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2020年12月21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了《關於第四批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名單的公告》,北京汽車博物館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作為一座年輕的專題博物館,在文化傳承中不斷探索創新發展之路,勇於創新、善於創新,運營起一座有溫度、有活力的博物館,為觀眾提供高品質、多元化的精神食糧。
北京汽車博物館是一座僅有9年館齡的新館,自2011年開館以來,汽博館人秉承「信仰信念信任,堅持堅定堅韌」的汽博精神和「傳承、創新、合作卓越、責任」的核心價值,以「服務一流、質量一流、效率一流」為目標,以服務標準化為抓手,助力博物館高質量發展。2014年成為AAAA級旅遊景區,2018年成為二級博物館,2020年成為一級博物館,汽博館以評促建,通過持續改進實現汽博館穩步提升,邁入國內一流博物館行列。
此次獲評國家一級博物館,對進一步提升區域文化知名度,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博物館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和社會貢獻率,讓公眾更好地享受汽車文化文明成果提升幸福感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並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據了解,目前全國有5500多家博物館,經過四次定級評選,國家一級博物館共204家,北京地區僅有18家。
依標準治館,管理優質高效
北京汽車博物館深入研究博物館制度建設和治理體系,探索標準化在博物館管理中的實踐應用,不斷增強其發展性和創新性。2012年引入標準化管理,構建一套特色服務標準體系,推動人財事務高效運轉。從觀眾進館參觀流線開始,對服務流程和服務事項按照類別和項目逐一梳理,搭建參觀、餐飲、購物、會議及科教文化五大服務體系。全面梳理博物館管理事項,制定服務保障子體系20個,涵蓋全館各部門各業務管理模塊。通過構建「處處有流程、事事有標準、物物有人管、崗崗有考核、日日有堅持、時時有創新」的標準化工作機制,將「有問題找領導」變成「有問題找標準」,提高工作效率。以問題為導向建立標準化常態化巡檢和「節假日聯合質檢」機制,年均檢查240餘次,問題整改率達99%,從而推動汽博館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2017年成為博物館、科技館行業首家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範單位,填補了博物館行業服務標準的空白,開展標準化精品展示、宣傳培訓、實踐驗證、創新研究四個基地建設,推動行業和區域標準化發展。倡議並踐行「依標準治館」,持續改進推動汽博館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組織舉辦全國性標準化活動十餘項;發布《博物館服務標準化實踐指南》等「標準系列叢書」,分享標準化經驗;接待全國各界標準化參觀交流百餘批次2000多人,展示標準化實踐成果;策劃推出「依標準治館 全心服務 讓博物館更有溫度」展覽,傳播標準理念,營造標準化社會氛圍;2018年承擔制定北京市文博領域地方標準體系中的首部服務標準《博物館服務規範》,切實有效的提升了北京地區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質量;2019年組織實施《科普場館展品運行管理規範研究》國標預研項目,夯實了該領域標準化研究基礎,填補了空白,該標準草案正在申報國家標準。
通過實施標準化管理,北京汽車博物館實現了開館至今100%正常開放,觀眾滿意度穩定在95%以上,參觀人數逐年增加,經營及創收收入穩步增長,創收收入年均增幅15%以上,位列北京地區同類同等規模博物館前列。安全標準貫徹落實到位,每年重大安全事故為零;設備設施運行穩定,各項指標等均達到較高水平;財務管理嚴格高效,多次受到區財政表揚。隨著人員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人力資源配置不斷優化,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數量逐年減少,從540餘人優化縮減至目前460餘人。同時,標準化的實施使得全館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藏品、展覽、科普、對外交流等方面,藏品數量不斷增多,藏品故事得到深入挖掘,臨展更豐富了,展覽展項更新改造持續開展,科普和交流活動越來越多,極大提升了汽博館軟實力。
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帶來活力
理念創新,突破傳統模式,踐行核心價值;制度創新,標準化示範,引領行業標準化發展;實踐創新,科教文旅融合,多元文化發展;傳承創新,傳播中國精神,弘揚核心價值觀;文化創新,以車為媒,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在2019年5.18國際博物館被中國博物館協會評為2019年「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新常態下,北京汽車博物館並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仍在不斷尋求自我突破。創新管理標準,結合館情制定防控措施並將之「標準化」,編制形成「北京汽車博物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管理規範」,使得汽博館疫情防控管理工作脈絡更加清晰,防控工作有章可循,落實及監督有法可依,便於執行,切實將防控工作落在實處,保障全館人員工作、生活安全有序進行。
創新交互方式,打造緊貼新時代軌跡的「網紅」打卡地。推出線上科普小實驗、音頻、短視頻、直播,其中線上科普視頻近300條,直接或間接受益人數5000萬人次,各類直播38場次,累計播放量1485萬。聯合汽車專題類媒體進行深度合作,開闢了「雲看汽博」項目,將線下場館搬到線上。以CCTV7頻道#麥田雲計劃#為平臺,通過雲課堂為農村小朋友送上開學禮物,為鄉村教育增添「源頭活水」。推出世界汽車運動百年史、「致敬旗跡,從1949走來」等線上展覽15個,「雷鋒線上展覽」聯合神州共享合作平臺在全國284家省市級圖書館進行線上推廣,納入國家文物局網上展覽資源庫。
創新文創銷售,精準施策,引領線上線下消費升級。。開發「汽車夢」系列等文創產品100餘款。開通汽博文創網上商店並與微博官方進行開業直播及館慶直播,每次直播觀看量均破百萬。推出「2020汽博館汽車文化惠民消費季」系列活動,快手、北京時間、北京豐臺三個平臺觀看人數近200萬,直播間銷售額達500萬。創新舉辦汽車回收再創意大賽、中秋朗誦會等品牌活動,推動了文商旅融合發展。
展教藏融合 奉獻科普文化盛宴
夯實三大職能體系,樹立文化品牌。構建國別汽車文化研究體系,形成特色研究吸引力。構建汽車文化體系,開展國別汽車文化研究,注重成果的輸出與轉化。以車為載體,開拓前瞻性研究,為展覽展示、展品研發、藏品利用等多方面業務提供支撐。完成《中國汽車產業文化簡史》課題項目教材編寫,形成「汽車文化」「宇哥說車」等品牌項目,透過汽車看人文、看歷史、看科技、看社會,以推動「人-車-生活-社會」和諧發展。
搭建汽車教育體系,促進科學普及驅動力。以「啟迪創新智慧、構築創新力量」汽車博物館教育體系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推動博物館普惠共享,人人可及,教育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自主開發1套博物館學習教材、24種卡通學習單,60餘門博物館課程,形成了博物館課程、探究活動、學習單等線上線下相結合教育服務產品,面向在校學生、社區居民、親子家庭、專業受眾、弱勢群體等不同受眾提供普適和定製教育服務,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習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建設方面彰顯了公益文化機構的陣地作用。形成「我們的節日」「創想汽車城」「賽車嘉年華」等教育項目品牌,為青少年搭建了創新實踐平臺,在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培養未來創新人才等方面發揮著積極推動作用。
健全信息傳播體系,提升文化傳播影響力。構建融媒體創新工作室「三一多點」傳播體系,即「一座博物館、一個融媒體創新工作室、一套傳播體系,多種傳播形式」。依託「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將黨建工作、汽車文化、科普教育、藏品研究、國際交流、文創開發與宣傳傳播渠道無縫對接,形成橫向聯合、縱向聯動的「大傳播」格局,打造汽博館宣教IP。通過融媒體報導向社會推廣各類活動,實現汽博館高密度、廣覆蓋地報導館內重點工作,確保重大展覽及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教藏融合,深入挖掘館藏,發揮社教職能。從館藏解放牌卡車出發打造「雷鋒-一個汽車兵的故事」品牌活動,以一部劇、一堂課、一首歌、一場大賽、一次志願服務「六個一」的活動方式,倡導「學雷鋒、講雷鋒、做雷鋒」,將雷鋒名片形成話題,凝聚多方力量在全社會範圍內共話「雷鋒」,並通過雷鋒系列活動,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發揮博物館在學雷鋒工作中的陣地作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館藏軍車出發打造「金戈鐵馬話軍車」品牌展覽,每年以不同形式講述軍車背後的故事,並通過「開學第一課」的形式聯動學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近三年來舉辦各類臨展30餘個,內容涉及主題展、漂流展、藝術展、歷史展、科普展五大類,同時積極拓展數字展覽合作資源,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覽。近三年來累計舉辦教育活動2603場,服務各類人群240.17萬人次,為社會提供了豐富多元的科普、文化盛宴。
通過一級博物館定級評估是對汽博人九年砥礪奮進的認可和鼓勵。北京汽車博物館將反思定級評估中存在的不足,強優勢、補短板,揚帆踏步啟動新徵程。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北京汽車博物館將繼續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從傳承文化文明和賦能文化強國夢的戰略高度,以更高標準辦好人民滿意的博物館,為公眾提供高品質的精神文化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