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萬的百度網友們好,很感謝我的粉絲對我的自媒體的關心和支持,應廣大數碼粉絲的要求,今天還是給各位分享奧林巴斯的成長歷史,希望能對大家正確認識奧林巴斯起到一定的幫助,好了廢話不多說了,我們直接進入正題。
奧林巴斯在推出了兩款定位專業用戶的機型後,1978年奧林巴斯推出了OM系列的第一款普及機型OM-10,後來在1982陸續推出了OM-20和OM-30,除了手動模式外,都具備光圈優先模式。這些型號無論是外形還是性能上均屬於OM-10的「克隆」型號,值得一提的是奧林巴斯在OM-30增加了實驗性質的自動對焦功能,同時配套生產了一款35-70mm/f4的特殊自動對焦鏡頭,鏡頭內置馬達和電池。這是奧林巴斯對自動對焦單眼相機進行的第一次嘗試,但並沒有因此而堅定奧林巴斯進軍AF單反的決心。
奧林巴斯OM-10:
奧林巴斯OM-30:
1983年,具有專業品質的OM-3問世了,用於取代OM-1該機主要採用銅和鋁合金等材料製成,為全金屬機構,而且採用了防潮設計,機身上有多達13處使用了密封圈。功能上具有多點點測光和高光/陰影補償等為專業用戶設計的特別設計,還增加了屈光度調節。但OM-3與同時期著名的手動機械相機尼康FM2相比,快門指標偏低,加之配套的專業鏡頭較少,所以叫好不賣座,1986年就停產了。
1984年OM-2的後繼機OM-4問世了,這也是OM系列的頂級機型,性能指標和功能與OM-3基本相同。雖然像快門指標等性能與同級別的其他專業相機不佔優勢,專業鏡頭也不如尼康、佳能齊全,加之和OM-2SP的市場目標有些重疊,所以與OM-3相似,銷路也不是很好,但憑藉輕小的特點,OM-3/OM-4依然有其獨特的吸引力。所以在1987年OM-4停產的同時,奧林巴斯推出了採用鈦合金頂蓋和底蓋並且改善了電子性能的OM-4Ti,配合F280閃燈還能實現1/2000秒的閃光同步,重量也減輕了30克,在市場上獲得了好評。可能是受此影響,在OM-3停產了近十年之後,1995年奧林巴斯還如法炮製,推出了OM-3Ti。
奧林巴斯OM-3Ti:
奧林巴斯OM-4Ti:
1985年,奧林巴斯推出了OM-40,在OM-10/20的基礎上將最高快門速度提升至1/2000秒,增加了P模式,即程序式自動曝光模式。OM-40還首次採用了目前O係數碼相機上常見的ESP測光模式,還增加了TTL閃光。
雖然1983年就推出了實驗性質的OM-30,但奧林巴斯第一款真正的AF單眼相機OM-707卻是在1986年才發布,有8支自動對焦鏡頭一同發布。該機定位於中低端,沒有曝光補償等功能,而且自動對焦系統也沒有什麼特色,所以也沒有獲得理想的成績。但該機在兼容原來的OM手動聚焦鏡頭的同時,還具有一些創新之處,如將內置閃燈設計在手柄內,是第一臺內置AF輔助照明燈的自動對焦單眼相機,首創「超級FP閃光方式」(配合專用閃燈F280閃光同步速度可達1/2000秒)。從一同推出8支AF鏡頭可以看出,奧林巴斯對AF相機還是相當看好的,但由於OM-707入市太晚,沒有取得理想市場反響,而據說內部開發的專業級AF相機由於體積太大不符合OM設計理念傳統,所以後來奧林巴斯就放棄了OM系列AF相機的發展。
奧林巴斯OM-707:
由於AF單眼相機的迅速流行,中低檔MF相機市場急劇萎縮,所以在AF機開始大行其道的1987年,OM-10/20/30/40全部停產,就連頂級的OM-4也轉向OM-4Ti以尋求新的市場。前面提到的OM-3和OM-2SP也先後與1986年和1988年停產。1988年,奧林巴斯還推出了外形與OM-707非常相似的OM-101。該機不支持自動對焦,而是採用了PF(Power Focus,即電動聚焦)模式,並有兩款配套的PF鏡頭,特點是通過機身背部上的轉盤來控制對焦,這也是奧林巴斯的獨創,而OM-101也是除OM-707外OM系列中唯一一款自動過片的非AF單眼相機。同樣,這款相機也沒有獲得成功,與OM-707一起於1991年停產。
奧林巴斯OM-101:
最後還要提一下的就是1997年推出的OM-2000,作為OM系列的最後一款相機也是OM-3Ti的低端機型,OM-2000據說是由Cosina製造,除了輕小的特色外,從現代化的外觀到各個部件的設計都與OM系列的傳統相差甚遠,只是為了滿足攝影初學者而推出的經濟性手動單眼相機,但採用全金屬結構並具有點測光功能的OM-2000,對於那些喜歡物美價廉的Zukio鏡頭的業餘愛好者來說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嚴格意義上說該機不具備真正的OM「血統」。
奧林巴斯OM-2000:
2002年1月,奧林巴斯宣布停止OM系列的OM-3Ti和OM-4Ti的銷售,其OM系列鏡頭和附件也將於2003年3月中止,至此,前後歷經了30多年的OM系統算是正式告別了歷史舞臺,奧林巴斯可更換鏡頭單眼相機也徹底轉向數碼化,即4/3系統的E系列。回過頭來,我們可以仍然可以從今天的E系列身上清晰地看到OM系列單眼相機深深的烙痕以及奧林巴斯的設計思想。首先即使是專業單眼相機,奧林巴斯也追求體積儘可能小,重量儘可能輕,而專業特色絲毫不受影響。從E-1身上,不僅有OM-1的小巧玲瓏及專業級的取景範圍(E-1為100%),還具有像OM-3一樣的全金屬構架(只是E-1換成了更輕更堅固的鋁鎂合金)和防潮設計。其次善於創新,敢為人所不為,E-300取消了五稜鏡而採用了獨特的反光鏡式取景系統(最早出現在OM系統的前身、半幅Pen F系統上),特別的閃燈位置和低矮圓滑的機身設計似乎又有OM-707的影子。
面對OM-707的失敗,奧林巴斯放棄了可更換鏡頭AF單眼相機市場,下定決心將精力轉移到混合式(即固定鏡頭AF單眼相機,也稱橋式相機),奧林巴斯自稱為ZLR(Zoom Lens Reflex)的開發生產上並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繼續保持其在日本相機製造「五巨頭」中的地位。在下一篇中,我們將回顧一下奧林巴斯ZLR相機的發展歷程。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簡單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我是你們的朋友中國青島版靈動的水,咱們下期再見,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讚、評論、轉發、收藏和關注哦。
聲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嚴禁任何方式的洗稿行為,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