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請回答1988》所有的角色中,你總能找到一個人有關於自己的影子。
或是像德善那樣善良又缺愛,或是像不會表達、又悶又嘴毒的正煥,或是如阿澤生活上白痴的天才少年,又或是像善宇努力刻苦又懂事,亦或是如東龍看似吊兒郎當實則最重感情。
不僅如此,姐姐成寶拉的氣場和學霸特質、哥哥金正峰被幸運庇護,亦或是爸爸媽媽們的日常生活,這些傷感的、歡喜的、青春的、疼痛的,無不深情,被表達的淋漓盡致。
作為全劇的主線,德善的親情、友情、愛情自然被放大。
隨之而來,她的苦悶、傷悲也被放在顯微鏡下,大家細細觀摩,稱其父母偏心,缺愛的德善有多悲傷。
然而事實呢?德善何其幸運,爸媽和善,被同學老師喜愛,被鄰居們喜歡,那些在家受的委屈,在外又得到小夥伴們的偏愛。
所以,別覺得她有多慘,德善的幸運,你只有細細品,才能發覺。
一出場的德善,再平凡不過。
穿著玫紅色的上衣,打扮平常,一家五口人,只有她幫忙媽媽做家務,在家中不受偏愛,姐姐弟弟吃煎雞蛋,她吃醃豆子;煤洩漏,爸媽把姐弟都給扛出來,只有德善是自己爬出來。
家門外,由於她成績差,夥伴們稱德善為「特工隊」。
姐姐也動不動提起德善學習排名,並對她冷嘲熱諷。
德善為了窩窩參加舞蹈大賽,瘋狂練習舞蹈,卻一直沒有長進,還慘遭正煥一臉嫌棄:「有哪樣是行的嗎?」
講真的,18歲對於成德善來說,一點也不美好。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德善樂觀、開朗、活潑、隨和,漸漸蛻變成人見人愛的女孩。
寶拉和德善是一母同胞的姐妹。
姐姐是韓國最高學府首爾大學的學霸,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在雙門洞是赫赫有名的好學生。
德善有如此優異的姐姐在前,自然是壓力不小。
她曾努力用功向學霸姐姐補課請教,可無論她打起多少精神、睜開多大眼睛,還是像聽天書那樣於事無補。
她也曾在父母面前立下豪言壯志:我要上大學。
奈何她坐到書桌面前就是打瞌睡,自己完全不受控制。
寶拉和德善,雲泥之別,如是而已。
寶拉就像訓練場上的一匹烈馬,自是領頭的那一個。可對於那個怎麼也走不出馬廄的「德善」,和姐姐永遠也無法齊頭並進,因為她們不在同一個賽道上。
所以,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勞。
上帝永遠是公平的,正如東龍發現,長大的德善,越來越漂亮了,就連爸爸媽媽也不停誇讚自己二女兒的顏值。
既然德善在學習上沒有天賦,那就在有興趣的方向拼勁全力。在嚴格的選拔中,德善幸運的被選為奧運會舉牌禮儀小姐。
在學習上得不到獎賞和安慰的德善,內心是自卑的。
因此,當奧運會禮儀小姐這個機會彌足珍貴,德善對這次機遇充滿了期待和幻想。
她可以頂著寒風在院子裡走上幾百來回,也可以為此在太陽下曬得皮膚黝黑,卻一句抱怨都沒有。
可是,當她神採奕奕地走上會場時,採訪的記者卻突然告訴她,她舉的那個牌的國家被取消資格了。
這樣的意外讓人猝不及防,她的眼淚湧上眼眶,隨後她立即調整,把委屈咽了下去,面對鏡頭她說道。
希望本次88首爾奧運會成功舉行,我會比任何人都更努力祈禱,加油。首爾走向世界,世界走向首爾,加油!」
聽完德善那翻話,18歲的她,真的是個有魄力、有擔當的女孩,她懂得自己的渺小,更有大局情懷。
好在德善的努力與堅持,還是讓她登上了奧運會的會場,全胡同為德善感到自豪,醜小鴨似的德善終於在萬眾矚目中大放異彩。
就連那個全家人引以為傲的寶拉,也偷偷趴在門沿邊,為妹妹開心。
那個因為和姐姐年年一同過生日而發出強烈抗議的德善,在歸家的路上,看到了親自迎接自己而等待的爸爸。
當德善興致勃勃給爸爸展示在奧運會上得到的紀念品時,爸爸拿出為女兒準備好的生日蛋糕,那句「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所以,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德善,祝你生日快樂」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看到這麼溫暖的爸爸,德善一下潰不成軍。仿佛這麼多年來,「老二」的所有委屈,就此煙消雲散。
姐姐寶拉雖然平日裡看起來強勢暴躁,但是在奶奶葬禮前,在公交車上為妹妹墊腳,東龍離家出走時,無意提到德善穿了三年的運動鞋。
其實,寶拉何嘗不心疼自己的妹妹呢?
不僅如此,對於即將升入高三的德善,媽媽給二女兒新買了老虎牌的運動鞋,滿臉喜悅的德善,終於擺脫了那雙穿了三年的鞋子。
有人說,最佳的伴侶應該是你人生戰場的盟友,而不是找個人滿足你的懶惰和巨嬰。勢均力敵的躍起,才能看到同一片風景,旗鼓相當的關係,才能久處不厭。
可,德善與阿澤,是雙門洞智商排行榜的榜首和墊底,兩者之間,可謂天上地下。
「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阿澤面對把棋子放在棋盤正中心的德善,束手無策。
在德善的面前,阿澤無招可出,無子可走,就像一個擁有武藝超群的高手怎麼樣也無法戰勝嗷嗷待哺的稚兒。
但,德善和阿澤的愛卻是最燦爛的珠光寶石,阿澤的那句「只要她在很高興,要是她不在感覺要死了」就是最好的詮釋。
因為幸福的相伴除了勢均力敵,還有一種模式叫互補。
阿澤專注於圍棋,沒有生活常識;德善別的不會,卻能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遊刃有餘。
當其他的人走後,德善帶著阿澤吃烤肉、喝牛奶咖啡、在沙灘上肆意奔跑。儘管一開始阿澤扭扭捏捏,但放開後阿澤臉上燦爛的微笑,是不會作假的。
常常處在壓力、緊張之下的阿澤,正需要這樣痛快的釋放吧。
德善跟隨阿澤去中國參加比賽,也讓人感觸頗深。
無論爸媽如何擔心,對德善有多少不放心,還是德善高興得狂魔亂舞的模樣遭到家人一致嫌棄,亦是事到了中國,棋院人員對德善沒見過世面的吃相目瞪口呆。
到了最後,所有人對德善另眼相看:「你做得比阿澤爸爸還好啊!」
是啊,阿澤爸爸是用「爸爸」的關心讓兒子去完成一日三餐,但德善,從不強行說服阿澤,卻讓阿澤心甘情願地愉快接受。
說到底,這也是因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責任心使然。
高三後,班裡加入一位特別的同學,因為患有癲癇,會不定期發作,而在發作期間若是沒有處理好會有嚴重的後果,甚至危及生命。
同學的媽媽憂心忡忡,擔心不已,想要尋找一個懂事的孩子去密切留意,在需要的時候緊急處理和提供有效幫助。
班主任聽到後,笑容可掬,不假思索答道:「我們班有個叫德善的,那孩子聰明著呢」。
同學媽媽滿心歡喜,感激的問道:「她成績很好吧?」
老師面露尷尬,同學媽媽浮現出懷疑的表情,隨即到學校硬著頭皮找到了德善。
不出所料,同學有一天病情發作了,德善一開始也是驚慌失措,隨後淡定的地把同學按照媽媽的指示安置好。
最終同學有驚無險,她回來後,德善和同學們若無其事的一起吃便當,大家如往常一樣說說笑笑,誰也沒有給她施加任何多餘的注意力。
是啊,這個時候,不過多關注就是最大的仁慈和善良。
爸爸媽媽們正在為寶拉和善宇的戀愛而心煩意亂時,為了給他們一個心理接受時間,德善勸服阿澤一起去隱瞞兩人的戀情。
這樣的德善,真的很貼心。
又如爸爸跟寶拉說話總是拘謹更多,跟德善卻可以隨便談笑,甚至德善會時不時窩在爸爸懷裡撒嬌。
善宇媽媽曾說自己要找就找德善這樣的兒媳婦,而金社長也是把德善當成朋友去喜歡,兩人見面的場景也是溫暖搞笑。
我有時也會在想,那個被父母總是忽略、遺忘的德善,為何如此缺愛,還能變成積極樂觀又活潑的女孩。
後來才發現,德善是真的很幸運。
在五個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德善作為唯一的女孩,她總是可以吃到想吃的雞腿,得到最多的關心和照顧。
比如暖心的善宇、呆呆的阿澤,包括嘴毒的正煥,甚至是家裡啥都不缺的東龍。
所以,當德善心心念念想要一個窩窩的時候,東龍說德善啊,我們存錢給你買,要不然讓阿澤給你買一個,就連祖蘭和曼玉都說要兌錢送給德善一個。
這樣樂觀活潑、懂事愛笑的德善,又能得到鄰居們的喜歡和偏愛,也是德善的幸運吧。
所以,她面對原生家庭帶來的忽略和傷害,可以因為爸爸的一次蛋糕、看到姐姐住的考試屋,一下子怒意全無。
當德善感傷自己沒有夢想的時候,她在曾經那條走向奧運會會場的道路上拓寬了自己的職業道路,成了一名美麗的空乘人員,成為胡同裡有獨自光芒的一顆耀眼星星。
更何況與天才阿澤相愛,這得讓多少人羨慕。
德善治癒了身邊的一切,她身邊的一切也治癒了她。
而對德善受到的委屈,反而我們觀眾更為在意,代入感更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