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溫醫大附二院、育英兒童醫院耳鼻喉科接診了一名兩歲的小患者茜茜(化名)。茜茜因為耳朵一直化膿,查不出原因,後來手術時才發現耳朵裡竟然藏著一顆小小的決明子,它是怎麼跑到茜茜的耳朵裡的呢?
兩歲孩子耳朵化膿
「兇手」竟是一顆決明子
前些天,一向乖巧的茜茜突然開始很煩躁,沒過幾天,茜茜的媽媽發現孩子的耳朵化膿了,一直有分泌物流出。嚇得茜茜媽媽趕緊抱著茜茜去當地醫院檢查,結果醫生診斷為中耳炎。
但藥物用下去了,茜茜的耳朵卻一直沒好,化膿的情況也越來越嚴重。家裡人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將茜茜又抱到了溫醫大附二院耳鼻喉科,耳鼻喉科主任陳波蓓接診了茜茜。
一番診斷後,陳波蓓確定茜茜的耳朵裡存有異物。但因為茜茜年紀小,無法配合直接取物,而化膿情況又比較嚴重,所以陳波蓓當即下決定,對茜茜進行手術,取出異物。
手術中,陳波蓓發現茜茜的耳朵裡長了一個肉芽,而肉芽被切除之後,陳波蓓取出了一顆小小的決明子,它是引起茜茜耳朵化膿的主要原因。
近三個月接診30多例
常需全麻手術取出
這顆決明子是怎麼進入茜茜耳朵裡的?細問之下,茜茜的媽媽才突然想起,兩個月前她曾帶茜茜去過一次兒童樂園,裡面就有一個決明子「沙池」,當時茜茜就曾在裡面玩了很久。
據悉,溫醫大附二院耳鼻喉科門診中,經常遇到小朋友的鼻子或耳道裡有異物,其中,被決明子堵住耳道的小患者近年來逐漸增多,近三個月已經接診了不下30例,如果算上決明子堵塞鼻腔的病例,這個數據還會更多。
陳波蓓解釋,決明子有黑米那麼大,如果進入耳道比較淺的地方,一般也可以自行掉出,但若是進入較深,孩子配合還可以用吸管取出,但很多時候孩子好動,也容易因為疼痛而哭鬧,所以需要全麻後進行手術。
市區多家兒童樂園
仍有決明子「沙池」
決明子做成的「沙池」,近幾年開始在我市的兒童樂園裡流行,不少商家宣稱在決明子沙池中玩耍,有清火去燥等功效。在市區荷花路的泡泡堂兒童樂園裡,記者看到了一個決明子「沙池」,上面還擺放了一些小鏟子、沙雕模子和卡通玩具吸引孩子們玩。而家住甌海區政府附近的邱女士就直言,女兒常去位於大西洋銀泰城的幻貝家也有決明子「沙池」,「女兒可愛玩了,有時在裡面一玩就是一個下午,我都很少讓她去玩,即使去也是緊盯著,生怕那些小東西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進入孩子鼻子耳朵裡了,但很多孩子都是一個人坐在那兒玩耍。」
也有一些商家意識到決明子的問題。像位於歐洲城的妙妙樂就使用了檀香木來填充「沙池」,店裡的店員告訴記者:「決明子很容易進入孩子的耳朵或鼻子裡,所以我們現在選擇了檀香木,比較大個,安全些。」
醫生呼籲:
小孩玩耍時大人要做好監護
陳波蓓表示,決明子只是一味中藥,不是揮發類藥物。對於兒童來說,玩耍時不會產生藥效。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很多人用決明子給孩子做枕頭,但決明子非常容易滋生蟎蟲,決明子做的枕頭需要經常曬來除蟎,但有遊樂場所裡的決明子「沙池」,根本不可能及時清洗或是晾曬,所以也不比沙子乾淨,而且長期被多人使用後,還會傳染病菌,有時還會引起孩子蟎蟲過敏。
而進入耳道後,可能會傷到鼓膜,嚴重時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所以她想再次呼籲和提醒,兒童耳朵進入異物時一般不會有太明顯的症狀,希望家長在帶孩子玩此類遊戲設施後,一定要仔細檢查。在孩子玩耍時,也一定要在旁邊監護,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