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到農家避雨,受到熱情款待,寫下《村行》,詩中農村美不勝收

2020-12-13 暮城煙雨遙

晚唐詩人杜牧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他博古通今,擅寫政治諷喻詩、懷古詩以及風景詩,詩作的風格受李白、杜甫、柳宗元、韓愈等人的影響很大。

過去我們在語文課本上學過他七言絕句《山行》,意境優美朦朧,文筆雋永。下面要說的是他的一首五言律詩——《村行》。

在這首詩中,他用最樸實的語言,以散文入詩,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唐代農村風俗畫,詩中的農村美不勝收。

一、《村行》賞析

《村行》——唐·杜牧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半溼解徵衫,主人饋雞黍。

詩歌意譯:

仲春時節,路過南陽城西面的村莊。村中的桑樹都長出了嫩芽。柳樹枝條優美地隨風舞動,春雨點點滴滴落進了池塘。

牧童穿著蓑衣在牛背上歌唱,穿著茜色長裙的少女,隔著籬笆正向外張望。走到一戶人家門前,除下半溼的衣衫,好客的主人立即邀請我進屋,還為我端來了香噴噴的雞肉和飯食。

這一首詩作於開成四年(公元839年)的春天,三十七歲的詩人由宣州前往長安當史館修撰。途中路過南陽一帶,借宿農家,順便欣賞了一下田園的風光。

詩的頭四句,重在突出春雨下的南陽風景的「柔美」。仲春二月,路過南陽西邊的一個村子裡面,發現村中有許多桑樹抽出了柔軟的嫩芽。

跟著吹來了一陣和風,揚起了柳樹的枝條。那柳枝娉婷像少女的腰肢,隨風柔和地擺動著。然後再看池塘裡,雨點落到水面,畫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小圓圈。

無論風還是雨,都來得極為緩和,讓人覺得清新柔美,富有詩意。因此,詩人並不急於避雨。

接下來的四句,突出的是南陽鄉下民風的「純樸」。詩人開始觀察周圍的事物。這個時候,他先是聽到了一陣歌聲,再一看,原來它來自一個穿著衰衣的牧童。

牧童為什麼在風雨中歌唱呢?他再順著牧童的視線,把頭轉到另一個方向。原來,在不遠處的竹籬笆後面站著一位穿茜色衣裙的姑娘。

欣賞完了村中的風景後,詩人到一戶村民家去避雨。剛剛除掉被雨水浸得半溼的衣裳,好客的主人已經端上了雞肉和米飯來款待他。

牧童大膽地唱情歌追求村姑,而村姑也大膽地在竹籬笆後面偷窺著牧童。村民熱情好客,盛情款待詩人,這都是在說明南陽鄉間民風的質樸與野趣。

全詩的創作風格也是樸實無華的,除了「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並沒有採用華麗的修辭。整首詩從內容到表現風格上都顯得十分真實自然,又不失趣味

杜牧一直以屈原、杜甫為精神榜樣,在創作上追求一種寫實的風格。詩歌有時夾敘夾議,有時直白如同散文。因此這首《村行》寫出來,自有一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感覺。

二、杜牧《村行》的背後

杜牧是晚唐著名的大詩人,他出身豪門大族,祖父杜佑曾為三朝宰相,封歧國公,堂兄杜悰也官至宰相。小時候家裡非常富裕,也曾得到過極好的教育。

所以他在一首詩中自稱: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 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 光是他祖父自己編寫的《通典》,就有二百卷。

因為家學淵源,他於政治、經濟、軍事、地理和歷史都很有研究。杜牧十歲以後,祖父和父親相繼去世,家道中落了。最窮時,他一次性賣掉了三十間祖屋,靠食野蒿過活,晚上也點不起蠟燭。

青年時代以前的杜牧,常懷經世治國的抱負,二十三歲就創作了著名的《阿房宮賦》。因為這一篇借古喻今、針砭時弊的賦文,讓他引起了禮部侍郎的崔郾的注意,讓他在二十六歲的科舉中進士及第,後來當上了弘文館任校書郎。

然而,杜牧的仕途卻非常不順。自從中了進士之後的十一年時間裡,除了曾在大和九年(公元835年)當了幾個月的監察御史,其餘十年時間都在替別人當幕僚。

公元835年,杜牧在京中任職時,他的好朋好友因捲入政治事件被貶官。於是杜牧自請調到東都洛陽,卻非常幸運地躲過了當年十一月發生的「甘露之變」。

事後杜牧發現,留在京中的官員,自宰相王涯以下一千多官員被宦官殺害。這件事給杜牧帶來了極大的觸動,導致他後半生時常以照顧眼瞎的弟弟為由,主動要求遠離權利中心。

本文提到的《村行》,寫於「甘露之變」後三年。當時杜牧藉口在宣州照顧失明的弟弟,不肯回洛陽當官。後被調到長安當史館修撰,因為不用直接面對朝中的黨爭,杜牧才決定上任。他先把弟弟交託給任江州刺史的堂兄後,才從潯陽乘船去長安。途中經過南陽,寫了這首詩。

杜牧三十三歲以前,是一位風流浪子。牛黨首領牛僧孺青睞他的才華,怕他在三教九流混雜的場所為人暗算,還每日派兵卒暗中保護他去狎妓。

在風月場中呆久了,杜牧也寫了不少關於狎妓的詩歌。可是,他一邊過著放蕩的生活,一邊還寫文章批判元稹、白居易創作「豔詩」,帶壞了社會風氣。有學者分析說,這是因為他自己寫的風月詩不夠「豔」,從不涉及眉目傳情的細節。

「甘露事變」之後,杜牧無心政治,長期遊走於外圍。有閒心觀察風土民俗,再看到牧童唱歌引誘村姑,村姑隔著籬笆偷看時,也能自然地訴諸筆端了。

結語

在杜牧的《村行》中,除了仲春時節,小山村裡的和風細雨,還有純真的牧童和少女之間朦朧的愛情,更有純樸善良,熱情好客的村民。

這一個南陽的小村莊裡,仿佛還保留著先秦時代的遺風,果然是一件值得書寫的事情。

相關焦點

  • 杜牧的這首詩並不知名,但意境很優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村行》,便是一首意境很優美,情韻很質樸的詩作。它出自唐代詩人杜牧之手,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村行》寫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春,是杜牧當時在南陽城西農家避雨時,因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有感而發的一首田園詩。
  • 內鄉縣硬筆書法家協會書寫南陽活動作品展評第二十期書寫內容:杜牧...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杜牧於開成四年(839)春,由宣州到長安做官時途經南陽,在南陽城西農家避雨時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有感而寫下的田園村野風景小詩。賞析這是一幅美麗的農村風景畫。美時,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陽西」中,隱約而至。遍村柔桑,欣欣向榮。著一「過」字,境界全出。「柔桑過村塢」,在動態中,柔桑生長的姿態和鮮嫩的形狀,活現在眼前,這就把春天的鄉村,點綴得更美了。加之垂柳扶風,娉娉嫋嫋,春雨點點,回落塘中,更有一種說不出的情趣。再看,那農家牧童,披著蓑衣,愉快地唱著歌;竹籬笆內,可窺見那穿著絳*裙子的農家女的倩影。
  • 感慨人生無常,李商隱、杜牧各寫下一首詩,這次李商隱輸了!
    李商隱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因為牛李黨爭遭排擠,終身潦倒,杜牧為宰相杜佑之孫,中進士後在朝為官,生活優渥,放蕩不羈。用現代名詞形容,李商隱是「窮屌絲」,杜牧是「官N代」。生活背景不同,兩人的詩作風格截然不同,李商隱詩作風格穠麗,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廣為流傳;杜牧詩風俊雅清麗,獨樹一幟。因感懷人生無常,他倆各寫下一首七言絕句,孰高孰低,請你裁判!
  • 江南農村風光好,農家淳樸好客來——陸遊對淳樸民風的讚賞與嚮往
    在看到家鄉的風景人情的時候陸遊心裡的不滿和對官場的厭惡等消極心情都煙消雲散了,內心只剩下一片安靜祥和,於是陸遊寫下了這首詩來記錄當地的風俗人情。在這首詩的題目中,「遊」指的是遊玩、遊記,「山西村」指的是三山鄉西邊的村落,所以這是一首記遊且抒情的詩篇,這首詩的題目簡潔明了地向讀者們概括了這首詩歌的主要內容。
  • 杜牧失意後寫下一首詩,成為千古經典,最後七字令人深思!
    在詩歌成就上,杜牧創造了晚唐詩歌的高峰。但在官場上,杜牧卻終生失意,屢次進諫,屢被流放。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初冬夜飲》,便是杜牧失意後寫下的一首千古經典。《初冬夜飲》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主要描寫了杜牧在初冬寒夜中自斟自飲的情形,勾勒了一個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抒發了杜牧官場失意後的惆悵。全詩格調悽婉,深沉感人,短短二十八字,美到讓人心碎。
  • 唐代杜牧《題桃花夫人廟》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這首詩大約作於會昌年間杜牧任黃州刺史時。作者當時遊桃花夫人(息夫人)廟有感,便寫下了這首詠史詩。杜牧簡介: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杜牧的一首抒懷詩饒有畫意,聯想豐富,雋永深刻
    其實再多的辛酸都會成為過去,再苦的生活都有轉折的那一天,不要把自己的心一層層地包裹起來,讓陽光能夠照進你的心扉,讓熱情融化多年的封冰。如果覺得彷徨和孤獨,下面這首杜牧的小詩,會幫助你尋找一種久違的溫情。南陵道中 / 寄遠 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風緊雲輕欲變秋。
  • 杜牧「南漂」時寫下這篇鄉詩最有韻味,20字令其入選唐詩300首!
    說到杜牧,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晚唐時期的代表詩人,也是傑出散文家。杜牧的文學作品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在晚唐成就頗高,形式多樣,有絕句、律詩、散文等,而以七言絕句最為突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
  • 10首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詩詞名篇,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唐代詩聖杜甫,20歲開始離家到各地漫遊。他從金陵到蘇州,杭州,紹興一路飽覽湖光山色,後又到山東,河北等地,48歲棄官,展轉流離到成都草堂,寫下一首千古傳唱的名詩------《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
  • 和尚借宿被拒之門外,靠一首詩得到主人歡心,對和尚盛情款待
    從前就有一個和尚在化緣途中突遇暴雨,身處荒郊野嶺的地方,他一時之間找不到避雨的場所。走了很久才看到一間房子,看上去很氣派。原來這裡是當時一位官員的府邸,官員叫張伯雨,這個時候的他其實已經退出了朝廷權力的爭奪中,隱居在這座山上。沒有幾個人知道張伯雨的行蹤,所以這間府邸很少有人來拜訪,就連門檻就是嶄新的。
  • 晚唐詩人李商隱連續寫了兩首詩贈送杜牧,為何杜牧反應很冷淡?
    但一同並稱的也有感情一般的,他們是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在晚唐詩壇上,李商隱和杜牧是最閃耀的明星。李商隱的詩朦朧曲折而寄託遙深,杜牧的詩清新俊逸充滿歷史的睿智與滄桑,他們是唐朝詩歌的晚霞中最美麗的那一抹煙雲。他們之間有很多共同點,這在理論上讓他們有了「與我心有戚戚焉」而成為好友的可能。
  • 都知道故人具雞黍,然而這句詩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都沒理解正確
    孟浩然從小家境優越,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大家都以為他將來會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可是他卻對勾心鬥角的官場毫無興趣,反而寄情於山水之間,隱居鹿門山。時光飛逝,轉眼人到中年,他看著自己身邊的朋友一個個飛黃騰達、瀟灑快活,於是也萌生了求取功名的想法。可是在名落孫山之後就徹底斷了自己的念想,不知道他的這種選擇對於詩壇是幸運還是不幸。
  • 杜牧與煙花女子相戀,分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空靈清妙的詩
    到了晚唐,江河日下,國家衰落,江湖啊,邊塞啊,都成了人們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只有青樓,還是那樣歌舞昇平,溫柔繾綣。所以,詩人們只好沉醉於其中,其中的代表便是杜牧。出生顯赫之家的杜牧。他的家族中曾經出過貞觀名臣杜如晦。杜牧的爺爺是一位名臣,曾經官至宰相。杜牧出生在這樣的官宦之家。自然是眼界高又有才氣,很年輕的時候就憑藉一篇《阿房宮賦》名震文壇。
  • 1200多年前的杜牧遊歷赤壁,寫下一首經典的詩,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詩歌到了晚唐時期應當說整體是在下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那都是遠不及盛唐和中唐,不過這一時期的杜牧卻又是別具一格,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他與李商隱齊名,還被後世並稱為「小李杜」。杜牧的詩總有一種獨特的韻味,無論是他早期的作品,還是後期的詩,那都是寫得很有特色,尤其是他的懷古詩,那更是與眾不同,比如這首《赤壁》,那就是一首很有意思的作品,當年杜牧遊歷了古戰場赤壁,於是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不僅僅成就了一首經典,同時裡面誕生了一個成語,即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依舊還會頻繁地使用。所以說杜牧對於漢語,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欣賞杜牧和他的詩
    杜牧,字牧之,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杜牧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採的一面。這種重辭採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
  • 唐代杜牧《秋浦途中》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唐武宗會昌四年(884)杜牧由黃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涼秋九月,與「窮秋」句合,此詩似即為這次行役而發二年前,杜牧受李德裕排擠,由比部員外郎外放黃州刺史,此時又改調池州,轉徙於僻左小邑間,這對於渴望刷新朝政、幹一番事業的詩人來說,自然是痛苦的。 杜牧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
  • 杜牧愛上13歲的妙齡少女,離別之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感人的情詩
    提起晚唐詩人杜牧,相信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這首作品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不過我個人更偏愛他的愛情詩,特別是他在揚州寫下的《贈別二首》,寫得纏綿悱惻,把戀人之間的依依不捨,還有那份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讓人感動,從中能夠感受到美妙的愛情,還有杜牧的一片深情
  • 杜牧失戀寫下千古名作,200多年後才子寫首調皮詞打趣,句句高明
    晚唐大詩子杜牧,曾因不得志有過很長一段醉臥花叢的時光。那時候他寫下了不少經典愛情詩,如「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等。但杜牧其實也曾痴情過一回,只是那是一段令人傷懷的感情。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杜牧贈相好歌姬的詩,萬物都作為襯託而存在,無人比得上意中人
    繁華的大唐,孕育了養家女,一曲霓裳羽衣,迷倒京城中多少的才子;大唐不知孕育了佳人,還孕育了無數的才子,更是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精彩的詩篇。說到大唐的才子,那還真是如同天上的繁星一般,除了「大李杜」,還有「小李杜」,而今天要說的,便是「小李杜」之一的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