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很酷,世界因此而不同
學渣的玩法總是相似的,學霸的學習方法,則是各有不同。
學霸們有很多習慣,這些習慣看似不經意,卻能讓他在考試的時候,屢戰屢勝。要想考試考得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個學霸跟他學。
盤點了很多清華北大的學霸,看他們的中學時代是怎麼學習的,學習的時候有什麼習慣。
關於上課
1.知識點最好第一次弄懂
知識點最好第一次弄懂,第一次沒懂後面花了兩倍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弄懂。
——石循磊(被清華大學物理系錄取)
2.在課堂上,不會記很多筆記
在課堂上,不會記很多筆記,如果老師講的是知識點就記下來,如果講的是方法論,就不記。做題的時候要去類比,拿到一道題,首先要思考出題人想要考什麼知識點。
——賀麒霖(保送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3.有問題及時問
在聽課時,我會仔細按照老師的步驟、思路、問題進行思考,將模稜兩可的地方記下來,然後及時舉手提問,不要擔心自己的問題簡單或幼稚。
——成挺(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錄取)
4.上課+歷年試卷
上課專注聽講特別重要,要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自己一定要多想、多問。上了高三之後,要重視應試能力的培養,深入分析歷年的高考試卷,總結經驗。高中學習壓力很大,需要適時進行調劑,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很好地緩解壓力,對學習有提升的作用。
——張墨林(被清華大學錄取)
5.課前預習,課上專心,課後拓展
課前做好了預習,上課時只要專心聽講,就能將老師教授的知識全部領會,加上課後的作業中再思考一些拓展題目鍛鍊思維,這樣對每門學科的把握力就很強了。
——韓洪興(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錄取)
6.任何題目,都能在課本上找到答案。
不能脫離課本,再難再怪的題目,都可以從教科書上找到解決辦法,沒有什麼題目考查的知識點是書本上沒有的。錯題本也是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做錯的類型題可以反覆看,不斷鞏固最弱的方面。
——李思芃、李思菲(分別被清華大學法學國際班和英語系錄取)
7.課堂效率是最重要的
在課前就擺好草稿紙和筆,課上跟著老師一起劃,一起算,一起思考,這樣做可以消除課堂疲勞感,又提高自身課堂效率。
——喻佳(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錄取)
關於筆記
8.要注重分類做筆記
要注重分類做筆記,用黑筆記基礎,紅筆記重點。平常做題時總結歸納寫在筆記本上,一些體會用跟自己對話的形式寫在旁邊。
——吳逸夫(被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錄取)
9.錯題集
有些人喜歡把錯題更正在試卷上,其實,錯題集更便於保管、翻閱。每當大考來臨,就看錯題集好了。
——李博揚(被清華大學數學系錄取)
10.遇到好題, 編號收集起來
除了題,還有適時遇到的「心靈雞湯」以及吸引我的前沿的知識。好題本幾乎每個學科都有,其中,僅物理一科就有7本。
——黎子凌(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錄取)
11.經常翻看自己做的筆記
有很多人記完筆記不看,那筆記就沒有意義了,經常性回顧筆記有助於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與此同時,教材上一些地方可能隱藏著重要的知識點,回歸教材也是至關重要的。
——馬梓源(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錄取)
關於方法
12.高中前兩年與高三學法有區別
高一、高二是打基礎,得關注教材本身,做好課本上每一道例題、習題,不必過多關注教輔材料。譬如歷史書上多次提到京劇名角譚叫天(譚鑫培),不妨翻翻課本,看他出現了多少次,可以串起多少事,這在文綜命題中是可以作為線索的。
另外還有兩個規矩可以堅持做:一是堅持用答題卡,加強考試的氣氛,也避免對答案時自己糾結。二是找出自己錯題的規律,每次做完模擬試卷,統計各大知識點的錯題率,積累多次考試數據,自己畫成折線圖,做大數據分析,尋找規律。
——黃戰(被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實驗班錄取)
13.有關數學與英語的學習方法
數學壓軸大題的第二問我沒有做出來,但這並沒有影響接下來的考試中我的發揮。我要保證的,不是做出難題,而是做到容易題不丟分,難題多得分。最後,我數學只有壓軸題扣了分。
英語的學習方法:一是重視書寫;二是熟悉高中最基本的語法;三是多背單詞、詞組、動詞搭配;四是多熟悉文章結構、句子結構;五是把學過的高級單詞、詞組用到作文裡,多寫作。做好這幾點,就可以事半功倍。
——任浪(被北京大學數學學科學院錄取)
14.試試自己命題
準備一個筆記本,每遇到一個知識點,就寫一道自己命的題目,過一兩天再去做這些題,自己命題自己做,很有意思的。
——謝豐羽(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錄取)
15.文科的學習方法就是要記得死,用得活
比如,一道政治題是「文化創新對培養人才的意義」。怎麼答這道題呢?其實根據書上一句話,「這是文化具有生機的重要保證」。這就是破題,用書上答案的活用。
——黃北辰(被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錄取)
16.一道題,多試試其他解法
有時,我發現某道題有比標準答案更好的解決方法,又聯想到前面幾道題似乎也可以用這種方法,我就會回頭再做一遍。如果解題思路可行,我就會尋找、總結出一種通用方法,然後寫下來。
——劉賢東(被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錄取)
關於複習
17.不能複習這一科時,還操心另一科
複習數學時還惦記著自己作文太差,那只會兩邊不討好。
晚自習三個小時,剛好夠做一套120分鐘的模擬卷,再花個四五十分鐘分析錯題,鞏固對應的知識點。把一套題真正吃透,比熬夜「刷辛苦值」更有收穫。
——陳淙靚(被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錄取)
18.考前做一套不同地方的模擬試卷
在考試之前做一套不同地方的模擬試卷,做完後自己給自己評卷打分,這麼做的好處是讓自己的思維更加活躍。
——黃佳旺(被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錄取)
19.教材遠比練習冊重要
教材就是我們做題之前所要構建的一個框架,先熟悉框架,然後不斷地練題,才能將自己學習的這座大廈構建得更加完整。
——陳哲峰(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錄取)
20.每次考試前,花一整天的時間把教科書全看一遍
包括課本下角的注釋,對於最熟悉的生物教材,基本做到了每一句話都能記得大概在多少頁的什麼位置。
——米博(被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錄取)
21.重點看基礎,選擇性忽略難點。
複習時,將重點放在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上,在習題上選擇性地忽略難點,把重點放在提分比較容易的基礎知識和基礎題上。準確把握高考的必考考點重點練習,並且配備錯題本,努力複習薄弱的學科。
——孫宏旭(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錄取)
關於效率
22.看似懂了不代表你真的懂了
回到課本、弄懂吃透才能真正打牢基礎。基礎打牢後,關鍵不在多做題、做難題,可以嘗試「一題多解」、「多題一解」。
——李卓(被清華大學建築系錄取)
23.一般只記最基本的原理和公式
不會去死記硬背其他的公式,因為都可以推出來。我曾經花一整晚推出了「泰勒展開式」,這為我節省了時間,也更利於理解公式。
——李義周(被清華大學物理系錄取)
24.不要忽視小考卷
我的很多分類靈感就是從小考卷中獲得的。整理好小考卷能提供最詳實的複習資源,沒有知識死角。每天下晚自習,花上一刻鐘做好明天的學習計劃,是在保證課堂學習質量的前提下,做好查漏補缺。
——鄭涵天(被清華大學數學系錄取)
25.搭建知識網絡,模塊化學習。
要有自己的知識網絡,教輔上雖然有內容,但不是自己的,要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專屬網絡,還要鍥而不捨地發問。此外,要固定下自己的考試模式,包括答題順序,時間分配等,不要因為心情或是試題難易就輕易改變它。
——劉健寧(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錄取)
知識的汪洋大海,就是一點一滴的學習和探索匯集而成的。好的習慣,就是匯集知識的河道。
我們在學習知識的時候,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先學習成功的學習方法。「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別人的方法,未必適合自己。我們還是要在借鑑別人成功方法的同時,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打磨出自己得心應手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