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很多人有低血糖的症狀,但是很多人會忽視,那麼什麼是低血糖呢?低血糖的症狀以及病因有哪些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另外大家一起來看看如何預防低血糖吧!希望大家都能有健康的身體哦!
什麼是低血糖
低血糖是指由於各種原因使血糖濃度下降至50mg/dl以下,而引起的心悸、多汗、手抖、煩躁、抽搐以至昏迷等一系列的臨床症候群,謂之低血糖症。
低血糖的症狀
1.自主(交感)神經過度興奮
低血糖的發作是因為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釋放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等,症狀有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
2.腦功能障礙
這是大腦缺乏足量葡萄糖供應時功能失調的一系列表現。初期表現為精神不集中、思維和語言遲鈍、頭暈、嗜睡、躁動、易怒、行為怪異等精神症狀,嚴重者出現驚厥、昏迷甚至死亡。
低血糖發生的病因
(1)胰島β-細胞瘤、胰腺癌、胰島細胞肥大與增生、胰外腫瘤等引起胰島素分泌過多而引起低血糖反應。正常人的胰島組織1克僅分泌胰島素2單位,而腫瘤組織1克所分泌的胰島素高達80單位。
(2)由於迷走神經過度興奮,刺激胰島口一細胞分泌過多,引起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發生低血糖。
(3)嚴重的肝臟疾病,使肝糖原合成減少或分解障礙,當血糖降低時又不能及時補償,而出現了低血糖反應。
(4)腦垂體機能減退,抑制生長激素釋放,糖異生能力下降,血糖減少,形成低血糖。
(5)長期營養不足或者是營養消耗厲害,是會導致低血糖的出現的,生活當中要注意飲食,補充營養。
(6)胰島素受體抗體在某種情況下,表現出胰島素樣作用,當空腹時引起低血糖發作。
(7)由於進餐後胰島素分泌延遲,使血糖升高,但在食後3~5小時期間,胰島紊分泌達高峰,於是可突然出現低血糖反應。
(8)胰島素及降血糖藥物如果用量太大,也是會導致低血糖的出現的,用這類藥物的患者要注意。
低血糖怎麼辦
1、少吃多餐
低血糖患者最好是少量多餐,每天大約吃5~7餐。睡前儘量吃少量的零食及小點心。除此以外,還要交替食物的種類,不要長期吃同一種食物,這是因為過敏症與低血糖症有關。如果食物過敏將會惡化病情,使症狀變得更加複雜。
2、均衡飲食
低血糖患者要均衡飲食,各種食物都要吃一些,不能偏食,這對於病情的控制是不利的。
3、應加以限制的食物
每天要嚴格限制單糖類食物的攝入量,儘量少吃精製及加工產品。例如白麵粉、速食米、馬鈴薯、酒、汽水、鹽。避免含糖分過高的水果及果汁,例如葡萄汁。也儘量少吃白米、麵條、通心粉、肉汁、玉米片、蕃薯。豆類和番薯的食品一周吃2次就可以了。
4、增加高纖維飲食
高纖維的飲食有助於穩定血糖的濃度。當血糖下降時,可將纖維與蛋白質食品一同食用,例如麥麩餅子 生乳酪/杏仁果醬。還可吃新鮮蘋果來取代蘋果醬,蘋果中的纖維能夠抑制血糖的波動,也可以加一杯果汁,以迅速提升血糖濃度。
纖維的本身是可延緩血糖下降的,因此在餐前半小時,先服用纖維素,以穩定血糖。
預防低血糖的措施
(1)按時進餐,靈活運用緩衝飲食如預防性進少量飲食,即可防止低血糖的發生。緩衝飲食的數量及加餐時間,因人因時而異,需要病人自己摸索,一般應在可能發生低血糖的半小時前進食主食12.5~50克,晚上睡前加餐特別重要。可根據尿糖量的多少增減加餐,如尿糖量多,可用豆製品或蛋類食物代替糧食。
(2)胰島素用量大者,一定要按時進餐,特別是午餐,若早飯前注射混合胰島素,除按時進餐外,晚上睡前一定要加餐。
(3)及時調整胰島素的劑量。若能提前知道當天某頓飯後體力活動比平時增多,應把該頓飯前胰島素的劑量減少4~12單位;如事先不知道,可在活動時臨時加餐。每天的體力活動要有規律,這不僅對糖尿病的恢復有益處,而且也能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4)住院病人情況好轉出院後,活動量應逐漸增加,這時常需將胰島素用量減少4~12單位。
(5)在胰島素作用最強及勞動強度增加時,應適當加餐。
低血糖眩暈的預防措施
1、避免過度勞累及劇烈運動,按時一日三餐進食。
2、正在應用胰島素的患者,應嚴格計算好普通胰島素與長效胰島素的用量比例。嚴密觀察口服糖藥的使用,發現低血糖反應時,及時調整。
3、如果發現白天尿量多,尿糖多時,夜間常發生低血糖時,應檢查注射部位是否吸收不良而引起,改變注射部位。
4、糖尿病人應隨身攜帶一些水果糖,餅乾等食品。
結語:生活當中有些人有低血糖反應的時候,會忽視掉,這對於我們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那麼如果預防低血糖呢?預防低血糖的方法有哪些呢?相信大家看了上述小編的介紹都清楚了吧!希望上述的介紹都可以幫助到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