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洋所特聘研究員林間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

2020-12-16 中國科學院

南海海洋所特聘研究員林間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

2020-11-19 南海海洋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11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公布了2020年當選的AGU會士名單。海洋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間榮選。

  AGU會士是國際地球與空間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之一,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地球與空間科學家聯盟,其6萬多名會員來自全球148個國家和地區,涵蓋地球、海洋、大氣與空間科學等領域。自1962年起,AGU每年在地球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遴選出最有遠見卓識、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授予「AGU會士」稱號,以表彰其在研究領域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與傑出貢獻。

  林間曾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美國布朗大學博士學位,曾獲得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地質學會會士、亨利-比奇洛傑出海洋學家講座教授、美國卡爾彼泊基金會青年科學家獎等榮譽。歷任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生聯合項目教授、南海海洋所特聘研究員等。  

  林間在全球大洋構造演化、海洋地球物理、地震學研究中做出了原創性、系統性的卓越貢獻。他領導國際合作,對全球大洋中脊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研究,通過揭示三維地幔上湧、新一類板塊邊界、海洋拆離斷層等重大發現,奠定了學界對全球大洋中脊三維地殼與地幔結構的認識基礎;領導的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首次高精度地震實驗,揭示了「地球第四極」下的內部結構,對在全球最深海溝開展國際大洋鑽探等研究計劃具有重要意義;共同領導南海國際大洋鑽探,在南海完成了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實驗,入選「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他在大地震之間應力相互作用與地震觸發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的一項地震學成果,十年引用率全球第一。

  林間領導大型國際科學計劃,擔任國際大洋中脊地球與生命研究組織主席、AGU構造物理全國會議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規劃「雙清論壇」主席、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南海深部過程演變」諮詢委員會及集成組組長等;領導組織與參加了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與南海實施的二十餘次國際航次,先後任「大洋一號」首次環球航次、國際大洋鑽探南海航次、中巴首次印度洋聯合航次等的首席科學家。 


  11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公布了2020年當選的AGU會士名單。海洋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間榮選。
  AGU會士是國際地球與空間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之一,是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地球與空間科學家聯盟,其6萬多名會員來自全球148個國家和地區,涵蓋地球、海洋、大氣與空間科學等領域。自1962年起,AGU每年在地球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遴選出最有遠見卓識、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授予「AGU會士」稱號,以表彰其在研究領域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與傑出貢獻。
  林間曾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美國布朗大學博士學位,曾獲得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美國地質學會會士、亨利-比奇洛傑出海洋學家講座教授、美國卡爾彼泊基金會青年科學家獎等榮譽。歷任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生聯合項目教授、南海海洋所特聘研究員等。
  林間在全球大洋構造演化、海洋地球物理、地震學研究中做出了原創性、系統性的卓越貢獻。他領導國際合作,對全球大洋中脊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研究,通過揭示三維地幔上湧、新一類板塊邊界、海洋拆離斷層等重大發現,奠定了學界對全球大洋中脊三維地殼與地幔結構的認識基礎;領導的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首次高精度地震實驗,揭示了「地球第四極」下的內部結構,對在全球最深海溝開展國際大洋鑽探等研究計劃具有重要意義;共同領導南海國際大洋鑽探,在南海完成了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實驗,入選「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他在大地震之間應力相互作用與地震觸發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的一項地震學成果,十年引用率全球第一。
  林間領導大型國際科學計劃,擔任國際大洋中脊地球與生命研究組織主席、AGU構造物理全國會議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規劃「雙清論壇」主席、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南海深部過程演變」諮詢委員會及集成組組長等;領導組織與參加了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與南海實施的二十餘次國際航次,先後任「大洋一號」首次環球航次、國際大洋鑽探南海航次、中巴首次印度洋聯合航次等的首席科學家。
  

列印 責任編輯:張芳丹

相關焦點

  • 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教授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會士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公布了2020年當選的AGU會士(AGU Fellow)名單,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系講席教授、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入選,以表彰他對海洋科學與地震學的卓越貢獻。AGU主席Robin Bell致電林間,祝賀他當選為2020 AGU會士。
  • 廣東科學家入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士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鋼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公布了2020年當選的AGU會士(AGU Fellow)名單,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方方教授當選美國心理科學學會會士
    2018年5月24日,美國心理科學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APS)主席Suparna Rajaram教授致信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和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方方教授,祝賀他當選美國心理科學學會會士(Fellow)。美國心理科學學會是推動科學心理學發展的主要國際組織,目前擁有超過三萬名會員,分布在八十多個國家。
  • 高安中學校友肖雲峰,當選美國光學學會會士!
    近日,美國光學學會(OSA)宣布了2019年度新當選會士名單,共有98名光科學家新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會士(OSA Fellow),
  • 物理學系鮑威教授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近日,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APS)公布2012年新增的118名會士(APS Fellow)名單,中國人民大學物理學系教授鮑威(Bao  Wei)名列其中。鮑威教授1983年在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獲學士學位,1986年在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 25位華人學者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新聞—科學網
    2014年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增選結果近日揭曉。在新當選的248名會士中,有25名是華人科學家。
  • 胡隆華研究員當選國際燃燒學會會士(CI Fellow)
    近日,國際燃燒學會(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公布了2020年國際燃燒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名單,我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胡隆華研究員當選,
  • 25位華人科學家新當選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近日,2010年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增選揭曉。在2010年新當選的會士中,有25位華人科學家。
  • 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Mark Stockman教授被聘為中科院特聘研究員
    7月23日,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舉行聘請Mark Stockman教授為中科院特聘研究員授予儀式,儀式由國際合作處副處長張來明主持。長春光機所副所長張學軍對Stockman教授再次來訪合作表示歡迎,並對於此前Stockman教授在與長光所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黎大兵研究員合作項目中所做的貢獻表示感謝,希望能夠繼續開展長期合作。
  • 探尋南海之謎:為南海「地質之書」標出頁碼
    IODP 368航次首席科學家、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翦知湣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第一站位(U1501)的鑽探目標,是取得南海新生代完整沉積層序列。「這一目標完全實現。」IODP 368航次要探尋南海海陸變遷之謎。執行該航次任務的國際大洋鑽探船「決心」號於4月14日駛向目標海域,4月15日到達目標站點。4月17日凌晨,該航次收穫了第一個站位的第一管巖芯。
  • 中科院南海所二級研究員尚曉東:海洋物理學家 深藍追夢人
    海洋一直是神秘的,那一片深藍,承載著多少人的願望與夢想。為了了解廣袤海洋中這些難解又迷人的研究,物理海洋學家尚曉東數十年如一日奔赴在遠洋科考第一線,跋涉在加快海洋強國建設的大道上。現在他的身份是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中小尺度動力過程學科帶頭人、二級研究員。
  • 中科大共9位校友當選美國數學會會士
    中科大共有9位校友當選美國數學會會士 近日,美國數學學會(AMS)公布了2019年新當選會士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校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杜強當選美國數學學會會士。
  • 這是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地球科學學院!
    幾十年來,學院已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5000餘人,成為國內海洋地質、海洋地球物理領域辦學最早、培養人才最多的院系,三位畢業生當選為兩院院士。學院院訓為「涵海勵志,博古崇今」。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2人、中國海洋大學「築峰人才工程」教授7人、「青年英才工程」教師9人,山東省教學名師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
  • 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主席訪問海洋所
    10月8日,德國亥姆霍茲(Helmholtz)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主席Jurgen Mlynek教授、亥姆霍茲極地與海洋研究中心AWI所長Lochte Karin教授、亥姆霍茲HZG海岸帶生物地化所所長Emeis Kay教授等一行8人訪問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汪宏當選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士!
    2020年11月25日,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公布了2021年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士(IEEE Fellow)名單。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講席教授汪宏以其在無源集成用新型介電陶瓷和複合材料的開發、集成和產業化方面的貢獻當選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
  • 美國威廉瑪麗學院Walker Smith教授訪問南海海洋所
    Walker Smith教授作報告應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環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LED)研究員唐丹玲博士的邀請,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維吉尼亞海洋科學研究所Walker Smith教授於10月上、中旬訪問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獻給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新聞—科學網
    1978年初,中科院重新收回廣東海洋所,回歸中科院建制,並恢復「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名稱。她既是全國解放後建立起來的我國第二個海洋研究所,也是開拓南海區域海洋學事業的第一個海洋研究所,在我國海洋科學研究中具有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地位。 創業辛苦,舉步維艱,但再大的困難也阻擋不了科技報國、勇於開拓的南海海洋所人。
  • 環境學院教授黃霞當選國際水協會傑出會士
    清華新聞網10月23日電 當地時間10月19日,國際水協會(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IWA)發布2020年協會會士和傑出會士名單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黃霞當選國際水協會傑出會士(IWA Distinguished Fellow),是新晉7位傑出會士中唯一一位亞洲學者。
  • 美國Scripps海洋研究所Farooq Azam教授訪問南海海洋所
    美國Scripps海洋研究所Farooq Azam教授訪問南海海洋所 2014-09-09 南海海洋研究所   9月1至3日,應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
  • 工學院侯仰龍教授當選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近日,從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傳來消息,北京大學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侯仰龍教授當選為2018年度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FR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