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南陽市宛城區慶祝第36個教師節頒獎典禮在宛城劇院隆重舉行。宛城區委書記劉中青、宛城區人民政府區長樊牛等區領導出席頒獎典禮,向全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對宛城教育創新發展理念、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均衡、提升教育質量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100多年前,元宗學堂在宛城創辦,開風氣於一方,創南陽新式學校之先河。「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宛城區做為古宛城的核心區,擁有2000多年建城史,自古人才輩出,素有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時光荏苒,歲月崢嶸,進入新時代,回望教育強區之路,一幕幕感人的場景歷歷在目,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猶在眼前,從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到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縣區驗收;從八小、十九中等改擴建工程順利竣工,到三十一小、實驗學校、二十四小新校區、第二、第六完全學校高標準建成招生。這一切無不寄託著區委、區政府對興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殷切希望,承載著宛城區人民的熱切期盼。宛城區委書記劉中青、區長樊牛為了教育事業發展、為了使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殫精竭慮、身先士卒;區人大、區政協心系教育,不遺餘力;區直各部門發揮優勢,鼎力相助;全區上下特別是教育系統的老師們、同志們團結拼搏,奮勇爭先,敲響一面面加快發展的戰鼓,打贏了一個接一個的攻堅戰,全區教育事業昂首步入跨越發展的黃金時代。
「四個聚焦」築實教育發展根基
聚焦教育投入。2018年、2019年全區教育投入分別比上一年度增長19%和24%,區委書記劉中青、區長樊牛情系教育、心系校建,風雨無阻,深入工地現場辦公,以超強的決心、超常的舉措推進學校建設,2016年以來中心城區新增學校5所,總投資超過15億元,新增學位近20000個;南陽市第六完全學校建設在先期困難迭加、進度落後的情況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6個月完成工程量超過90%,刷新了宛城速度;中心城區中小學校改擴建及第十、第十四、第十八完全學校新建項目形成建設梯隊,預計總投資超過20億元,新增學位超過15000個。
聚焦隊伍建設。近五年來補充教師1500餘人,今年以來組織、支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1萬餘人次,暑期全員培訓、技能競賽、名師工作室、一線城市教育專家入校送培、赴教育發達地區實戰演訓、高效課堂逐人達標、師德報告團巡迴演講,一系列舉措構建起教師隊伍築魂強能的四梁八柱。2019年「一師一優課 一課一名師」活動,宛城區獲部級優課6節,佔全市11節部級優課的54.5%,連續第五年保持全市第一。在創文工作中,教師志願者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在繁忙工作的間隙走進社區,走上街頭,帶動更多家長和學生投身創文,扮美南陽。抗疫期間,一大批教師頂風冒寒奔走在特殊學生入戶落實、防疫物資儲備、送書到戶的路上,網上教學困難重重,迎難而上,無一人掉隊,更無一人缺席;在師生共抗疫情、共渡難關的過程中,樹立了教師隊伍忘我奉獻的良好形象。南陽市三中陳官營校區的胡金吾老師陪重病妻子輾轉求醫期間,堅守網絡直播課堂,成為2020年度南陽唯一「河南省最美教師」,與中原名師劉明瑩、南陽市最美教師刁春瑜、南陽市第五屆見義勇為道德模範王延飛、全國模範教師張建等模範群體一道,集中展現了宛城教育工作者拼搏、奉獻、創新的時代風貌。
聚焦發展理念創新。宛城區與南陽師範學院開展教育全面戰略合作、與南陽農業職業學院、南陽市中心醫院共建康養產業學院,第二完全學校高中部與南陽市一中聯合辦學,第六完全學校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建設南陽外國語中學,凸顯了理念引領、人才支撐、科研帶動的新發展思路。
聚焦教育公平。通過補齊12所貧困村學校短板、城鄉結對幫扶、教育信息化全覆蓋等措施,持續推動教育均衡發展。2015年以來,安排進城務工子女2萬餘人入學;整合41個學校心理諮詢室、30個基層關工委力量,做好留守兒童的幫扶關愛。教育資助實現貧困學生全覆蓋,對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創造了宛城經驗。
兩大舉措: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集團化發展進一步走深走實。南陽市三中、南陽市十九中、南陽市九小三個義務教育集團和宛城區幼兒園、宛城區實驗幼兒園兩個幼教集團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優化,各分校管理團隊和師資隊伍進一步強化,教育集團的社會聲譽、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大幅提升,新設立的實驗學校教育集團「名校+新校」模式得到社會充分認可;農村小學「學區制」發展模式的探索穩步推進,有效地分散了中心城區的生源壓力,促進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家門口有名校」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址。
全覆蓋建立城鄉學校教學教研共同體,促進城鄉學校教學研究、教育質量一體化發展。2020年中招考試,全區高分段人數和比率實現新的跨越,創歷史新高。中心城區4所初中群星閃耀,三中建設路校區不負眾望,再續輝煌;長期處於辦學困境的三中伏牛路校區披荊斬棘,化繭成蝶;從郊區學校艱難轉型的十九中厚積薄發,實現跨越;新建實驗學校異軍突起,首戰告捷……宛城教育質量新格局振奮人心。
「三項抓手」拓寬全面育人新視野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成效顯著。「七彩少年」「新三好」等評價實踐成為著眼學生終身發展的動心之舉,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把校本課程建設做為實現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落地的有效抓手,堅持以滿足學生多元需求、關注學科素養與跨學科整合、減輕學生負擔為原則,指導學校圍繞辦學特色、學校文化和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設計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其選擇性、層次性、實踐性、體驗性特點,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及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提供了根基性的支撐與保障。政策支持,理念引領,催生出了豐富多彩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校本化」表達。以三十一小快樂課程體系、實驗學校「3F校本課程群落」等為代表的校本課程,為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開拓了全新路徑。 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落地實施。開展「百校萬人出校園」活動,組織中小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設施、街道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參觀學習,充分發揮校外社會教育場所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促進作用。每年有3萬餘名學生到實踐教育基地進行素質拓展和科學實踐,更多的學生走出校園,享受行走中的課堂。
頒獎典禮:弘揚模範精神,匯聚前行力量
9月9日上午,來自全區的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代表齊聚宛城劇院,共同見證宛城區慶祝第36個教師節頒獎典禮隆重舉行。
頒獎典禮上,播放了《教育 點亮幸福宛城》專題片,宛城區委區政府對教育系統頒發獎勵資金1000萬元,對6個單位和15名個人進行通令嘉獎,對河南省最美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河南省名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市委市政府記功及通令嘉獎獲得者、南陽市最美教師、南陽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及42名南陽市優秀教師和教育管理者、30名南陽市優秀班主任、160名區級優秀教師、6名區級優秀教育工作者進行表彰,對17個支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予以通報表彰,激勵宛城區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頒獎典禮分守教育初心、書奮進之筆、育時代新人、擔復興大任四個篇章,師生同臺演出了舞蹈《點亮》《九月綻放》、音舞快板《小小文明宣讀員》、配樂朗誦《老師 媽媽》、戲曲《校園小戲迷》、歌曲聯唱《扶貧路上有我們》、情景劇《停課不停愛》、音詩畫《教育強國 還看今朝》、歌伴舞《相信未來》等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充分展示了宛城區廣大師生朝氣蓬勃、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區委書記寄語:「辦人民滿意教育」
宛城區委書記劉中青在頒獎典禮上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劉中青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更是民族大計、民生大計。近年來,區委、區政府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續強投入、促改革、提質量,全區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為實現教育強區奠定了堅實基礎。南陽市第八小學、呂莊小學、南陽市第十九中學改擴建竣工投用,高質量建成的南陽市第三十一小學、南陽市實驗學校、南陽市第二完全學校順利招生並打出了品牌,第六完全學校、第二十四小學新校區今年掛牌招生,第十、第十八、第十四完全學校正快速推進,全區教育布局更加科學,中心城區「入學難、擇校熱、大班額」問題得到了有效化解。持續深化教育改革,教育集團化發展走深走實。高度重視教育品牌打造,積極引進優質教育資源,與北京師範大學、南陽師範學院、南陽農業職業學院強強聯合,創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學研究,拓寬了人才培養模式。高度重視人才引進,通過招教、選聘,一大批優秀教師成為宛城教育的新生力量。高度重視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中招考試重點高中上線人數和上線率再創歷史新高,名列四區前茅,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讚譽。在剛剛召開的全市教師節暨完全學校建設表彰大會上,宛城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集體二等功,宛城的教育品牌已經打響,教育強區的目標指日可待。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長期以來,全區廣大教師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默默奉獻、辛勤耕耘,體現了愛崗敬業、厚德載物的職業操守,與時俱進、銳意創新的可貴品質和甘為人梯、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希望全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再創佳績,努力創造無悔於人生的業績。
劉中青說,要實現高質量建設大城市和富民強區的目標,迫切需要人才來支撐、教育來保障。要始終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堅持立德樹人,建強教師隊伍,促進教育公平,營造最優環境。三尺講臺,關乎未來;振興教育,全民有責。從教者要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紮實的作風,盡職盡責,勤奮工作,再接再厲,再創佳績,為開創全區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為南陽高質量建設大城市和富民強區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和風沁心扉,細雨潤無聲。一個個健康多彩的平臺、一項項惠民利民的教育舉措,凸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情懷和擔當,形成了宛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常態,打造出「學在宛城」新體驗。在教育強區的道路上,宛城區將找準教育發展的新坐標、新定位,進一步拉高標杆爭創一流,不斷提升群眾的教育獲得感,為幸福宛城助力添彩。
全媒體記者 孫義峰 鄭磊 通訊員 王寧 畢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