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樓,因其果實形似小西瓜,懸於藤蔓之上,又被叫做「吊瓜」。
湖北荊州公安縣的伍蓉,和丈夫靳道雲一起回鄉創業種吊瓜已經6年了。
她把吊瓜內部的瓜子取出,加工成炒瓜子銷售,一斤吊瓜子能賣30-60元。
如今,伍蓉的吊瓜種植規模達到900多畝,一畝地的銷售額可達8千元。
在她的帶動下,當地有350戶農戶通過種吊瓜增收。
2019年,伍蓉的年銷售額達到800萬元。
近日,《致富經》報導了伍蓉和丈夫靳道雲回鄉創業種吊瓜,把吊瓜子加工成產品銷售的事跡。
初中畢業後,伍蓉就外出打工,在陝西西安一家房地產公司工作,年收入有10多萬元。
後來,她認識了江西人靳道雲,並和他結了婚。
有一次,伍蓉去靳道雲的老家江西探親,看到當地有人種植吊瓜。
她打聽後了解到,吊瓜畝產量400多斤,12個吊瓜能洗出一斤吊瓜子,一斤炒制後的吊瓜子在市場上能賣30-60元,一畝地的銷售額能有8千元。
種吊瓜的收益這樣高,伍蓉很心動。
吊瓜的主產區在福建、江西、貴州等地,而伍蓉的老家湖北荊州市公安縣,當時還沒有人種吊瓜。
伍蓉覺得,公安縣的吊瓜市場空缺,如果能在這裡率先種植,就能抓住先機。
2014年,伍蓉和丈夫靳道雲辭掉工作,回到荊州市公安縣,拿出90萬元積蓄,流轉了100畝土地,開始種吊瓜。
他們專門從貴州聘請了技術人員,指導吊瓜的種植技術。
5月初種下瓜苗,6月就能結出綠色的果實,再生長4個月,果皮變成黃色後,果實就成熟了。
2015年10月,伍蓉的吊瓜豐收了。
吊瓜皮薄肉少,掰開看,裡面是墨綠色的漿液包裹著的瓜子。
伍蓉把採摘下來的吊瓜放入機器,把皮打碎,再把吊瓜子洗出來,進行晾曬。
這一年,伍蓉直接把生吊瓜子賣給了一位江蘇的經銷商,銷售額89萬元,去掉各項成本,淨賺了20萬元。
她用賺到的錢,買了一輛車。當地農戶聽說後很羨慕,有人提出,想和她一起種植吊瓜。
和農戶合作種植,可以迅速擴大種植規模,伍蓉開始帶著10多戶農戶種吊瓜。瓜苗和技術指導由她提供,農戶種出吊瓜後,她再回收。
和伍蓉合作的農戶,吊瓜種植總面積達到了1000多畝。
2016年6月,吊瓜剛結出小瓜,農戶的吊瓜有500多畝出現了掉瓜的現象。
農戶和伍蓉都很著急,有的農戶甚至質疑伍蓉的瓜苗有問題,才會掉瓜,影響產量。
伍蓉找專家諮詢,才知道之所以會掉瓜,不是瓜苗有問題,而是連續下雨的天氣影響了瓜苗授粉,吊瓜結果後,就容易脫落。
可農戶們之前沒種過吊瓜,不相信她的解釋,每天去伍蓉家裡要賠償。
為了不讓農戶的收益受損,伍蓉花了300多萬元,把發生掉瓜的500多畝地全流轉過來自己種,並把種植成本退給了農戶。
由於掉瓜影響了產量,這500畝地當年的銷售額只有100多萬元。
伍蓉雖然賠了錢,卻讓農戶們看到了她的責任心和誠信。
2017年,跟著伍蓉種吊瓜的農戶,達到了100多戶。
這一年,她的銷售額達到了500多萬元。
2017年年底,伍蓉投資70多萬元,建立了自己的吊瓜子加工廠。
她購買了2臺炒瓜子機器,又聘請了一位有10年炒制經驗的師傅,打算自己炒制吊瓜子產品銷售。
吊瓜子的殼偏厚,炒制時間需要20分鐘。炒熟後,剝開看,原本是白色的瓜子肉,中間會變成黃色。
伍蓉的吊瓜子有3種口味:原味、奶油味和椒鹽味。
收購生吊瓜子時,伍蓉對品質的把控很嚴格。
為了避免瓜子在倉庫裡返潮,她會用水分檢測儀挨個測量農戶拉來的吊瓜子;如有不達標的,她會讓農戶拉回去二次晾曬。
炒制出來的吊瓜子,伍蓉採用了分級銷售的方式。
她把吊瓜子分為4個規格:特大瓜子、大瓜子、中瓜子和小瓜子。
吊瓜子的主要消費市場在江浙滬地區,但伍蓉卻想把吊瓜子賣到那些還沒有或者很少有吊瓜子銷售的地區。
畢竟,吊瓜子的主要消費地區,市場已經比較成熟,想插進去並不容易;但如果賣到那些還沒有吊瓜子的地區,卻可以搶佔先機。
湖南長沙很少有賣吊瓜子的,伍蓉和靳道雲把目標瞄向了這裡。
靳道雲找到長沙一家擁有280家零食店的公司,推銷自己的吊瓜子。
由於之前沒賣過,這家零食公司擔心銷售吊瓜子會有風險,拒絕了他的合作提議。
接下來,靳道雲又到另外幾個城市做推銷,但都沒有成功。
夫妻二人商量後,決定換個辦法試試。
靳道雲再次找到長沙的零食公司,提出可以把吊瓜子先拿給對方試賣,賣出去後再結帳,賣不出去可以退貨。
為了配合經銷商做宣傳,在經銷商的店面附近,他們還會帶員工搞試吃活動,請市民免費品嘗吊瓜子。
這些舉措成功打消了零食公司的顧慮,雙方達成了合作。
接著,伍蓉又把吊瓜子賣到了河南、湖北、安徽等地。
由於在市面上少見,規格最高的特大吊瓜子,一斤能賣到60元;規格最低的小吊瓜子,一斤也能賣到30元。
2019年,伍蓉的銷售額達到800萬元。
2020年,伍蓉又繼續擴展宣傳渠道,在網上直播介紹自己的吊瓜子產品。
她還專門邀請一些遊客,來種植基地參觀。
遊客們到了基地,往往會拍照發朋友圈,伍蓉希望藉助遊客的宣傳,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吊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