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本科生發14篇SCI,並擔任期刊外審專家引熱議!你怎麼看?

2021-02-19 募格學術

本文募格學術撰寫。參考來源:南通日報、中國青年報、知乎、募格學術此前報導

近日,一位95後本科畢業生在知乎上引起了大家熱議。起因源於一篇文章《超燃!這位95後本科畢業生發表14篇SCI論文,還創業科技企業!》

本科生就發表了14篇SCI論文,成為10餘本SCI雜誌的外審專家,還是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生物樣本庫的研究成員,同時也是無錫恆衍生物科技公司執行董事。來自通大杏林學院的王子恆在本科5年的科研生涯中取得的成就,讓很多人都發出了質疑

圖片來源:南通日報

23歲本科生發14篇SCI並任外審專家

根據文章介紹,王子恆來自南通大學杏林學院腫瘤154班。今年剛剛畢業的他已經順利考取南通大學神經外科專業的研究生,作為一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未來,他打算繼續讀博,在醫學研究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


據悉,2019年1月15日,他的第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論文在 Molecular Genetics & Genomic Medicine(《分子遺傳學與基因組醫學》)雜誌上發表,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外審「直接通過」的四個字給了王子恆很大的鼓勵。這是一項關於腎透明細胞癌的研究,王子恆和他的同學們組成的團隊半年內共完成了6篇論文,其中4篇順利發表。

圖片來源:南通日報

學術的大門開始向這個新手敞開,從此便一發不可收。從大四開始,王子恆陸續在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國際免疫藥理學》)、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細胞生物化學》)等雜誌發表共14篇SCI論文中包括9篇為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3篇為通訊作者,論文「高產」也使他逐漸受到了學術圈的關注。


大五時,王子恆第一次收到了SCI期刊的審稿邀請。「收到這個邀請郵件的時候,我還是很驚喜的。外審專家還是以教授為主,很少有本科生參與的。」從成為外審專家至今,王子恆審稿約50篇。在他看來,受邀成為外審專家是對自己科研成果的極大肯定,花5到6個小時閱讀需要審核的論文,用一周左右的時間提出意見,高質量的審核意見也使得很多雜誌成為了王子恆的「回頭客。」


無錫恆衍生物科技公司是王子恆和團隊的小夥伴一起開展的「副業」,公司成立於2018年8月28日,主要以生物信息的技術開發、諮詢和培訓為主要業務,公司利潤逐年上升,正在積極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經歷和經驗比效益更重要!」 在校期間,王子恆多次參加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中心的培訓,並投身各項比賽和科研項目,先後榮獲江蘇省「創青春」省賽銅獎、江蘇省「網際網路+」大賽二等獎、江蘇省「挑戰杯」二等獎,獲院一等獎學金和「三好學生」等表彰,主持並完成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兩項,獲軟體著作權五項。學有所用,不僅僅帶給了王子恆豐富的社會經驗,更是通過實踐助益了現有的學術研究。

引起爭議:

本科生就發這麼多SCI,有灌水嫌疑?

此篇文章一經發出,也迅速的引起大家的熱議。

有人表示:


也有人直截了當表達自己意見,認為有「灌水」的嫌疑



其實,大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爭議,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從時間的跨度上來說,相當於在18個月完成了13篇文章。而且大多為第一作者。


而我們普通學生發SCI的正常周期,是要遠遠長過這個時間的。曾有人形象的將發SCI和生孩子做比喻。


因為一篇SCI的誕生,通常是「懷胎」四年,終於把它生出來了…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在歷經各種實驗數據的折磨後,好不容易挑選出能用的數據,撰寫潤色後投出,伴隨著拒稿、改稿、和with editor...。

等真正被接收,最快也要小半年的時間了。

因此,王同學相當於一個多月就發表一篇文章的速度,可以說確實很神速了。再加上前段時間發生的南郵老師在三年半內發表了300多篇IEEE論文,且很多論文中的實驗都不公布代碼,無法讓同行去驗證、復現,因而產生的論文灌水的爭議事件。

相關閱讀:被質疑「灌水」的南郵教授:三年發百餘篇論文,學校獎勵可達80萬!

大家對短時間內發表多篇論文的人就更加的敏感。

小募也查了下王同學發表的論文,其中:

6篇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IF=3.943,Q2/Q1
2篇  Molecular Genetics & Genomic Medicine,IF=1.995,Q3
1篇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IF=4.658,Q2
1篇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IF=4.237,Q2
1篇  Oncoimmunology,IF=5.869,Q1
1篇  Oncotargets And Therapy,IF=3.337,Q2
1篇  Pat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IF=2.050,Q3
1篇  Peerj,IF=2.379,Q2

部分論文截圖

我們可以看到,發表的論文大多屬於腫瘤免疫相關方向,並且,發表的期刊大多IF值不是很高,也有業內人士稱,這些期刊都比較水。(PS:不代表募格學術觀點)

而且,我們也能看到,王同學的文章全部都是共同一作,並且大多自己排序並不靠前,也就是說,很多文章中,他的貢獻並不是最大的那一個。

有人反對說他灌水

看問題要辯證看待


雖然發表的文章被大家認為含金量不高,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文章也確實是實打實的文章,作為一個本科生,能夠用心在科研上,既沒有作假,也沒有學術不端,回歸學術來看的話,王同學算是個優秀的本科生。

並且,因為專業不同,有的專業找到竅門了,確實是很好出文章的。也有相關專業的業內人士對小募表示:在我們專業裡,只要找到了好的實驗室和肯幫你的老闆,短時間內發表SCI不是一件難事,發的期刊也不會是大牌期刊,在一些影響因子5分以下的期刊投稿,被接受率很高,但前提是,你得願意自己做,並且願意費勁把論文寫下來。

所以,肯認真跟著實驗室做並發文章,這個心態我們肯定是要鼓勵的,如果非要吐槽的話。那槽點大概在,這些論文含金量不是很高,並且在大肆的媒體通稿下,讓我們這些一年憋出個一兩篇SCI的碩博生們情何以堪吶

其實,人們之所以會對這個話題比較敏感,本質上也是對於學術注水問題的警惕。

畢竟在現實情況中,盲目追求論文數量的情況並不少見。歸根結底來說,還是在當下的學術評價標準中有利可圖。

高校的人才評定標準過於倚重論文數量,就難免讓一些學者大量製造「垃圾水論文」來滿足要求,但這,對那些真正潛心學術、甘坐冷板凳的學者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也正是基於此,近年來國家也推動學術評價體系的改革,破除單一的人才評價標準,推動同行評價和代表作制度,加強對論文質量的關注。

但是,改革也需要一個時間,我們只能期待隨著時間的流逝,學術評價體系會更加健全,被質疑是否「灌水」的事件也越來越少。

由於微信平臺算法改版,公號內容將不再以時間排序展示,如果大家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推送,強烈建議星標我們和給我們多點點【在看】。星標具體步驟為:(2)點擊右上角的小點點,在彈出頁面點擊「設為星標」,就可以啦。
感謝支持,比心


分享點讚加在看,來個【一鍵三連】吧

相關焦點

  • 23歲本科生發14篇SCI論文,並任外審專家……
    這是不久前,23歲的王子恆在南通大學杏林學院畢業典禮,作為優秀學生代表發言時的自我介紹。14篇SCI論文,10餘本SCI雜誌的外審專家,這是王子恆在本科5年取得的成就,創全院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歷史新高。2019年1月15日,他的第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論文在《Molecular Genetics & Genomic Medicine》(《分子遺傳學與基因組醫學》)雜誌上發表,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外審「直接通過」的四個字給了王子恆很大的鼓勵。這是一項關於腎透明細胞癌的研究,王子恆和他的同學們組成的團隊半年內共完成了6篇論文,其中4篇順利發表。
  • sci外審專家怎麼找
    發表sci論文,不少期刊要求作者推薦外審專家,即審稿人。既然要推薦,作者肯定要找,找誰,去哪裡找,成為部分作者的困擾,且擔心找的不對,影響論文錄用。那麼,sci外審專家怎麼找?sci論文採用同行評議的方式,需要外審專家審稿。
  • 跳過被拒,核心期刊發表是什麼審稿流程?——以SCI期刊為
    期刊類型有很多,北大核心、SSCI、南大核心又稱CSSCI、SCI、科技核心、cscd、EI等等;種類多,我們抽一個常見的sci來講;以sci期刊為例,來講講核心期刊的審稿流程。二、方法步驟 SCI是美國的一個科學引文資料庫,他檢索的期刊稱之為sci期刊;
  •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英文版面費用低,大學教師評正高發表
    發表的sci稿件不一定都是英文稿件,sci期刊也分國際期刊,國內期刊,一些國內的期刊也是可以徵收中文稿件的,具體還是要弄清自己單位的規定,是要發英文sci稿件,還是中文sci稿件,看到園子裡也有一些牛人,資質不怎麼光鮮,但比高資質的更棒,充分說明資質並不是你寫不寫得出SCI的決定因素,我也經常碰到有碩士來問我怎麼代理寫作文章,這種感覺的。
  • 23歲本科生2年發表14篇SCI論文,是年少成名還是過度宣傳?
    近日,南通大學的一位本科畢業生王子恆因為2年發表14篇SCI論文而上了熱搜。根據高校的宣傳,這位同學不僅成績優異,同時還是10餘本雜誌的外審專家和一個公司的董事。不過仔細分析後不難發現:王同學發表的這14篇SCI論文全部是一個套路。俗話說就是瘋狂灌水,其中5篇文章全部選擇同一個腫瘤做的差異分析,基本上可以認定為重複發表。不過,這也是生物信息學科的常態,畢竟這個學科發表水論文非常容易。從這位同學發表的期刊來看,基本上都是3、4分左右的癌症領域水刊,這樣2年發表14篇也很正常了。
  • 南通大學本科生王子恆以第一作者發表14篇SCI論文,還自主創業
    一名本科生怎麼有這麼多榮譽?這就是他火的原因。王子恆所在的班級為臨床腫瘤154班,本班是考研專班,今年以43%的考研錄取率成為「學霸班級」。王子恆同學也被錄取為南通大學醫學院神經外科專業的研究生。不過這一些作為本科生應該是正常的求學之路,王子恆火不是因為考研,而是因為在校期間一個本科生發表SCI論文14篇,並成為多個SCI期刊的外審專家,創全院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歷史新高。
  • sci核心期刊什麼意思研究生畢業發表,發表多少錢
    擁有四年文章組稿,期刊徵稿,文章指導,推薦發表等業務成功運作經驗,助您輕鬆順利晉升!好多朋友介紹單位同事或者朋友來我們網站給他推送刊物或者訂閱的完成,給廣大有需求人士解決了期刊訂閱及投稿的問題。如果您想提高在業界的威望,除了燙金的資質,您還需要什麼?科研,需要幾篇ISSN/CN文章雜誌發表,增加業界評價份量。
  • 川大華西醫學院博士畢業生一作發46篇SCI引熱議,你怎麼看?
    導讀:近日,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 2019 屆榮譽畢業生發表 46 篇 SCI 文章在網上引起熱議,其中討論的焦點在於如何在讀博期間發這麼多的SCI?近日,知乎上一則「如何看待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 2019 屆畢業生發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熱議。
  • sci期刊官網投稿簡單嗎
    sci期刊官網投稿簡單嗎?sci期刊官網投稿是作者發表sci論文時比較常用的方法,簡不簡單,相對於不同的作者來說,有不同的答案。越熟悉,越專業,sci期刊官網投稿越簡單。sci期刊官網投稿,通常是作者自己發表sci論文唯一的選擇。
  • 23歲本科生連發14篇SCI,出名之後,文章卻被學校悄悄刪除
    不過有一位三本大學的本科生刷新了我對SCI的認知,僅僅兩年,這位本科生就發布了14篇醫學大類的SCI論文,不僅如此,他還是SCI期刊的審稿外審專家,換句話說,這位小夥子不單單是作者了,還是很多教授夢寐以求的SCI審稿專家。造神:兩年14篇SCI這名叫王子恆的醫學生,徹底改變了我的認知,差點讓我以為,我上我也可以。
  • 這位95後本科畢業生發表14篇SCI論文,還創業科技企業!
    「14+10」,學術路上成果斐然發表了14篇SCI論文,成為10餘本SCI雜誌的外審專家,這是王子恆在本科5年的科研生涯中取得的成就,創全院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歷史新高。2019年1月15日,他的第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署名的SCI論文在《Molecular Genetics & Genomic Medicine》(《分子遺傳學與基因組醫學》)雜誌上發表,這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外審「直接通過」的四個字給了王子恆很大的鼓勵。這是一項關於腎透明細胞癌的研究,王子恆和他的同學們組成的團隊半年內共完成了6篇論文,其中4篇順利發表。
  • 怎麼看文章是不是sci
    發表的文章,要選擇期刊,期刊等級不同,文章等級也不同,可能是sci論文,也可能是其他,比如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等。可以說不是所有發表的文章,都是sci。那麼,怎麼看文章是不是sci?看文章是不是sci,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常用的主要是兩種,分別是web of science是不是查詢到,以及查詢文章發表期刊是不是sci期刊。首先,文章若是sci,我們可以登錄web of science網站去查詢,若能查詢到,則該文章是sci。
  • 教育類核心期刊投稿指南碩士畢業發表,快速審稿錄用
    看到SCI核心期刊稿件發表難度就大了退堂鼓,更為擔心的是SCI核心期刊稿件發表費用會讓自己吃不消,這個問題主要是看你投到的是哪個期刊,決定了代理寫作費用。看看有多少因素會影響決策。寫SCI和英語確實有關係,但不是左右你能否寫出來的決定因素,我們完全可以有方法和技巧讓英語的劣勢下降。
  • 刊大師:專家外審是如何審核的?
    專家外審是如何審核的?論文寫好之後想要見刊發表需要經過數個審稿環節,一般是先經過期刊社初審,外審,主編審,終審幾個環節,其中專家外審是非常嚴格的,專家外審主要是將稿件送審給業內專家進行審核,主要對文章的政治性和文章的水平進行全面審核,很多作者對外審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
  • 北大核心期刊護理2020年發表見刊,研究生畢業發表
    在職每年發表ISSN/CN一篇;中級,二篇ISSN/CN發表;高級,核心二篇,ISSN/CN數篇。核心期刊網的「文章發表」團隊,不斷維持著與眾多期刊的「密切」關係,為廣大朋友發表文章解除了後顧之憂。與國內幾百家專業學術期刊合作,共同打造一個誠信快速發表正高文章的專業平臺,面向全國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和各高校教師、碩博士徵收學術文章。
  • 統計學大學保研發表北大核心期刊,包發表包錄用
    核心期刊文章難度還體現在審稿周期上,國內的核心期刊審稿周期都是比較長的,而代理寫作和發表國際sci、ssci期刊相對來說投稿難度是低一些的。一篇核心從投稿到見刊一般需要多久?小編先來分享一位作者的經歷,作者投的是本很不錯核心刊物。
  • sci怎麼看幾區
    sci期刊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來劃分區,分別是一區、二區、三區和四區,每個區域都納入一定數量的期刊,作者發表論文所選擇的目標sci期刊在哪個分區,就稱為sci幾區論文。那麼,sci怎麼看幾區?首先,sci分區有兩種不同的劃分標準,分別是JCR分區和中科院分區。分區標準不同,導致同一本期刊,可能屬於JCR的一區,屬於中科院的二區。所以,在看sci是幾區之前,要先確認本單位認可哪個分區標準。其次,sci期刊目錄是確定的,相關單位會把這些期刊目錄,按照標準,劃分所屬的分區。
  • 如何快速知道期刊是不是SCI?
    場景在查找治療方案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文章,說自己的引用的文獻來自於權威期刊,由於目前科研圈風氣很差,垃圾遍地都是,在採信之前,必須進行事實查證。《老外怎麼看我們的 「針灸」?》……對於這篇文章來說,需要驗證「《Journal of Bodywork & Movement Therapies》是世界核心期刊」這種說法。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去年,「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 2019 屆畢業生發表 46 篇 SCI 文章」引起熱議,在過去近一年之後,近日,這個話題再度被提起。小編發現,當事人鄧漢宇博士,目前已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肺癌中心(胸外組)醫師,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八年制本科生導師。擔任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PLOS ONE等多個SCI雜誌審稿人。
  • 本科發表sci能保研嗎
    本科發表sci能保研嗎?保研是有多個條件的,本科發表sci可以證明該本科生有比較高的科研水平,可以助力保研,但僅靠發表sci,就獲得保研資格,還是比較難的。保研的要求很高,且學校不同,要求也不一。本科生想要獲得保研資格,就要看相關學校是否有保研名額以及保研的要求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