貫徹「雙百方針」,正確處理政治和學術、研究和宣傳的關係,發揚學術民主,鼓勵學術爭鳴、學術探索,推動黨史研究的不斷深化。先強自己,自己強起來,才能為反擊歷史虛無主義提供學術支撐,才能夠從正面更好地發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當然這項工作任重道遠,我們一定加倍努力。
  •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較之《七十年》的新成果
    聲明:本文(含圖片)原載於《湘潮》2016年第9期,系《湘潮》雜誌社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讀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鑑今。一部《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以下簡稱《九十年》)在手,中共黨史90多年的風雲變幻、光榮夢想和苦難輝煌,一覽無餘,盡收眼底。
  •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書名:《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  作者: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著的《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由中共黨史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0年7月,習近平同志提出編寫《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的任務,並在編寫工作啟動後親自審定編寫工作方案,作出長篇重要批示,給予重要指導。本書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室務委員會具體領導下,歷時六年編寫完成。在編撰過程中,注意吸收《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二卷和《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的精華,並積極吸收黨史研究最新成果。
  • 黨史名人旅法「居留卡」集中回國
    王若飛  (1896年-1946年)  出生於貴州省安順縣。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6月,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2004年,本報高級記者餘熙前往夏萊特市檔案館,首次發現鄧小平的居留卡,引發關注。  昨日,記者與餘熙一起前往北京,將這批檔案送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套資料對研究中共黨史和中共早期革命史,具有非常重大研究價值。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楊勝群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為軍事服務的工廠大量關閉,民用品需求量增大。
  • 博古與新華社--黨史頻道-人民網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革命戰爭年代,博古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一直非常重視新聞宣傳工作對於革命事業的重要作用。他不僅是黨內著名的革命家、理論家,而且是一位真抓實幹的宣傳家,曾參與和領導很多宣傳方面的重要工作。
  • 讀史講史:經典著作《中國共產黨簡史》②
    本期繼續為大家推薦經典著作——《中國共產黨簡史》②。【介紹經典】《中國共產黨簡史》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而編寫的一本普及讀物。該書記錄了從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開始,直到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最終帶領中國人民進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發展壯大過程。全書系統、簡明、準確地記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光輝歷程和作出的歷史性貢獻,為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提供了一個簡明讀本。
  • 一部明白曉暢嚴謹切實的黨史基本著作
    《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以下簡稱《九十年》)是6年前黨中央交給中央黨史研究室的一項重要任務。《九十年》的編寫和出版,一直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下進行的。這期間,我有幸主持了2010年9月至2014年1月的編寫組織、諮詢審議和初步統稿工作,對黨中央的重視關懷、室外專家的鼎力相助、室內同志的齊心攻關,都有深切的感受。
  • 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首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
    近日,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首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課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建思想的歷史邏輯與理論創新研究》順利結題,鑑定等級良好。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2020年11月驗收的495個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中排第24位,在前5%之列。
  • 2020上海書展|跟隨《中國共產黨早期在上海史跡》尋找紅色起點
    央廣網上海8月15日消息(記者唐奇雲)同濟大學出版社攜《中國共產黨早期在上海史跡》重印本走進今年的上海書展。昨晚(14日),由同濟大學黨委宣傳部主辦、同濟大學出版社承辦的「尋找紅色起點——《中國共產黨早期在上海史跡》『四史』學習分享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舉行。
  • 【黨史上的今天】10月22日
    【黨史上的今天】10月22日 2020-10-22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黨史研究是「常學」
    「兩個轉變」我研究生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的文化組,開始關注文藝界、思想文化界的各種現象,研究現實問題,視野更廣了。中央書記處研究室解散的時候,我有機會到別的中央機關部門,條件也非常好,可我就是一門心思想搞學問。
  • 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修訂後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通知指出,2015年5月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對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新的形勢、任務和要求,黨中央對其予以修訂。
  • 1944年中國共產黨黨史大事記 林伯渠提廢除國民黨專政
    5月11日在豫湘桂戰場國民黨軍隊大潰敗的情況下,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要求在河南地區組織抗日遊擊隊和人民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7月至10月,八路軍、新四軍先後建立和擴大豫東、豫中、豫西等抗日根據地,恢復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加強了華中與華北、陝北戰略區的聯繫。
  • 《簡明河南黨史》入選2020年河南省農家書屋目錄
    日前,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和河南省委宣傳部共同組織編寫的《簡明河南黨史》公開出版發行,並陸續發放至部分省直單位。該書不僅入選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重點創作項目,同時也入選「2020年河南省農家書屋補充更新出版物目錄」。
  • 1949年中國共產黨黨史大事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全國性勝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和《共同綱領》的通過,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2周年前夕,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就把學習黨史進一步提高到事關全局的重要地位。
  • 在「英文補習班」召開的大會,實現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核變」
    這份發於1924年8月31日的會議通知,文字簡潔,篇幅不長,但內容不少,涉及下發範圍、時間等,並要求各地匯報工作。據考證,通知的落款「鍾英」是中共中央的代名,由毛澤東親筆籤署。中共四大之後,中國共產黨基本完成了從一個政治小團體到全國性群眾政黨的突破,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力量發展的第一次「核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