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愛奇藝追《閃光少女》,這是一部青春劇,一部走心而又真實的青春劇,洋溢著滿滿的歡樂能量。但《閃光少女》又不是一個單純的青春故事,故事有許多別具一格的青春呈現,都是我們在既往同類型作品中,所看不到的,由此,沉浸其中,能讓人感受到更多。
民樂VS西洋樂
《閃光少女》的故事,發生於一所音樂學院之內,這裡既有學習西洋樂的學生,也有學習民樂的學生。作為一所藝術類的專業院校,在這裡能看到的故事,絕非其他常規高校所比,由此,學生們的日常所學、所議,都與音樂有著莫大的關係。當然,作為一所看似包容的音樂類高校,這裡有學西洋樂的學生,比如鋼琴、小提琴、單簧管等等,也有學習民樂的學生,比如古箏、揚琴、二胡、笛子等等,但在故事開啟的一刻,學院對於西洋樂與民樂的並不能一視同仁,而各自專業的學生們,也有著蔑視對方的鄙視鏈。
由此,在整部《閃光少女》的故事中,兩種不同的音樂門類,有著許多的對標與對抗,這也是推動整個劇情的前進的主線。透過現象看本質,劇中的民樂與西洋樂的對抗與融合,儼然是傳統與現代文化、中國與西方文化的一次在不斷接近中的和解,而對於觀眾們而言,也從劇中,了解到更多的專業音樂知識,欣賞到更多的音樂作品,這是觀劇的一大收穫。
傳統VS二次元
青春的時代,必須是多元的,只是我們看多了狗血、俗套的作品,才會覺得似乎所有的青春劇都千篇一律,但《閃光少女》可以打破這個成見,這裡有最本源的青春訴求,也包裹著相當的二次元氣質,總是超乎腦海想像的劇情進展,讓整個觀劇過程無比嗨皮。
整部《閃光少女》中的學生們,都相當特立獨行,個性化強烈。其一,這和故事的發生地——藝術院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畢竟,藝術院校向來講究張揚個性,其二,也是該劇的編劇、導演、主演們所共同塑造出的一個個標新立異的人設有關,至少在《閃光少女》中,我們能夠迅速的記住那一張張青春的面孔,以及那一個個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類似"神經"、"油渣"這樣的外號,更是讓人過目不忘。"不一樣,又怎樣?"正是他們天性的釋放。
陳驚/油渣vs陳和煦/馮安宇
雖然劇中出現的人物眾多,但筆者最喜歡的,還是神經陳驚和油渣李由,他們身上洋溢的中二特質,讓人忍俊不禁,又打內心喜歡。陳驚不神經,油渣也是寶藏男孩。雖然從開篇,陳驚就瘋狂迷戀師哥王文,但一次又一次的表白,只是枉費心機,而喜歡陳驚的李由,卻看似大大咧咧,實則有著愛你在心口難開的羞澀,雖然至今未知這一對的感情,要去向何方,但無疑很讓人期待,將來能夠在一起,畢竟,兩個人的鬼馬氣質,很搭調。
但《閃光少女》的故事,又沒有執著於青春視角,比如同樣戲份吃重的,陳驚的表姐,學院的老師陳和煦,與當紅偶像馮安宇的情感故事,便是妥妥的成人視角,一個是三年沒有被人吻過的冷淡系的女子,一個是自我到自大,卻又始終找不到真愛的感覺的演藝圈明星,兩個人從相遇到相識,都有著太多的陰差陽錯,卻未料,漸漸碰撞出互相難以割捨的情愫,讓人忍俊不禁,又十分期待。
校園VS世界
《閃光少女》的開篇,雖然是從校園的故事開啟,卻並沒有禁錮於校園之內,故事聚焦於音樂學院的校園,所投射的,則是整個社會,這裡的師生關係,同學情誼,都是我們所生活的大時代的縮影,觀劇過程,我們每個人都很難置身其外,因為從中,都能照見我們自己的影子。
由此,我們在看這部作品的時候,並非是旁觀者般的歡樂,而是時時能從各個角色身上,來反思自我,或許是我們影子的投射,或許能照見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閃光少女》看似輕鬆活潑,實則有著更高層次更深刻的訴求,讓我們漸漸從旁觀者,變成了同行者,開始為每位角色的命運走向而牽心、擔憂、掛念,這確實是一部值得一口氣追到底的好劇,因為走心,更彰顯出非凡的氣質,追劇一刻,感覺自己也都閃亮了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