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這個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呢?
有人會想到愛因斯坦,其實愛因斯坦的智商並不是最高的。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很可能是韓國的金雄鎔。
他的智商有多高呢?
5個月就能走路和說話,7個月就能寫字和下棋,2歲學習微積分。到了4歲時就能讀寫日韓英德四國的文字。
小時候,他曾經參加智商測試,顯示已經達到了210,而完全體的金雄鎔智商只能更高!
而他七歲的時候,就已經進入韓國漢陽大學物理系特別班學習。
七歲的大學生,要在中國,搞不好認為是老師的孩子,順便帶到學校來寄存的。
八歲的時候,金雄鎔到美國留學,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學習,研究熱物理學和核物理學,然後在15歲之前就拿到了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
12歲的時候,金雄鎔到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工作。如果在科研的道路走下去,很有可能成為一位很牛的物理學家。
但是,在十六歲的時候,他突然回國了。回國之後,也沒有繼續做研究,而是進了韓國一所「不知名」的學校學起了土木工程。
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白領。
為什麼這位天才浪費自己的天分呢?
他說道:「很抱歉,我不是什麼天才。我只是碰巧比其他人學得更快一些。快速的學習能力並不能讓你的人生走得更遠。從美國回來後,無論讀書還是工作我選擇的都是自己喜歡的。過去,我學的是如何搞破壞。現在,我的新專業是土木工程,是為了創造出有用的新事物。我很享受這個過程。目前的工作也是我所喜愛的。然而,對於我的選擇,世人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反應。每次我都對他們說『我現在很幸福』,但別人總會跟我說『不可能』。如果我說『現在的工作讓我覺得心滿意足』,他們又會質疑『那你當初為什麼……』我曾經被稱作天才,難道就意味著我必須當一名哈佛或耶魯大學的教授嗎!?我想再次重申:我現在很幸福。」
記者不明白,以問了一句:「你為什麼要放棄一切?」
金雄鎔答:「為了幸福。即使到了美國,我也還是會聽到別人誇我相當有才。問題是我並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哪方面有才。我的全部生活就是像機器一樣不停地解題。每個部門都有超過20個不同的研究實驗室,但你永遠不會知道隔壁房間在做些什麼。什麼都要保密,功勞都是上司的。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他們始終把我當成小孩,我說什麼都不重要。我找不到任何出路。韓國科學技術學院學生自殺事件發生後,我常在想,他們是否也和當年的我一樣走進了死胡同。
可見,他放棄科研的原因就是在其中找不到樂趣,感受不到幸福。
而韓國現在有一個超牛的數學家,反而並不是一個天才。
這位數學家叫六月,跟金雄鎔早早展示天分不同,他小時候學習成績平平,尤其是數學成績不好,他小時候的理想是做一個詩人。 到了大學以後,也沒有想到當數學家,而是想做科普工作。
當時他在首爾大學,主修天文和物理。
到了快畢業的時候,他已經24歲了,這時候,日本一位數學家廣中平佑訪問國立首爾大學。
家廣中平佑在日本數學界的地位大概相當於華羅庚在中國吧。
廣中平佑在首爾大學開了一年的代數幾何課程。當時,六月要畢業,需要寫畢業論文,就跑去採訪廣中平佑,為了採訪好廣中平佑,他專門去聽廣中平佑的課。
當時來聽課的有100多位學生,大部分是數學專業的學生。但幾個禮拜後,學生基本就跑光了。
而六月還在聽。
六月談起這件事,覺得自己之所以能留下來,是因為動機不同,別人是真的去學的,而自己就是想收點素材寫論文。
廣中平佑講的,自己聽得懂的就聽,聽不懂的就不聽。
結果這樣聽下來,他反而對數學感興趣了,而且因為收集素材的需要,他下了課就找廣中平佑聊天,這讓在異鄉的廣中平佑感到特別親切,就特別關照這個學生。
到了六月畢業時,廣中平佑又決定在首爾教兩年,那六月乾脆做了廣中平佑的研究生。最後,廣中平佑還親自出面給他寫推薦信,讓他到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讀書。
到了伊利諾伊大學之後 ,這位曾經對數學痛恨無比的人在數學的世界裡開掛了,他完成了一個Read猜想。
完成這個猜想之後,曾經拒絕他的密西根大學當場決定向他伸出橄欖枝。這時,他發現自己證明的Read猜想其實是一個更宏大的問題Rota猜想的一個特例。
Rota猜想是:對於每個有限域,都有一組有限的障礙物防止此類實現。
它的解決能成為以後解決圖論、擬陣論、組合論和最優化等問題的有力工具。
於是,六月又繼續在這個問題上進行研究,在與同行的合作下,最終解決了Rota猜想。
因為這項工作,他獲得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長期職位,還成為了菲爾茲獎的有力競爭者。
菲爾茲獎是數學界的最高獎,在這個領域,我們中國人還沒有得到一個。而韓國原本跟我們是同一水平線,現在他們非常有希望拿到菲爾茲獎。
而六月的經歷讓人深思,他原本是一個沒有數學背景的外行,陰差陽錯,突然在成年後喜歡上數學,然後做出了一流數學成果。
而原本是天才的金雄鎔卻選擇了平凡的生活。
這說明,在科學領域,可能天份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重要。
俄羅斯數學家柯爾莫哥洛夫就認為,數學需要特別的才能這種觀念在多數情況下是被誇大了。學生覺的數學特別難,問題多半出在教師身上。
柯爾莫哥洛夫 又說:僅有數學能力,而不對研究的題目有持久的興趣,不做持久的努力,也是無用的。
所以,要在數學上做出成績,必須要在興趣上下功夫。
像俄羅斯有一個「莫斯科不間斷數學教學中心」
這是幹什麼用的呢?
專門培養數學尖子的。這個機構是阿諾爾德、諾維科夫、西奈、法捷耶夫、瓦西裡也夫等俄羅斯數學家發起的,然後由莫斯科中央行政區委員會、莫斯科教育局、俄羅斯科學院、莫斯科大學等單位共同創建。
目標是培養俄羅斯最優秀的數學人才,他們會從小學時就發掘數學人才,然後提供不間斷的優質教育,幫助他們最大可能的成為數學人才。
這其中,包括舉辦數學夏令營,辦數學奧林匹克等數學競賽。另外,就是出版各種優質的教材供全俄羅斯的學生使用。
現在中國的大學普遍還在使用蘇聯或俄羅斯的教材,因為他們對教極為重視,對一個教材,總是用最好的科學家來不斷的進行修訂、完善,使之真正成為經典教材。
像他們的菲赫金哥爾茨的《微積分學教程》(三卷)、拉夫連季耶夫和沙巴特的《複變函數論方法》、龐特裡亞金的《常微分方程》等等,第一版都是上世紀40和50年代的老書,有些教材的作者都已經去世了,但他們會不斷的由學者來進行修訂,一直出第七版,第八版,直到今天,依然是俄羅斯乃至中國高校使用的教材。
吉米多維奇的《數學分析習題集》、巴赫瓦洛夫的《解析幾何習題集》、普羅斯庫列科夫的《線性代數習題集》、法傑耶夫的《高等代數習題集》、菲力波夫的《常微分方程習題集》……等等,依然是中國高校推薦學生使用的教材。
有機會,大家也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看看來自俄羅斯的科普書。
前段時間有一位讀者就私信我,問有沒有那套俄羅斯人寫的科普書。
他沒有說書名,但我一聽就知道他說的是哪套。因為這個書太有名了,可以說俄羅斯人就是看這個書長大的。
這套書叫《俄羅斯大師科學叢書》,一共十本。是俄羅斯最有名的科普大牛雅科夫伊西達洛維奇別萊利曼寫的。
他牛到什麼程度?
為了表彰他的成績,人類拍到的第一個月球環形山,名字就命名為「別萊利曼」環形山。
這套書一共有十本
理工類的基礎的一些知識,這套書全講到了。
這裡面的講解很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在一輛行進的火車上,有一個點卻是往後開的。這個點是什麼點呢?
還有怎麼不靠近樹來測量樹的高度。
這個書,說實話,不是一個隨便看看的書,不是那種漫畫類的科普書。它切入的點很淺,但會慢慢講到很深的知識。而且有一點偏奧賽,畢竟奧數這個東西就是蘇聯人發明的。
這個書比較合適小學高年級以及初中的孩子。看這套書,需要孩子有一定的閱讀能力。
現在的科普書,很多以圖片為主,這當然有它的優勢,就是孩子容易感興趣,但是,我們也應該讓孩子看一些文字多的科普書。
因為我們需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尤其是到了高中以後,如果孩子還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那成績會很難提上去。因為那時候,不能再靠圖片來接收信息了,必須能夠從文字中進行邏輯分析。
尤其是現在高考,閱讀量大增,去年編教材的老師還說,將來可能有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連題都做不完,原因就是閱讀量加大了。
所以,從小學高年級開始,應該讓孩子培養閱讀大段文字的能力。
看俄羅斯的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的教育跟俄羅斯的教育比較接近,我們以前就是學蘇聯的,其實現在大學裡還是以蘇聯式的為主。但奇怪的是中學階段以及小學階段卻很少引進來自俄羅斯的書。
當然,引地少也有好處,就是一引進就一定是最好的。比如這一套,其實是全球經典書,在全球已經賣出了二千萬套。
這套書一共十本,原價是301。社裡給到我們頭條的團購價是135。
這套書包括了數理化的各個層面,適合小學到初中的孩子,孩子看完後,對數理化就會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這個書在頭條已經賣出五萬多, 庫存一直很緊張, 昨天剛剛到貨一批,數量並不多,我們按定單順序發貨。
大家點下面的橫條參團預訂,讓孩子接受俄羅斯的一流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