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宮是個權力欲望很強烈的人,但這並不代表我喜歡權力這種東西,本宮只是需要用權力來達成某種願望。"
在慶餘年中,有這麼一位絕世美女,她看上去手無縛雞之力,手中卻握有極其可怕的權力。
她不僅手握內庫財權,掌握了大半慶國的經濟命脈,還是慶帝政治場上最得力的助手。
並且,她手下的勢力甚至滲入了監察院——這個慶國最為可怕冰冷的權力機構。
最為得意的兩位皇子也一直處在她的掌控之下。
這就是長公主李雲睿。
從原著中和慶餘年手遊中我們可以看到,長公主一開始,明面上一直站在太子一派。
在範閒一開始回京,問起為什麼慶帝會大力支持他與林婉兒的婚約時,範建就曾經告訴過他,這與長公主有著很大的關係。
"陛下不喜歡太子,但是皇后與長公主親近,而長公主掌管著內庫的銀錢出入,這個事實讓陛下很不放心。"
但,事實上,李雲睿真正支持的卻是二皇子李承澤。
她不僅與二皇子一起謀劃了牛欄街刺殺,更是一直利用自己對於內庫的掌控力,暗中與北齊進行走私交易,而得到的大部分銀兩都交予了李承澤,幫助他在朝堂中疏通脈絡,收買人心。
於是,雖然二皇子平素不顯山不露水,但他在李雲睿的幫助下,卻收攏了眾多大臣。
但,長公主李雲睿為什麼不選擇支持太子呢?
要知道,在慶帝心中,太子李承乾可以說是既定的未來天子。
雖然慶帝在面上一直表現得對二皇子格外寵愛,甚至賦予了二皇子幾乎等同於太子的地位,但這一切不過是為了替太子設立一塊合適的攔路石,打磨出太子身上的稜角,以便他將來能夠順利接掌慶國。
即便太子本人因為慶帝的陰晴不定,終日陷在惶惶不安之中,作為慶帝胞妹的李雲睿卻一直清楚地知道這件事。
只要順著慶帝的安排走下去,哪怕不用她輔佐,李承乾也能輕易登上帝位。
但,這並不是李雲睿想要的。
"因為他負了我。因為我要向所有人證明,一個女人,也可以改寫這臭男人們霸佔了很多年的歷史。"
對於長公主來說,太子在慶帝的逼迫下,性情變得極其膽小懦弱,對她又過於言聽計從,缺乏作為帝王的膽識與果斷。
並且輔佐他登上帝位,也太過缺乏挑戰性,並不能證明她比葉輕眉,甚至是比慶帝更強。
在這一點上,長公主一直偏執得可怕。
因為無論她做到什麼地步,為慶國付出了多少,替慶帝謀劃了多少,都始終無法取代葉輕眉在他心中的位置。
也得不到她唯一想要的東西——慶帝的心。
因此,她逐漸瘋魔,對慶帝的愛中,有一部分變質成了求而不得的恨意。
她不選擇輔助太子,甚至偷偷與太子發展出了私密而背德的關係,其中就包含了對慶帝惡意性質的報復!
除此之外,李雲睿選擇幫助二皇子,或許有一部分是出於感同身受。
李雲睿被葉輕眉,被慶帝,也被自己,逼到了瘋魔的邊緣。
二皇子卻是從尚且年幼時,就被慶帝逼迫著成為了太子的磨刀石。
"但任是一塊單純頑石,被陛下用皇權這把劍磨了這麼多年,無來由地也會帶上些戾氣與負面的東西。"
這種戾氣早就迫使他脫離了正常人的範疇,卻使得在某種程度上,他與長公主兩人反倒能生出些許微妙的相惜之感。
而儘管長公主暗中支持的,一直是二皇子,但終歸到底,她也只將兩人視作棋子,對她來說,最終登上皇位的究竟是慶國的哪個皇子並不重要,哪怕是範閒,她也並不在乎。
她一力謀劃了大東山之戰,策劃了京都謀逆事件。
並且她清楚地知道,哪怕慶帝身死,他也一定能將擋住自己路的其餘幾人一起拖下水。對於慶帝的實力,我們在慶餘年手遊中會有更多的了解。
而四大宗師死去後,慶國一統天下的障礙盡皆被掃除,無論是慶國的哪個皇子登上皇位,都改變不了這個既定的事實。
"你以為我會在乎,究竟誰能坐上龍椅?"
她謀劃的這場驚天之局,所要達到的目的都已經達成。
所以即便謀逆失敗,她也能以一把毒匕首捅入腹中,面色安然地迎接死亡!
你對長公主是什麼看法呢?
歡迎下方一起討論~
(本文內容由慶餘年手遊官方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