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統計,中國每年走失兒童的人數是20-30萬,但是找回來的機率卻不到1%。
孩子可以說是每個家庭的命根子了,每發現一起兒童走失,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的「支離破碎」。
有人奔波街頭深夜送外賣,有人辭職走遍了幾乎整個中國,都是為了找回自己丟失的孩子。
家長們為了家裡這個「命根子」的安全,上學接送、在小區裡玩也看著,可以說在各種方面都進行了「監控式」保護。
商場上廁所門都不敢關,也不管自己尷不尷尬,一直看著孩子才放心。某個大學教授就針對家長接送孩子放學,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專家從兩方面指出了,接送孩子上學會產生的一些不良影響。
❀ 第一,造成當日交通擁堵
一所學校全年級一同放學,家長開車來或者打車來接孩子上下學,很容易導致這一帶交通的擁擠。
這個時候的人流量車流量都很大,一個是影響交通,一個是影響孩子上下學的安全。
❀ 第二,不利於孩子獨立能力和集體意識的培養
孩子被家長接送, 自己回家的機會減少,獨立的能力缺少鍛鍊。
最近能看到許多關於日本教育的觀點,日本鼓勵孩子從小獨立,小學生組隊回家,這樣就能鍛鍊到孩子的集體意識。
家長:看起來說的挺有道理的,但我還是不放心。一看這教授就沒孩子。
中國和日本的情況就是不同的,放在一起比較顯然不怎麼合理。
➧ 日本學校大多數採用「集體上下學」方法
將住的近的幾個學生分成一組,結伴上學下學。而他們要走的路線也是固定好的。
➧ 日本學校會制定「通學路」
學校會根據學生家到學校之間的路程,設定一段固定的上學放學的路線。在這條路線上,會有明確的指示牌、志願者、引路人看守十字路口。
家長和志願者在必經之路輪流值班,保證學生安全。如果需要乘坐公交車,也會提前安排好必須在哪一站下車換乘。
➧ 日本學校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
學校會經常囑咐學生,馬路上不能打鬧、不能並排行走等。每天值班的家長看到「違規」的小同學會記錄下來,情節嚴重的會被「請家長」。
日本對孩子的態度是很重視的,在安全教育上,不得不說日本做的挺好的。
而日本管理比較方便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他們對「規矩」這個詞是敬畏的,一個就是人口少、好管理。
我國其實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也在逐步展開著,但是家長的擔心又不是沒有道理,那麼家長怎麼做,才能更好的保護孩子的安全呢?
1)鼓勵孩子,結伴上下學
讓同小區的小朋友們結伴而行,囑咐孩子路上不要打鬧、走人行道。
對於交通安全意識的培養,學校其實每年都在做,給孩子看交通事故教育影片是個很好的辦法。
了解才懂得畏懼,看著影片裡真實發生的交通事故,孩子們肯定會心存敬畏。
2)選擇坐校車
大一些的孩子,乘公交地鐵沒什麼問題,但是低年級的小朋友可能會坐錯站。坐校車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臺校車也不會造成交通的擁擠,既能幫助孩子順利到家,又幫家長節省時間,兩全其美的選擇。
現在生活節奏加快了很多,家長們都很忙,但是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親自接送顯然是最安全的一種方式。
家長對孩子的安全的擔憂並不是一種「溺愛」,孩子作為社會中的「弱小」的存在,還是要在安全方面多上點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