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網
北方人才市場門口,警察正在驅趕落戶中介 劉詩萌/攝
華夏時報記者劉詩萌 陳巖鵬 天津報導
20日晚,天津本地媒體「天津日報」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再次對引進人才落戶實施辦法進行解答。
對於18日出臺的要將檔案調入天津的原因,文章解釋,此輪人才落戶新政,目的在於支持有意來津真正參與我市各項事業發展,願意在津腳踏實地創新創業的人員,而不是借落戶之機,單純掛靠戶籍,或為子女獲得參加高考資格、買房炒房的各類其他人員。要合理界定引進的是否是我市真正所需的人員,確保杜絕「戶口空掛」、「暗度陳倉」等現象的發生,必須嚴格實行落檔才能落戶的規定。
截止20日晚文章發布時,在津無就業單位人員辦理存檔及落戶手續的程序為:第一步,申請人到各區行政許可中心聯審窗口或北方人才市場指定窗口領取《委託存檔商調函》,併到各區行政許可中心聯審窗口提交落戶申報材料,聯審窗口預審合格的,出具引進人才落戶審批表(公安、人社、教育部門聯審人員籤字);第二步,申請人持《委託存檔商調函》和引進人才落戶審批表,回原籍提取本人檔案,到北方人才市場辦理存檔手續。北方人才市場核驗合格後,開具存檔證明;第三步,申請人本人持存檔證明和引進人才落戶審批表到擬落戶區行政許可中心聯審窗口辦理準遷手續。
與17日相比,所要提交的材料中增加了公安、人社、教育部門聯審人員籤字的引進人才落戶審批表一項。由此可見,三部門對申請人員是否在異地有工作單位的核查力度成為控制「戶口空掛」者進入天津的關鍵。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過往政策得知,在「海河英才」計劃出臺前,天津有關部門從2017年下半年就積分落戶的辦理中嚴查異地社保。某從事積分落戶多年的中介對記者表示,異地社保的檢查方式為抽查,提交材料時正好是1年或1年1、2個月的社保幾乎是必查。
不過河西區行政服務中心人員表示,此次落戶並不核查申請人的社保,而是要核查其在外省市是否有工作單位。但從技術角度來講,異地檢查是可以實現的。
19日天津人社局的解讀中,宣稱對弄虛作假騙取落戶資格的人員,市公安部門將對其註銷戶口,納入誠信「黑名單」,並通報相關人員所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