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非遺帶動產業融合新場景

2020-12-20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韓清華 張麗 郭曉宇

86個國家、1100餘個非遺項目、5600餘名代表……10月17日,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以下簡稱「非遺節」)開幕式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舉行,各國非遺文化薈萃一堂,共襄盛宴。

記者了解到,本屆非遺節以「傳承多彩文化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由開幕式暨演出、非遺國際論壇、國際非遺博覽園主會場活動和分會場以及配套活動4大板塊活動構成,舉辦6個論壇、6大展覽、3項競技、28個分會場、200餘個社區實踐等各類活動540餘場。

文旅融合

打造非遺文化發展新面貌

本屆非遺節大力發揚非遺文化,推動非遺傳承助力脫貧攻堅,營造非遺傳承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場景。非遺節期間,圍繞「非遺傳承和文旅融合」開展國際論壇、「天府旅遊名縣」主題日文化等活動。

契合文旅融合戰略,本屆非遺節主動探索將非遺基因全面融入旅遊,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正式推出10條成都「非遺之旅」旅遊線路和40個非遺項目體驗基地。此外,非遺節期間,十大天府旅遊名縣也通過舉辦主題展覽、主題日演出和推介活動,將白龍紙偶、峨眉武術等非遺項目帶到觀眾身邊,讓更多非遺文化亮相國際舞臺。

此外,遍布四川各地的28個主題分會場也與非遺節聯動,開展傳統節日習俗體驗、傳統表演藝術展演、傳統工藝展示、非遺傳習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同時,秉承「重交流、輕比賽,重推廣、輕形式」的原則,突出非遺技藝的傳承、交流、展示。國際競技活動舉行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竹編競技和川派盆景競技暨精品展三大競技活動。其中,中國民族樂器傳統技藝競技吸引了來自全國40個民族的89項民族樂器,來自全國各地的傳承人現場展示樂器製作技藝以及演奏技巧,展現民族樂器的獨特魅力。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福州認為,構築遺產保護體系是非遺文化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既有利於學科教學,也有利於文旅融合。無論是讓文化遺產活起來,還是文旅融合,都應讓非遺在更大舞臺、更大層面發揮作用,要和扶貧、教育等方方面面相融合。

依託非遺IP

形成「國際非遺+」產業生態鏈

作為國際非遺節永久性會址,位於成都青羊新城核心區的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近年來不斷探索園區發展新思路,實現從「非遺博覽園」到「非遺創意產業園」的功能區創新式跨越。

以「國際非遺+」為標籤,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有著獨特的發展優勢——是四川省唯一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區,適合成為區域發展所需要的集度假、旅遊、文化、生態、創意及產品的文旅集聚地。

近年來,園區遵循「唯一性、長效性、國際性」的原則,以文旅品牌跨界及國際非遺創新為園區特色,帶動文創、旅遊、演藝、音樂、會展、商業、娛樂等領域融合發展,形成特色產業生態鏈,構建集「文、旅、產、商」一體化的城市文化體驗核心區,打造全國唯一以「國際非遺+」為超級IP的城市文創跨界度假區、城市微旅遊目的地。

國際非遺+時尚、國際非遺+旅遊、國際非遺+科技、國際非遺+影視……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不斷加強產業關聯協同,嚴把產業細分領域、企業項目招引準入,促進產業鏈耦合和生態圈形成。

2019年,據不完全統計,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已承接舉辦音樂、影視、演藝、體育等領域節會活動50餘場,吸引人流超50萬人,北京摩登天空、深圳兄弟時光等品牌廠商與園區已經成為深度戰略合作夥伴。

國際非遺博覽節為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提供寶貴的發展源泉,園區先後完成了載體建設、功能完善和產業布局,實現了從節會舉辦地向產業源生地的角色轉變。同時,隨著產業功能體系的逐步完善,園區也為國際非遺節創造了更好的舉辦條件和社會效益,實現產業資源整合,打造非遺新場景。

相關焦點

  • 文化與產業融合,成都青羊打造「非遺旅遊目的地」
    具體而言,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探索本分別屬文化、商業、創意產業和旅遊產業四大實體與非實體產業的不同企業的跨界合作;通過創新主題概念打造以城市文化品牌跨界和情景體驗式消費為主導的多種業態複合功能為一體的旅遊綜合體;通過創新運營模式創造文商旅產四大生態系統的共贏局面。實際上,近年來,文化與旅遊等產業正在加速融合。
  • 永新華韻執行董事張軍:「非遺+旅遊」融合發展引領文旅產業新風尚
    永新華韻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執行董事、中國文旅康養度假聯盟副理事長張軍在近期舉行的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上表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遺+旅遊」 引領了文旅產業的新風尚,也顯現出融合發展的重要價值。本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的主題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旅遊開發」。旨在推廣中國與東協各國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實踐經驗,探討文化遺產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形式及路徑。
  • 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打造全新體驗場景
    ■天府早報記者趙霞實習生王詩媛第七屆國際非遺節10月17日將在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正式舉行。作為「國際非遺節」永久舉辦地,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已累計接待遊客超過1200萬人次。「非遺節」也成為成都市在國際文化交流、非遺傳承保護領域的一張特色城市名片。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在青羊新城的核心區域,依託青羊區「總部經濟」蝶變新生,以響亮的「國際非遺+」為標籤,開始了從「非遺博覽園」到「非遺創意產業園」的功能區發展之路。
  • FUNNY ICH嘉年華促成都「文商旅」融合 打造「國際非遺 」文化地標
    10月17日,由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中心主辦的FUNNY ICH嘉年華在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拉開序幕。據悉,此次活動以「趣玩,趣享,趣創造」為主題,倡導大家盡情享受文化魅力的趣味,沉浸在非遺與現代生活的結合之中,迸發創意靈感的場景之中。
  • 第四屆天府文化論壇舉行 「天府文化·十大文旅消費新場景」發布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4日訊(記者 張宇 實習生 劉文玉)12月4日,第四屆天府文化論壇在天府新區舉行,論壇發布2020年度「天府文化·十大文旅消費新場景」「天府文化·十大文創產業新場景」「天府文化·十大鄉村振興新場景」和「年度新場景提名獎」,其中寬窄巷子步行街、太古裡時尚街區等入選「天府文化·十大文旅消費新場景
  • 文旅融合新時代,「非遺+旅遊」的新模式探索
    推動「非遺+旅遊」,需要有效激活內在潛能,因為非遺具有融合的可燃性。文化和旅遊本是兩個有重大交集的產業,文化的傳播需要旅遊作為載體。廟會、節慶等民俗本身無法形成產業,但與旅遊結合就吸引了眾多遊客,又如祭祀、剪紙、打鐵花等項目,通過旅遊產業的添薪加火,甚至成了一地的文化地標。
  • 2020成都最開腦洞的產業園區|YOU成都·新推薦
    2019年非遺論壇邀請單霽翔、沈黎暉、邵志飛等行業大咖從非遺+時尚生活、非遺+創新設計、非遺+數位技術等角度,分享產業跨界、融合、創新的前瞻思考以及經驗。因水而生的地理環境,太平遊樂的生活氛圍,加之百代移民入蜀,文化血緣融合而來的開放包容,鑄就了弦歌不綴,恣意燦爛的天府文化,使成都平原 「人物情態,別是一方」。當代成都,生態多樣的文創產業園區,在天府文化的浸潤下,結合本地精神,成為培育創意、聯結商業與資本的文化島嶼,更新著城市,同時也為突破城市同質化,激活區域活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 章繼剛:創意農業新場景引領都市農業優美化時尚化發展
    創意農業新場景引領都市農業優美化時尚化發展文/章繼剛今年3月,成都宣布面向全球持續發布1000個新場景、1000個新產品,由此開啟成都新經濟2.0時代。在公園城市這個「城市級的場景」下,成都正在不斷創新多元化的細分場景,著力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是成都的一大特色。作為發展的重要載體川西林盤、特色鎮、綠道、農村A級景區、創意農業主公園,不斷挖掘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構建不一樣的消費新場景,引導更多消費者到鄉村去體驗創意農業美好生活。
  • 第四屆天府文化論壇:「天府文化 十大文創產業新場景」發布
    2020年12月4日,以「文化賦能 文創驅動——天府文化新場景」為主題的第四屆天府文化論壇在天府新區舉行。 作為「重頭戲」,本次論壇發布了2020年度「天府文化·十大文旅消費新場景」「天府文化·十大文創產業新場景」「天府文化·十大鄉村振興新場景」和「年度新場景提名獎」。
  • CIMC國際吉祥物大會發布會在成都非遺博覽園舉辦
    CIMC國際吉祥物大會合作籤約儀式7月12日,CIMC國際吉祥物大會發布會在成都非遺博覽園(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舉辦。現場,日本吉祥物熊本熊及新莊君、蘋果喵、散步熊、飯糰哥、蕎面俠與中國知名吉祥物阿狸、唐小西、潘戈、波波椰、羅小黑等同聚一堂,共同開啟這國際性的文旅產業活動。發布會上,成都國際非遺博覽園與日本吉祥物執行協會籤署了合作協議,吉祥物大會將永久性落址於園區,後續將共同舉辦吉祥物大賽、吉祥物嘉年華、吉祥物博覽會、吉祥物文旅產業創新等。
  • 2020年度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揭曉
    央廣網長春12月28日消息(記者劉源源)正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第五屆吉林雪博會及第八屆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年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旅遊產業影響力報告》,同時揭曉了2020年度非遺與旅遊融合發展優秀案例。
  • 傳承非遺,打造蓉城新IP——FUNNY ICH嘉年華即將開幕
    成都作為歷史文化悠久的千年蜀都,有著多元的文化特質與活力。近日即將在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開幕的FUNNY ICH嘉年華,正是成都轉化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非遺新IP的重要舉措。
  • 奏響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山丹縣「十三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綜述
    奏響文旅融合發展新樂章——山丹縣「十三五」時期文旅產業發展綜述 2021-01-13 19: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點項目籤約落地 文旅消費新場景不斷湧現
    這一年,全省636個文旅重點項目籤約落地,12類文旅消費新場景不斷湧現,八大文旅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刷新,295.57萬處文旅資源得到認定,藝術創作、文旅產業等6個方面成果豐碩,兩批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特色小鎮、優秀龍頭企業獲得授牌……走進大會主題展,透視一年多來四川文旅融合發展,「六新」成績單引人注目。
  • 文博青羊邂逅江南水鄉,智慧非遺演繹跨界碰撞!
    成都非遺 文創先行本次推介會,「文創+」的跨界理念得到充分詮釋,與會人員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頭腦風暴。依託少城國際文創矽谷文創產業生態圈的構建,成都國際非遺創意產業園以「文創+園區」的全球發展理念,以及卓越的區位優勢、平臺優勢和規模化的產業集聚效應,贏得一陣陣掌聲。
  • 2020·定義成都關鍵詞②丨場景:從產業經濟到情感歸屬,城市經濟...
    截至2020年11月,成都已面向全球累計發布關於「政府需求」「政府供給能力」「企業能力」「企業協作」等方面8批次清單2800餘條供需信息,成功對接1400餘條,實現融資140餘億元,促進城市與企業相互賦能。同時,強化產業培育和場景供給,探索搭建「城市未來場景實驗室」,提供更多規劃導則和技術規範,形成適配性強的新經濟城市應用場景。
  • 2020 年成都市農商文旅體、特色鎮(街區)和川西林盤消費場景宣傳暨...
    創新推介消費新場景 川西林盤現場受追捧 「當你漫步在崇州竹編文創非遺竹藝村,你會發現家家戶戶都有好手藝;道明竹編的非遺技藝的名號,又響徹了華夏的土地,在這裡,竹編並不是失傳的手藝,而煥發出了全新的光芒!」
  • 以發展新經濟為動能帶動產業體系全面升級
    這次疫情讓基於數位技術的各類需求被激活、爆發式增長,數字場景迅速穿透產業,從生活領域擴展到生產領域、城市運行的方方面面,催生數位化新場景,孕育數位化新業態,加速產業迅速迭代演進,為新經濟創新產品大規模市場應用創造了條件,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不竭動力。
  • 打火機產業帶動多業融合
    打火機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物流運輸、餐飲服務等多業融合的發展之路,實現了富民強村。」11月18日,夏邑縣會亭鎮西街東村黨支部書記馬義海自豪地說。    據了解,西街東村現有宏福塑膠、星海塑膠等打火機廠11家,轉移農村勞動力1400多人,不光本村適齡人口能實現全部就業,還吸納了周邊村800多人。    「打火機廠的工資高,開注塑機的工人一個月能掙七八千塊錢。
  • 促進文創與產業、城市、商業、旅遊融合:成都發力西部文創中心
    古與今、文化與產業交相輝映與融合,獨特的天府文化彰顯出成都這座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自信。7月初,成都召開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提出,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夯實產業支撐,站穩國家中心城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