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教育家》雜誌刊發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專訪文章

2020-12-11 騰訊網

哲學家蘇格拉底說: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開發你的內心

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

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在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看來

「為培養人服務是一項崇高的事業」

日前

由光明日報主管的高端教育雜誌

《教育家》總第248期出版

朱達登上該期「封面人物」

並刊載大篇幅深度專訪

在以「為培養人服務是一項崇高的事業」

為題的專訪文章中

他暢談對教育現代化、大學精神、教育生態

等教育重大命題的認識和見解

既有教育家的宏觀視野

又有一線教育工作者的深摯情懷

鷺鷺懷著激動的心情

迫不及待要跟大家分享

全文來啦~

大學彰顯著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改革開放春風拂過,寧波大學卓然而立三十四載。建校之年,也恰是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正式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高校教師之時。光陰倏忽晃過,朱達和教育的距離,從近到遠,又由遠及近。多年前他與寧波大學擦肩而過,如今歲月攜他踏入這所最年輕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在接受《教育家》雜誌記者專訪時,朱達輕倚著靠背,陷入沉思:「從事教育事業,是極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因為世界萬物最關鍵的就是人。為培養人服務是一項崇高的事業。」

實現國家現代化,教育首先要現代化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勾勒了「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正式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現代化是我國今後相當長時期的工作重點,實現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教育首先要現代化。國家發展,教育先行。」近兩個小時的訪談中,朱達語速緩慢,但話語極有感染力,引導著聽者的思緒。

新時代下,一方面我國和平崛起,綜合國力不斷上升,越來越多地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另一方面,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其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和科技的競爭。高水平人才的培養,高校是發力點。朱達為寧波大學畫下目標時間軸:2035年前後即寧波大學將迎來建校50周年之際,也是中國即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節點,寧波大學要建成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而「十四五」時期學校則把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作為最重要的主題。「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的要求高度吻合,朱達特別對記者強調。

改革開放以來,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始終強調內涵式發展,改革路徑主要集中在擴大辦學規模和學生規模上。當前,中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原本重心放在規模擴張的「外延式發展」,理應回歸事物的本質屬性——從高等教育的內在生發,注重內涵式發展。朱達認為,寧波大學的內涵式發展首要的是聚焦於「如何培養人」。

在辦學方向上,培養什麼樣的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國家的大學培養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堅定不移地沿著這個辦學方向前進;聚焦立德樹人,高校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培養人。一切為了培養人才,為了一切人才培養。人才結構不是單一的,涵蓋各個層次,包括創新型的人才,以及大批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要聚焦學科提升,每所大學必須有幾個自己拿得出、說得響的學科。高校,特別是地方性大學的學科發展不可能面面俱到,水產、力學、通信等學科是寧波大學的特色,要集中資源向這些優勢學科傾斜;聚焦教學質量,高等教育要「以本為本」,著力提升本科生的教育質量,引導學生刻苦鑽研,形成良好的學風。人才培養的衡量標準在社會,大學培養的學生要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

聚焦服務發展,特別是服務地方發展。我國提出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服務全國大局出發,寧波在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上進行產業布局規劃,推進建設「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形成綠色石化、汽車2個世界級的萬億級產業集群,高端裝備、新材料、電子信息、軟體與新興服務4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五千億級產業集群,關鍵基礎件(元器件)、智能家電、時尚紡織服裝、生物醫藥、文體用品、節能環保6個國內領先的千億級產業集群。「作為一所地方性大學,我們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在基礎研究之外,更多地為寧波的經濟社會發展作貢獻,這是寧波大學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

大學有大學的精神

改革開放40餘年,「現代大學」是始終伴隨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詞之一。大學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面向現代化塑「形」,那麼,現代大學其「神」為何?朱達表示,現代大學應該具有四個方面的精神品質。

首要是科學精神。科學,符合事物的發展方向,要堅持實事求是。科學精神包含著追求真理的內涵,大學是探求真實、追求真理的地方,不因某個階段的任務和要求改變科學對待事物的方式。

二是創造精神。國家為高等教育發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高校要反哺社會,尤其是在科技進步、創新創造上。科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引擎,高等院校承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任務,其創新創造力,應領全社會之先。

三是批判精神。對社會生活中的事物,要在堅持實事求是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想法。事物不斷發展變化,思路因循守舊,行動原地打轉,社會也就不能進步。「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前沿技術,無一不是批判精神的產物。有所建樹的科學家,也總是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發展。」

四是人文精神。大學要為人的發展服務,為社會的發展服務,承擔關懷社會的責任。特別是社會重大歷史事件面前,大學的人文關照不可或缺。

高校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制度保障,推動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現代大學制度是治理之道。朱達認為,世界範圍內的教育,既有共性問題,也有個性問題,每個國家有不同的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實施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在制度層面有效確保了辦學方向和培養人的問題。治理權力和責任的邊界,考驗著大學治理的智慧。

現代大學制度的治理體系下,教授要有「發言權」。朱達認為,要充分發揮教授的作用,尊重教授,尊重他們的勞動和創造。大學的管理者不能只坐在辦公室發號施令,要加強與教授的聯繫,在發揚民主的機制下,各方提出意見,最終達成共識。通過「教授治學,教授治校」,共同關心學校,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

教育,為人的一輩子著想

聊到教育的問題,朱達很坦誠。教育「主政官」的經歷,賦予他系統性關照教育的思路,讓他在思考時追根溯源。他認為,中國教育的基本面是好的,但中學生太苦太累還是一個突出問題。究其原因,教育仍停留在「學校錯把教學當教育,家長錯把成才當成長,社會錯把金榜當樣榜」的誤區。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很多家長擔心孩子會輸在起跑線上。馬拉松那麼長,起步時跑得快一點慢一點又有什麼關係?一開始跑得快不一定會贏得最終的勝利。教育也是如此,成績優異考上好大學,只能體現某個階段的學習成果,不代表人生就是成功的。」因此,教育不能太功利,要為一個人的一輩子而不是一陣子著想。教育要打破分數競爭中「你上我下」零和博弈的局面,教育的目的是人類的全面共同發展。讀書學習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源於人內心的需要,為了自身的成長和修養而自覺自愿地去學習。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清代袁枚的小詩《苔》觸動了朱達。他認為,教育更多是為人的自身服務。每個人的稟賦、才能、愛好和特長不同,成績有好有壞,不能老是把眼睛放在高分學生身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GDP上去了,環境卻遭到了汙染,如何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態?教育亦然。我國已經邁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教育的觀念和方法也要和時代的要求相符合。政府、學校、社會和家長都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教育評價的立足點在培養人、成全人上。」

教育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全社會關注關心教育是情理之中。在朱達眼裡,新時代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教育層面,體現在老百姓希望通過優質教育實現美好生活的願望更為迫切。」朱達認為,教育要回歸本義,通過教育提升人、成全人,為人生的幸福奠基。

寧波之名寓意「海定則波寧」,作為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寧波在風起雲湧的浪潮中屹立不倒,寧波精神是主心骨。一個人內心同樣需要一根「定海神針」。朱達認為,如果培養出的人,長得中國臉,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乏中國味,這是中國教育的根本性失敗。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室、食堂、學生宿舍……校園裡隨處都能見到朱達和學生談心交流的身影,在接觸學生的過程中,他感受到當代大學生活躍的思維和向上的精神風貌。「這對我們是一種壓力,你得去思考。走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

不久前,朱達為師生們上了一堂思政大課。他全程脫稿,站著講了一個半小時。他對學生說,從現在到2035年國家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乃至到第二個「一百年」結束,正是當代大學生貢獻智慧力量的時候。能夠身體力行參與和見證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進程,施展抱負和才華為國家服務,對青年的人生來說很有意義,你們是歷史的見證者、參與者和踐行者……

有人認為,基礎教育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孩子的創新創造力後勁不足,以致大學很難培養出拔尖創新人才。朱達表示,當前進入高等院校的模式還是以分數論高低的選拔方式,學生欠缺創新創造力,在這方面基礎教育有改進的空間。要鼓勵孩子異想天開,讓孩子大膽地思考問題,不要用條條框框來限制他,肯定正確的地方,指出錯誤之處,在學習過程中要寬容待之。少一些時間應付考試,多和大自然接觸。

在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的鏈條上,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需要貫穿始終,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習則各有側重。朱達援引著名思想家懷海特的一段話:「在中學階段,從智力培養方面來說,學生一直伏案專心於自己的課業;而在大學裡,他們應該站起來並環顧四周。」基礎教育關注學生知識量上的積累,在高等教育階段,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學生還要讀「無字之書」,走進實驗室、走向社會,從廣度、深度提升自我,為今後更高層次的學習打下基礎。

歷史專業背景的朱達笑稱,他之於寧波大學是「出走半生,歸來已是暮年」,青春的寧波大學之於他,是承載人文情懷和教育使命感的初心之地。時代幾多變遷、社會思潮激蕩,在這裡,他要與師生們一起,構築鐫刻起家國深情的精神家園。

(全文略有刪減)

相關焦點

  • 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一行赴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學習交流!
    12月1日,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副校長汪浩瀚、姚菊明,校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徐軍偉等一行先後赴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就學校「十四五」規劃編制思路、學科及學位點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等主題進行學習交流。
  • 高校人事:朱達任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沈滿洪不再任校長,另有任用
    省委決定,朱達同志任寧波大學黨委書記;童曉暉同志任寧波大學黨委副書記;姚菊明、趙全軍同志任寧波大學副校長、黨委委員;徐軍偉同志任寧波大學黨委委員。薛維海同志不再擔任寧波大學黨委書記,保留本科高校正職待遇;沈滿洪同志不再擔任寧波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另有任用;馮志敏同志不再擔任寧波大學黨委副書記,保留本科高校副職待遇;邵千鈞同志不再擔任寧波大學副校長,另有任用;張真柱同志不再擔任寧波大學黨委委員,另有任用。宋富軍同志交流到寧波大學,保留本科高校副職待遇。
  • 開學典禮上,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寄語新生:希望同學成為「三有」大學生
    9月17日下午,寧波大學舉行2020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4000多名新生齊聚一堂,校黨委書記朱達全程脫稿、慷慨演講,寄語新生,要胸懷「兩個大局」,服務「兩個百年」,做有高尚情懷、高尚情操、高尚情趣的大學生。
  • [廣西新聞]《澳門日報》刊發鹿心社接受專訪文章
    [廣西新聞]《澳門日報》刊發鹿心社接受專訪文章 《澳門日報》刊發鹿心社接受專訪文章。
  • 寧波大學校區搬遷大會召開!
    文章來源:香蕉原創文章編輯:香蕉編輯信息來源:寧波大學官網新聞動員大會現場近日,寧波大學校區搬遷工作動員大會在寧波大學本部校區召開,校黨委書記朱達等領導出席,本次搬遷指的是原科技學院所用校區(即寧波大學北校區),此前,該校一直被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所用
  • 學校教師領銜完成專題文章在《寧波日報》理論版整版刊發
    學校教師領銜完成專題文章在《寧波日報》理論版整版刊發 時間:2020年03月12日    編輯:翁晨丹    來源:商學院     瀏覽次數:次 3月12日,《寧波日報》理論版整版刊發了學校「三江學者」、市金融研究院院長孫伍琴教授領銜完成的專題文章《
  • 浙江寧波大學赴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考察交流!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一行首先來到的是位於杭州的985、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浙江大學,在浙江大學,寧波大學一行受到了浙江大學的熱烈歡迎,浙江大學黨委書記及相關領導及其職能部門熱情接待了寧波大學黨委書記一行
  • 論大學黨委書記和校長的社會主義政治家責任和教育家使命
    [摘 要]大學黨委書記和校長必須是社會主義政治家和教育家。政治家角色客觀上要求大學黨委書記和校長具有崇高的社會理想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教育家角色客觀上要求大學黨委書記和校長具有高尚的人格和對大學本質的深刻理解。兩者有機統一於辦學治校的教育實踐之中。
  • 寧波大學現任領導班子,校長暫時未定
    朱達,1964年11月出生於浙江寧波,2020年8月任寧波大學黨委書記;馮傑,現任寧波大學黨委副書記;童曉暉,1978年02月生於浙江臨安,2020年8月任寧波大學黨委副書記;王傑法,現任寧波大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汪浩瀚,1964年1月出生,現任寧波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樂傳永,1967年11月出生於湖北大悟,現任寧波大學黨委委員
  • 沈滿洪任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 此前為寧波大學校長
    8月7日下午,浙江農林大學召開教師幹部大會,宣布省委關於浙江農林大學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省委決定,沈滿洪同志任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沈希同志任浙江農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繆魯加、倪建均、宋厚輝同志任浙江農林大學黨委委員;周國模同志不再擔任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職務,保留本科高校正職待遇;應義斌同志不再擔任浙江農林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職務;童曉暉同志不再擔任浙江農林大學黨委委員職務,另有任用。
  • 寧波大學男籃凱旋
    中國寧波網記者蔣煒寧 通訊員遊玉增  這個暑假,對於寧波大學師生和許多寧波市民而言  在一次次創造歷史、衝上熱搜、燃爆朋友圈後,寧波大學男籃昨日站上CUBA季軍領獎臺,並於今日凱旋歸甬。寧波大學為男籃健兒舉辦了熱烈的歡迎儀式。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黨委副書記童曉暉、副校長樂傳永等出席。在校學子列隊熱情鼓掌,向寧大男籃教練組和隊員獻上鮮花。
  • 專訪國家檢察官學院原黨委書記劉佑生
    檢察事業融入血脈   ——專訪國家檢察官學院原黨委書記劉佑生 曾任最高檢檢察長辦公室副主任,政治部辦公室負責人,《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報》常務副總編,檢察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國家檢察官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最高人民檢察院一級高級檢察官。著有《實用司法邏輯》《總編觀察》《執法新境界》《佑生詩詞百首》等著作。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被評為全國檢察機關先進工作者,2000年被評為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
  • 《求是》雜誌刊發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署名文章...
    《求是》雜誌刊發福建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署名文章: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2020-12-16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光明日報社六十年大事記_光明日報網上報史館
    3月 中共中央批准本報組成臨時黨委會,楊西光任臨時黨委書記。   6月5日 刊登通訊《一份血寫的報告--記黨的好女兒張志新》。此後三個多月,連續發表有關張志新的報導、文章、編者按語等80多篇。   8月5日 刊發田野的文章《為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論翻案》。同時刊登短文《錯批一人 誤增三億》。文章在社會上產生較大影響。
  • 寧波大學第二隻校友母基金今天成立!
    寧波大學黨委書記朱達、副校長樂傳永,甬潮產業理事長、寧波大學1987屆數學系校友葉建榮及甬潮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周麗娟出席籤約儀式。朱達在儀式上發表致辭。他強調,葉建榮校友心繫母校發展、長期持續捐資助學,表明感恩文化已成為流淌在一代代寧大校友血脈中的強大基因。
  • 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家鄭杭生教授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社會學家、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一級教授、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鄭杭生教授,因病於2014年11月9日21時在北京逝世,
  • 《光明日報》【光明訪名家】欄目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太原理工...
    5月17日出版的《光明日報》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發【光明訪名家】欄目,以「趙陽升:把創新成果融入採礦工程領域」為題對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採礦工程專業趙陽升教授進行了專訪。  現將全文轉載如下,以激勵和引導全校青年師生傳承發揚院士根植三晉、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踏實勤奮、持之以恆做好科研學術工作,為建設高水平國際化創新性一流大學增添智慧和力量。
  • 《中國高等教育》刊發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吳玉程署名文章
    12月3日,《中國高等教育》2019年第23期刊發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吳玉程、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李平署名文章《以「科學治理」為著力點優化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各級黨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學校黨委要堅持把從嚴管理和科學治理結合起來。文章從科學治理的時代要求、科學治理要處理好兩個關係、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路徑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釋。
  • 是明芳任光明食品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崔小粟)據光明集團網站消息,近日,光明食品集團召開領導班子調整宣布會議。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徐逸波同志主持會議並講話,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冷偉青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
  • 光明日報《留學》雜誌創刊六周年盛典成功舉辦
    【環球網教育報導】2020年1月6日,由光明日報《留學》雜誌主辦的「留學創刊六周年——暨國際教育與藝術創意互動展」在國際釀酒大師藝術館MIBA隆重舉辦。活動以「漂洋過海·推開世界的門」為主題。《留學》雜誌與與會嘉賓共同回顧了六年來與行業同仁守護學子「漂洋過海」的歷程,並對國際教育領域的現狀與未來進行了分析與展望。活動當天,光明日報、《教育家》雜誌、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出國留學服務分會、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東方國際教育交流中心、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等留學行業官方領導蒞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