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藏自治區,面積達120萬平方公裡,在這片土地上分布著大大小小1500餘個湖泊,數量之多,為全國之首。
其中,色林錯和納木錯是西藏自治區面積最大的兩個湖泊,色林錯藏語意為「威光映復的魔鬼湖」,曾名奇林湖,色林東錯,位於西臧岡底斯山北麓,那曲市班戈縣和申扎縣境內,是青藏高原形成過程中產生一個構造湖,為大型深水湖。
納木錯,是藏傳佛教的聖湖之一,被人們稱為「天湖」,位於西藏自治區中部,湖面海拔471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千米,南北寬30多千米,面積約1920平方公裡。
在歷史上,納木錯是西藏自治區面積最大的湖泊。然而,現在的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在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下,高原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冰川融水補給量增大,導致了高原湖泊面積的不斷擴大,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前,青藏高原湖泊整體處於萎縮狀態,但色林錯等少數湖泊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在擴張,進入新世紀後,色林錯湖面加速擴大,西藏高原大氣環境科學研究所專家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色林錯湖面面積已經從2002年的1955.49平方公裡增長到2009年的2197.46平方公裡,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間,更是足足擴張了535平方公裡,相當於再造了近三分之一個湖,其面積相當於一個新加坡。
2004年—2014年以來,色林錯每年水位抬升0.67米,湖面每年增大50餘平方公裡,截至2014年6月,色林錯面積已經達到了2391平方公裡,比納木錯還多出近400平方公裡,原本是我國第三大鹹水湖的色林錯,成為了僅次於青海湖的我國第二大鹹水湖,西藏第一大湖泊。
事實上,不光只是色林錯在擴張,一段時間以來,青藏高原還有很多湖泊都在擴張,尤其是近20年來,這些擴張的面積不斷增大,中科院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過去20年間,青藏高原內陸封閉湖泊面積增加了6700平方公裡,增幅高達26%,相當於增加了一個上海市的面積。
色林錯湖面不斷向外延伸,也對當地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湖水的擴張淹沒了湖岸邊肥沃的草場,但同時,由於湖泊水位抬升、水域面積增加,環湖地區的水草變得更加豐美,野犛牛、巖羊、黑頸鶴等野生動物數量有明顯增加。不過大自然變幻莫測,充滿了各種變數,青藏高原上這些湖泊的面積一直在變化中,將來某一天,西藏第一大湖泊的位置可能又會易主!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小夥伴們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喜歡本文的小夥伴可以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