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哭
多做
頂著佛系廢柴人設,這幾年圍繞吳昕的話題,無不是上節目愛哭賣慘博同情。
這次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吳昕的進步顯而易見,贏回了很多好感。
一開始唱歌不行跳舞也不行,話也沒說幾句。
肢體動作略僵硬,也就幼兒園匯演晚會的水平
最近幾期接連解鎖各種技能,一字馬劈叉、側翻跟鬥、rap、戲腔、彩帶舞,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那股想贏的勁兒。
尤其復活賽舞蹈的地板動作令太太刮目相看,看得出下了一番苦功。
新一期淘汰賽後,吳昕在微博寫了篇小作文,自曝是自己主動向臺裡申請的名額。
沒想到,向來不爭不搶的她,不論是舞臺上傾盡全力還是臺下賣力拉票,竟有這麼熱血的一面。
想要讓自己的實力被大家看見,還是得爭取才行啊。在崇尚叢林法則的娛樂圈,不爭,就沒有你的世界。
隨著「吳昕舞臺實力」上熱搜,吳昕也得以重獲久違的自信,感慨「沒想到有一天我的名字會關聯這個詞條」。
吳昕的粉絲們不遺餘力地為她拉票,但凡她表現欠佳受到外界質疑陷入自我否定,這批鐵桿粉絲就跟老母親一樣操碎了心,不斷地開導她「你已經很好了」,對吳昕百般寬容。
當然,粉絲的溺愛是把雙刃劍,外界反饋和自我認知是兩碼事。吳昕是否真的有那麼優秀,業務能力和抗壓能力仍需打個問號。
也許有人要問,為什麼平平無奇的吳昕能成為微博粉絲三千多萬的流量擔當?
本質上,人們所追逐的偶像背後,其實是內心的投射和代入感。
吳昕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能力既沒有牛到讓人仰望,也不至於弱到人人皆可超越。她代表了一類在鹹魚和奮鬥逼中掙扎,在舒適區的邊緣不斷來回試探的普通人。
甚至她的成名,讓更多人看到了平凡女孩也可以通過努力走向人生巔峰的可能性。
正如她rap歌詞中所唱的,從小透明到被人記住花了14年。
走到37歲的關口,她才一步步撥開人生的迷霧,逐漸和自己的軟弱和怯懦達成和解。
14年了一直跌跌撞撞
37歲了依然乘風破浪
在鏡頭下公開她的成長
努力學會坦然接受大眾目光
愛笑愛哭,就是我的風格
追求想要的,勢在必得
小透明也在默默閃閃光亮
現在就輕輕地聽她吟唱
她為什麼總在哭?
太太並非吳昕的粉,但總被她的親切和真誠打動。她就像是辦公室裡那個長相人畜無害,說話做事沒什麼攻擊性,總是默默為他人付出的老好人同事。
但另一方面,看到她明明有一手好牌卻隱約透露出不自信,又不免對她有些恨鐵不成鋼。
看乘風破浪的姐姐,我對吳昕印象很深的兩個細節。
一是第一期舞臺初評時,所有候場的女藝人因等待時間過長都不想最後一個出場,只有吳昕主動cue自己頂上,成全別人委屈自己已然成為一種習慣。
二是吳昕和黃齡、藍瑩瑩成團後,在兩個優秀強悍隊友的襯託下,她的短板和自卑心理暴露無遺。
對於藍瑩瑩讓她樂器幾天速成的要求,她明知道自己不可能完成任務,卻還是不敢當場提出否決,非常被動地把命運交給別人安排。
等到事後採訪時,她才對著鏡頭委屈落淚,陷入自責,怕自己實力太差拖累隊友。
坦白講,放在職場中,吳昕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是最讓人討厭,也最耽誤事兒的。
團隊講求高效合作,能行就上,不行就商量替代方案。表面上假裝迎合,內心早已世界崩塌,光會哭有什麼用?
吳昕可長點心吧,競技場上不相信眼淚啊。
入演藝圈這麼多年,同一時期的新人要麼早已抓住機遇實現事業的飛躍,要麼有個挑男人的好眼光及時過上理想的婚姻生活。
吳昕卻兩頭沒著落,生生把自己活成了擰巴的矛盾體。
浪姐受訪時,她提起為錯過二十七八歲的黃金時期而遺憾。那會兒有很多戲找上門來,都被她以「不合適」為由拒絕掉。
說白了,她既不敢走出舒適區,付諸行動挑戰新的領域,又不甘心被比她強的人甩在後面。
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機會從眼前溜走,等到夜深人靜時再心安理得地自我安慰:我對演戲仍有愛意,卻對自己無能為力......
隔天醒來,繼續守著自己穩妥的一畝三分地,鹹魚就是這麼養成的。
問題是,一直開開心心地做條鹹魚,能達到自洽倒也不失為一番悟道的境界。
多數人就如吳昕一樣廢柴得不徹底,那股不甘於現狀,想證明自己和別人不同的野心,在平淡生活中一次次蠢蠢欲動,一遍遍自我拉扯。
也許是錯失過良機,成為一名好演員似乎便成了吳昕的執念。以至於16年國內版《深夜食堂》中,她貢獻出滑鐵盧式的浮誇演技,尷尬感都快溢出屏幕。
被全網罵慘的吳昕,受挫後又縮回去了。
顯然她的實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又非要用自己的短板去挑戰別人的專業,不被公開處刑才怪。
這套寫真讓吳昕收穫東北奧黛麗赫本的稱號
那麼,既然跨界演戲這條路行不通,吳昕這些年作為主持人的本職工作進步了嗎?
咱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因為說不得,一說她就委屈巴巴地哭了。
參加戀愛類節目《我們相愛吧》,提到被強行捆綁CP,被粉絲網曝,她又哭了。
上綜藝《我家那閨女》,吳昕憶起某年臺裡跨年晚會,10個主持人唯獨砍掉她的節目,至今對不受重視而耿耿於懷,她又哭了。
實際上,情況並沒有她說得那麼糟糕,維嘉的節目當時也被砍了,不也照樣拍拍腳下的塵土重新站起來。
吳昕韌性不夠,底氣也不夠,再加上過於在乎外界的聲音,快本的失意成了她人生中的一個想要奮力擺脫的魔咒。
好的一面是,那次事件促成吳昕谷底反彈。
去年的跨年晚會上,她落落大方的主持颱風增色不少,眼眸裡的光亮讓太太重新看到了她當年自信的影子。
「我習慣了沒有人看到我」
要知道,吳昕的起點很高。
出生於瀋陽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吳昕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後來以高分考取大連外國語大學法語系,是父母眼中為之驕傲的孩子。
她一路走來可謂順風順水,20歲就成為大連電視臺的兼職主持人,23歲奪得《閃亮新主播》亞軍後,命運在這時向她拋來了橄欖枝。
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她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就得以籤約湖南臺,與何炅、維嘉、謝娜和杜海濤一起主持快樂大本營,一時之間家喻戶曉。
這個女孩,真的好命。
《閃亮新主播》上表演才藝的吳昕,眼神靈動,一臉自信
但吳昕在快本上的14年,並不快樂,能力也不出眾,成與此也敗於此。
業務水平一般,經常搭不上話,存在感非常弱,完全被三位主場的前輩大咖碾壓。
觀眾對她找不到什麼難忘的記憶點,甚至有些人無聊到,通過數吳昕一期說了幾句話,當做看快本的樂趣之一。
講真,能做雞頭,誰願意當鳳尾?
一個原本鶴立雞群的人,被拋到錯位人生裡這山望著那山高,可想而知吳昕的自尊和驕傲受到了多大的降維打擊。
正如她接受易立競採訪時所說:
如果說在參加「快本」前,自己的自信能有90多分。
那參加之後,只剩5分,甚至0分。
自信降級到0分的吳昕,從她的言談中,你能感受到她不經意間的自我否定甚至貶低。
當被易立競問到,是不是經常想把自己藏起來?
吳昕妄自菲薄的回答,讓太太忍不住心疼這個姑娘。
是啊,我做得不好。
我已經習慣了沒有人看到我。
不過,吳昕真的甘心成為小透明嗎?
自欺欺人,所謂的低調,無非是作為逃避現實的藉口罷了。
《我家那閨女》節目上,談到職業的未來發展,她就已經為自己各種設限。
什麼一脫離行業結婚生子得休息好幾年,到時候再回來可能觀眾不再記得她了。
另一面,目前主持人職業遇到了瓶頸,她止步不前,再加上年齡的焦慮和壓力,她又很迷茫,寶寶能怎麼辦?
那倒是先做啊!做了再說不遲。
可吳昕,就是個想得多做得少的矛盾體。
拋開工作,私下生活中的她同樣是行動上的矮子。
害怕變老,一邊吃著昂貴的保健品一邊熬著最晚的夜,神醫也救不了你不是?
被催婚,她一邊喊著要脫單一邊又死宅在家,等著MR.right從天而降?
吳昕在戀愛上,內心不夠強大。因受過傷害就把自己藏起來,不敢走出舒適區去接觸新的人。
正如張萌對她的分析,簡直一語中的,還沒去了解對方,就已經開始胡思亂想,在心裡提前判了死刑。
發現了沒?不管是發展事業,還是發展家庭,缺乏安全感這件事,貫穿吳昕人生軌道上的選擇。
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跨越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需求後,才能抵達自我實現需求。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抵能量守恆。入行14年來光是耗費在尋求內心安全感上就已大半,吳昕還能留給自己的工作多少精進時間呢?
想要保有餘力去提升自己的專業,前提必須捋順自己,放下無謂糾結,peace&love,內心充滿力量。
回到問題的源頭。
一個女明星,如果外界對她的生活八卦關注度大過她的實力本身,說明她真的沒多少拿得出手的本事。
想要摘掉外界的標籤,強大自身,多做對的事,才是讓他們閉嘴的唯一途徑。
只有你出的差錯多,才會讓人更在乎你出差錯的樣子。
最後,祝福37歲還在乘風破浪的吳昕,不妨再鬆弛一些。
認真搞事業也好,戀愛結婚也好,希望她能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你們等著吧,我不會丟臉的」
文中圖片來源
微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