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 7 月 1 日報導,英國政府計劃在唐寧街 10 號設立一個人才辦公室(Office for Talent),意在鼓勵科學家、研究人員等在脫歐後到英國就業與生活,並讓這類人的移民變得「簡單、便捷、快捷」。
該計劃其實是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BEIS)公布的一系列鼓勵研發措施的一部分,該部門本身又是英國首相鮑裡斯開展的經濟復甦「新政」改革計劃的組成部分。人才辦公室將立即展開工作,由唐寧街協調職能,內政部、BEIS 等部門共同參與工作。
該計劃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將延長國際學生完成博士學位後在英停留時間。從明年開始,在英國完成博士學位的國際學生將可以在英國待 3 年,而獲得 PSW 籤證的本科和碩士畢業生只能在英國待 2 年。
衛報
再加上英國在 2 月份出臺的新積分移民政策,比如 STEM 博士可以在申請工籤時加 20 分,對於年薪的要求也有適當降低。既有找工作的時間延長,又有申請工籤便利,無疑能增加 STEM 專業學生對英國的興趣。
當然,除了博士生,本科和碩士學生也能在今年秋天享受到以下便利:
1、延長申請學生的申請籤證窗口
2、取消研究生階段學習時間限制
3、允許所有學生在英國境內轉換籤證
雖然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是受到疫情刺激,但對促使學生去英國留學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所以,在新東方最新發布的《2020 年中國留學白皮書》裡,英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中國學生心目中「留學首選目的國」,也不足為奇。
新東方此次調研執行時間為 1-3 月,橫跨疫情前、國內疫情最嚴重以及疫情全球蔓延初期,共回收 6673 份問卷。一名受訪者可選擇 3 個留學意向國,今年選擇去英國的受訪者佔比為 42%,美國為 37%,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分別佔比 16%。
留學英國意向超越美國,這個結論還是站得住腳的。特別是如果調研再持續一段時間直至發布澳洲留學預警、美國暫停 H1B 籤證之後,留英意向可能還會進一步增加。
從赴英和赴美學生人數來看,在美中國留學生數量幾乎是在英留學生的三倍。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2018/19 學年,在美中國留學生數量為 369,548 人。如果僅計算高等教育機構就讀的中國學生,大約有 20 幾萬。而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19 學年,共有 12038 名中國大陸學生在英接受高等教育,佔國際學生總數的 24.8 %。
雖然英國的中國留學生總數比不過美國,但在規模增速上卻遙遙領先,特別是在 2017/18 學年,漲幅從4.2% 飆升至 12%。即便當時英國是被稱為「留學生殺手」的梅擔任首相,到英國留學的學生數量增長勢頭不減。而赴美留學趨勢,在 2009/10 學年達到 29.9% 的頂峰後開始逐年下降,2018/19 學年已經降至 1.7% 的新低。
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
美國門戶開放報告
按照這個趨勢估計,留學英國意向反超美國並不出奇。目前,在英留學生總數為 48 萬多,英國政府還在去年 3 月提出一個小目標,即爭取在 2030 年讓留學生數量達到 60 萬。
英國政府官網
照目前來看,完成這個小目標還是很有可能的。
一方面,英國的「競爭對手」比如美國、澳洲由於與中國關係緊張,美國又頻頻推出 H1B 工籤暫停、限制中國學生就讀 STEM 專業等措施,導致許多原本計劃到美國澳洲留學生的中國學生,會轉向政策更友好的國家,可能是英國、歐盟國家或加拿大,也可能是亞洲。
另一方面,英國因為脫歐,本身就在推出更多利好政策來吸引海外人才。
麥肯錫發現,脫歐對英國人才庫造成了影響。自 2016 年脫歐公投後,因長期工作移民人數減少,從歐盟到英國的淨移民量下降 69%。而且英國公司發現招聘高級人才更加困難。從 2018 年 11 月至 2019 年 1月,英國公司報告的空缺職位數量高達 87 萬個,是 2001 年以來最高值,製藥業、金融業都急需技術人才。
McKinsey & Company
去年提出「到 2030 年吸引 60 萬留學生」的措施之一是將本科和碩士學生畢業後在英停留時間由 4 個月延長為 6 個月,博士畢業生延長到 1 年。但到了 9 月,英國正式宣布將恢復在 2012 年取消的 PSW 籤證,政策比想像中好。
英國政府官網
PSW 籤證全稱 Post-study Work Visa,允許本科、碩士、博士留學生畢業後有 2 年時間在英國就業、生活。
當時取消 PSW 籤證的原因和現在川普限制 H1B 的邏輯類似。時任內政大臣的梅表示,取消 PSW 籤證的「目的不是要阻止真正的學生來這裡——而是要消除其在移民系統中的濫用。」數據顯示,2009 年有 3.8 萬名國際學生和 8 千名家屬,通過PSW籤證獲得了在英國居留和工作的機會。
英國政府官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英國擔心今年留學生數量會大幅減少,於是前大學事務大臣Chris Skidmore、Jo Johnson 等人在 4 月份表示,如果為特定學科的國際學生提供四年的 PSW籤證,甚至是獲得英國公民身份的途徑,可能有助於減少英國大學下一學年因脫歐和疫情帶來的國際學生流失。
timeshighereducation
Jo Johnson 還將吸引留學生的重點放在印度學生身上,希望到 2024 年把吸引的印度學生人數增加一倍。印度是除中國以外的第二大歐盟外學生來源地,也是 STEM 專業的忠實愛好者。在美國打擊工籤的時候,可以把這部分印度學生吸引到英國。一方面能夠增加國際學生數量,另一方面也能將降低英國大學對中國留學生的依賴。
但此提議也遭到許多英國人的反對。
他們認為疫情後加速移民與選民意願相悖,應該先考慮失業的英國人。而且英國本土學生本來就不容易申請到滿意的課程,如果進一步引入更受學校歡迎的海外學生,容易引起本土家庭和中下階層的不滿。大學和當地社會之間的脫節會更大,關係會更緊張。
timeshighereducation
雖然不少人反對,英國這次恢復 PSW 籤證的想法很堅定。在 6 月份,英國內政部確認,2020/2021 年入學的國際學生無論在境外或境內開始線上課程,只要在 2021 年 4 月 6 日前入境英國並在英國完成餘下課程,均都有資格申請 PSW 籤證。這讓在讀的中國留學生鬆了一口氣。
同時,為了重塑英國教育的金字招牌,英國還敦促監管機構——學生辦公室(OfS)遏制大學一等榮譽學位通脹,保證一等學位含金量。從 2011 年到 2018 年,以一等榮譽學位這一最高榮譽畢業的學生數量激增 80%,導致公眾對英國大學評判標準產生質疑。
衛報
除了吸引學生,英國還從今年 2 月 20 日起開放「全球精英籤證(Global Talent Visa)」申請,以吸引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數學家、研究人員、技術人才赴英定居。這類籤證不設人數上限,並由英國研究與創新署(UKRI)而不是內政部管理,簡化籤證流程,縮短審核時間。
從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到恢復 PSW 籤證,再到向博士特別是 STEM 博士提供工籤和居留時間政策傾斜,外加簡化全球頂尖科研人才籤證流程,脫歐之後的英國可以說是卯足了勁在搶人。雖然在疫情下,申請今年英國一年制研究生性價比不高,但其他階段還是值得考慮的,尤其是對於那些有移民傾向的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