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
嶽飛
鄧世昌
網民創作「圖文並茂」的北京高考作文 黃繼光
北京高考語文大作文今年首次實行「二選一」,就出現了明顯的考生集體「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在多個考點調查了解到,大約有超過9成的考生選擇寫「深入靈魂的熱愛」題目,只有極少數人選擇寫「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然而,鮮有考生問津的題目,卻在網絡上掀起了「集體寫作」的熱潮。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考生普遍沒有選擇「英雄」這一題目,主要一方面是對英雄人物缺乏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是對假設性作文題沒有把握。
教師:記敘文練得少
學生:對「英雄」不熟悉
昨天中午11點半剛過,北青報記者在師大二附中考點看到,考生們一步出校門,等候已久的家長都是撲上去就問:「作文你寫了哪個?」今年北京市首次實行語文大作文「二選一」,作文題目備受關注。在語文考試結束前約20分鐘,就已經有家長通過微博、微信提前知曉了兩個作文題目,並在考點門前熱烈討論。
北青報記者在此考點詢問了十名考生,其中除一人選寫「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其餘九人都選擇了「深入靈魂的熱愛」。在其他考點,情況也大體如此。考生的集體選擇性傾向還得到了監考老師的證實。北京二中語文教師牛佳音告訴北青報記者,她監考的考場考生九成左右都選的「熱愛」作文。
據她分析,考生之所以多選「熱愛」棄「英雄」,主要是因為「英雄」是一個複雜的記敘文,這種記敘文學生平日練習比較少,能寫得精彩的難度比較高,同時還需要和一位英雄人物相聯繫,如果不太熟悉英雄人物的話,也無從下筆。但是「熱愛」結合《說起梅花》的閱讀文本,要求學生結合生活,選擇一種使自己「深入靈魂的熱愛」的「物」展開寫作。因為之前的大閱讀過程中,考生剛剛做過一篇閱讀文章,因此只要聯想寫作,就可以寫出一篇合格的文章。
在考生口中,選「熱愛」棄「英雄」的原因主要是對寫好後者沒有信心。交大附中的一位考生告訴北青報記者,在「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的題目中,只出現了嶽飛等英雄人物的名字,沒給出具體事跡,以他對這些英雄人物的熟悉程度,並不足以寫就一篇大作文。「比如嶽飛,我只知道『精忠報國』和被秦檜陷害,鄧稼先就知道是『兩彈一星』,具體事跡不太清楚,更想不出來生活一天是怎樣的。」另一位考生表示,自己有很熟悉的英雄人物,但並不在題目給出的七人之列,而他不太確定是否能寫這七人以外的人物,所以沒選這個題目。師大二附中考點的一位女生說,她直覺「英雄」作文寫好了更容易得高分,但這個假設性話題需要好好構思,在高考考場上很難鎮定地花時間構思,因此她放棄了。
在為數不多選擇寫「英雄」的考生中,北青報記者發現,他們選擇的英雄人物大都是中國古代英雄,而且這部分考生大多對歷史有強烈的興趣。北京二中的一位考生寫了「與姜維(三國人物)在一起的一天」,因為他熟讀《三國志》,對姜維這個人物很感興趣,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師大二附中考點,一位男生寫了「與鄭和在一起的一天」,在他眼中,這位中國古代大航海家也是一位英雄,而他對航海史非常感興趣。
網友:集體寫作「英雄」作文題
相比諸多考生畏難棄選,網友們對二選一的另一個題目《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卻情有獨鍾。作文題幹中出現的人物——「嶽飛、林則徐、鄧世昌、趙一曼、張自忠、黃繼光、鄧稼先」被網絡段子手們大大演繹了一番,甚至每一個歷史英雄人物都配了插圖。比如「我變成了衣服與黃繼光生活一天,在最後我後悔不是防彈衣,沒能保護英雄,但我也努力了」。對於「深入靈魂的熱愛」,很多網友藉機表達了對剛結束的歐冠球星、文體明星們的崇拜之情。國安球迷們也貼出觀賽的圖片,配以「深入靈魂的熱愛」。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的某教授在解讀「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時,也表達了自己的疑惑,「題目裡生活一天,確實有歧義。容易聯想到紅袖添香言情套路上去。網友們每年都會對各省的高考作文戲謔一番,對網上流傳的各種段子,大家一笑而過,說不定能緩解一下高考的緊張壓力。」
市教委:大作文重點考查對歷史文化認同感,都是紅色經典
對於出題的初衷,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作文一」為「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心目中的一位或古代或近當代的中華英雄,想像與他(她)共同生活一天來敘寫故事、再造形象、抒發情感,有利於培育高尚的愛國情操,傳承和發揚自強剛健的民族精神。
作文一是設計了一種想像的空間,這是以前作文中不多見的,也是一種創新,讓學生有充分想像力,讓自己與英雄在一起。題材為記敘文。英雄人物選擇中也給出了一些提示,古今的各類型都有。「其實,這個題目是要考查對歷史文化的認同感,都是紅色文化經典,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的要求。這道題的難點在於,與心中英雄生活的一天,要對英雄有了解,同時一些考生可能對假設性命題沒有把握。」
第二道大作文,結合《說起梅花》的閱讀文本,要求學生結合生活,選擇一種使自己「深入靈魂的熱愛」的「物」,展開寫作。聯繫閱讀,讀寫結合,命製作文題目,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創新。同時,首次嘗試與主體閱讀材料結合在一起,是一種閱讀延伸題的改造,在今年增加題量的情況下,又能讓考生減少構思時間,提高寫作速度。但是如果想得到高分,這道題一定要寫得有深度,可議論、抒情,題材不限,但是不能拘泥於物,要有感情的升華。文/本報記者 安蘇 雷嘉 劉旭 董鑫 林豔
《宮》系列編劇於正談如何寫好「英雄」作文
於正:我想寫戚繼光,但「穿越」的關鍵是寫出信仰
今年北京高考題目《假如我與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很多網友驚呼這簡直就是「24小時的穿越劇」。為此,北青報記者專訪了近幾年最火穿越劇《宮》系列的編劇於正。
「我很喜歡今年的作文題目」
北青報記者:今年的北京作文題目,您腦海裡最初閃現的民族英雄是誰?為什麼?
於正:我很喜歡「英雄」這個作文題目,因為很勵志。我比較傾心像屈原、戚繼光等英雄,會選擇寫戚繼光。
「我會著墨於戚繼光的成長曆程」
北青報記者:這個題目被網友調侃簡直堪比「24小時的穿越劇」,如果寫成穿越題材,您的大致構思是怎麼樣的?
於正:跟戚繼光呆一天,自己會著墨於表現偉大英雄們的成長曆程,關注他們關鍵時候的抉擇,我會穿越到他出徵前夕,去看看他在想什麼做什麼。其實寫大英雄,最關鍵的便是搞清楚是什麼原因或者動機促成了他某一偉大的個人抉擇。
「寫穿越故事關鍵是寫出信仰」
北青報記者:作為當紅編劇,您可否介紹這類穿越故事的寫作要領?
於正:其實寫任何人物,我都覺得有兩點得注意,一是人物的動機,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也就是剛才說的信仰問題,穿越這種類型在我看來已經過時,但信仰是古今題材都會涉及的話題。二是人性的細節得充分挖掘出來,只寫高大全的人物不討喜讀者的。
「沒法控制是否拿高分」
北青報記者:如果在50分鐘內,寫出一篇高考作文,您有信心拿得高分麼?
於正:我有信心寫好我喜歡的題目,但至於評分都是別人來評,我也沒法控制。就像我的劇本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一樣,這個沒法說。
北青報記者:那您記得當年高考作文寫的是什麼?
於正:唉,真是想不起來作文題目是啥了。只是記得我當年沒寫完作文,差最後一小段,當時從考場出來感覺考砸了。後來分數出來還不錯,想想少了那一段不影響文章的完整性,或許閱卷老師也沒看出來(笑)。不過現在一焦慮,就會夢回高考(笑)。文/本報記者 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