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娩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影響,身體分娩部位難免會出現撕裂傷。這也被稱為「出生裂傷」。有的分娩裂傷會自行癒合,但有的如果處理不當,會對陰道和會陰造成嚴重損傷,造成子宮脫垂,甚至影響肛門括約肌和直腸,導致大便失禁。那麼,產傷的原因是什麼?女性應該如何處理撕裂傷?
一、兩種撕裂傷是什麼?
1陰道裂傷
陰道裂傷通常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在自然分娩過程中,胎兒頭部或胎兒的第一部分暴露在外,撞擊陰道組織造成輕微損傷。傷口相對較小,通常在分娩後兩天左右自動癒合。當然,為了止血,可能需要縫合,但不需要特別護理。
另一個陰道裂傷更嚴重。陰道裂傷更大更深,有時甚至打開肛門。裂傷比前者嚴重得多,更容易感染,需要護理。
引起陰道撕裂的主要因素如下:
(1) 陰道:如果陰道口狹窄或陰部出現炎症、水腫等情況,則分娩時會導致會陰部嚴重撕裂。
(2) 胎兒:如果胎兒胎位不合適,母體力量相對較弱,勞動力不夠強大,那麼會陰部的胎頭很容易受阻,造成撕裂傷。
(3) 產婦:由於身體機能水平下降,老年產婦陰道裂傷的風險比其他產婦高很多。
(4) 緊急分娩:如果婦女有緊急分娩,陰道裂傷的風險也會增加。
一般來說,輕微的撕裂傷需要3-6天才能恢復,但對於更嚴重的撕裂傷,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二、頸部裂傷
宮頸撕裂傷的發生率低於陰道撕裂。造成宮頸撕裂傷的主要因素如下:
(1) 女性子宮收縮力過強,胎兒通過產道的速度過快,容易導致宮頸撕裂。
(2) 子宮頸的彈性差自然會成為宮頸糜爛的原因。
(3) 如果是高齡準媽媽第一次分娩,可能是由於胎位異常,或胎兒過大,造成宮頸受力損傷所致。
如何護理分娩時的裂傷?
1注意清潔
當惡露不乾淨時,每天至少用自來水衝洗外陰兩次。排便後再次衝洗。注意從前面到後面衝洗,以防止傷口感染。
2注意你的姿勢
無論是坐著還是睡覺,重心都在傷口的另一邊。防止惡露汙染傷口,防止傷口被壓迫加重疼痛。
3小心使用廁所
產婦上廁所時,先會陰和臀部會合,再慢慢坐上廁所。如果你便秘了,就不能用力推。你可以用一段時間的開放果凍。
4經常換衣服
經常更換浴室和內衣,以防止細菌滋生引起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