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轉移和慣性定律

2021-01-07 王康思想

第11天

情緒轉移效應:情緒也會傳染。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出自英國作家薩克雷。

小明在單位裡受了氣背了黑鍋,正好接到女友打來的電話,一句話說不對便把積攢下的火氣都轉移到女友的身上,沒說兩句兩人就吵了一架,無緣無故被小明訓了一頓,女友心裡窩了一肚子氣,母親叫她吃飯她卻說;吃什麼吃,能不能別一天到晚知道吃。顯然小明和女友都在把自己的壞情緒轉給別人。

現實中這樣的這樣的情況有很多:A受了委屈,便會把怒氣轉移給B,B心裡不舒服又會將壞情緒轉移給C諸如此類。這其實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當一個人對某一對象的情緒無法直接發洩時會將這種情緒轉移到比自己級別更低的對象身上以此來疏導自己的情緒壓力,簡單的說情緒是可以傳染的。

無論是好情緒還是壞情緒。而且速度比超級細菌還要快曾經有個科學家做過類似實驗得到的結果是:情緒會在不知不覺中傳染給其他人。這或許能解釋天性樂觀的比悲觀者更容易交到朋友,誰願意每天被哎聲嘆氣的聲音包圍。上文提到產生不良的情緒要及時宣洩,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合理的宣洩情緒,我們要學會科學得轉移不良情緒,而不是直接將其轉移到親朋好友身上。友情和親情,是世界最寶貴的財富,是萬貫家財都換不來的珍貴情誼,千萬不要因一時的暢快,舒服了自己,傷害了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小明發火尋找出氣筒不是情商高的表現,而是幼稚不成熟的象徵,千萬不要小看自己的身上的壞情緒。

就像人們經常提到的:性格決定命運,當我們的行為固定成習慣,當我們的習慣造就成性格,我們的性格決定一生的命運了。培養好習慣,顯然是修煉高情商的必修課,我們都希望能一步一步攀上成功的巔峰,可不能讓壞情緒拖了咱們的腿。

慣性定律:習慣也會影響命運

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出自英國思想家哲學家。福馬西斯培根。積少成多聚沙成打。好習慣祝你夢想成真壞習慣影響終身。或許你從沒想過習慣的影響裡的人生,但人生成敗,往往有習慣註定。

有一位天才的設計師他的天賦早就被業界所公認:他每次交的作品,總能讓大家耳目一新,這位設計師有他的優勢也有他的弱點,過於追求完美他為了得到滿意的設計,總是會將完工時間一拖再拖,而從不考慮客戶的市場需求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即使他才華洋溢,卻也被這個壞習慣拖垮了他的名聲,客戶們受不了他的這個慣性拖延後,都紛紛離他而去。

精益求精的習慣沒什麼不好,但若以此為拖沓拖延的藉口,就太不理智了。

相關焦點

  • 2018初中物理知識點:慣性和慣性定律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8初中物理知識點:慣性和慣性定律》,僅供參考!
  • 情緒轉移定律:警惕!壞情緒會影響"運氣"
    關鍵詞:情緒轉移定律,家人。如果將手推向牆,你會發現,牆也在回推你,這種現象在物理學中被稱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在心理學裡,被稱之為「情緒轉移定律」,比如將自己對某一事物的喜愛或憤怒,轉移到另一事物之上。
  • 備考2019:慣性及慣性定律的區別
    慣性   ①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②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 家庭環境中的情緒轉移定律:控制壞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家庭環境中的情緒轉移定律:控制壞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甚至受害者是和這個家庭毫無關係的無辜者! 剛才所述的那個丈夫的壞情緒瞬間爆發的行為,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情緒轉移定律」,通常是指將自己對某一對象的憤怒或喜愛的感情,由於某種塬因無法直接向對象發洩,隨後在某一時間將這種情緒轉移到比自己級別更低的對象身上,從而釋放出自己所遭遇過的情緒刺激,化解自己所遭受過的心理創傷,祛除心理壓力。
  • 慣性定律的建立過程
    慣性定律是牛頓力學的重要基石之一,從亞里斯多德的自然哲學轉變到牛頓的經典力學,最深刻的變化就在於建立了慣性定律。前者認為一切物體的運動都是由於其它物體的作用;而後者認為「每一個物體都會繼續保持其靜止或沿一直線作等速運動的狀態,除非有力加於其上,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這就是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作為第一條公理提出的基本原理。
  • 八年級物理 如何理解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
    八年級下冊物理中,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是力學的基礎知識,能夠正確把握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學好力學知識的基礎。我們在此來具體理解一下慣性和慣性定律,分析一下影響慣性的因素以及慣性和牛頓第一定律之間的關係。
  • 什麼是慣性系和非慣性系?為什麼牛頓定律只在慣性系中生效?
    牛頓想像出了一個絕對的空間和時間——用暗藏的測量杆構成的隱喻的網格來定義上下、左右、前後:空間的三個基本維度。靜止或「勻速運動」(或者稱為「無加速度」)的物體會按照牛頓運動定律相對這些網格運動。這些網格就構成了「慣性系」思想的基本骨架。
  • 關於慣性系和牛頓運動定律的成立條件
    慣性定律本身並不存在循環論證問題,會出現循環論證來自於想用慣性定律去尋找和確定慣性系,理論上理想慣性系是存在的,但尋找和確定嚴格慣性系不是必要的。這裡對這個問題不展開討論,記住一點即可:實際應用的慣性系本質上都是非慣性系。其次根據現行的高考大綱,高考物理對慣性系和非慣性系是不作明確要求的。但是如果對其概念認識不清,就會在解題中出現思路混亂以致錯解的現象,出現上述同學的疑惑。
  • 關於慣性系和牛頓運動定律的成立條件
    昨天有學生問了圖中的問題,對於老師來說,這不是問題,但是對於部分同學,在學習牛頓運動定律時會陷入這樣的死循環。首先看一下這個問題的提出背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必修1(2010年第3版)中,講完牛頓第一定律後,課後有個欄目科學漫步:慣性參考系。
  • 慣性定律與辯證法
    主要觀察行情在短時間內演化的速度和力度,以便判斷行情是否還可以繼續,還是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我們用於下單的依據是,慣性定律和辯證法。
  • 慣性等於慣性定律?這兩者區別大了,學會了不失分
    有些同學在學習慣性和慣性定律時,以為這兩者是一樣的,其實這兩者的區別很大的。慣性:物體保持原來的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物體無論是否受力都有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因此,牛頓第定律又稱慣性定律。對慣性的三點認識(1 )慣性的普遍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無論是固體、演體,還是氣體,無論物體質量大或小,是靜止還是運動,是受力還是不受力,物體都具有慣性。
  • 命題點——牛頓第一定律、慣性
    請忽略圖片上的第二段文字哈嘍哈嘍,小夥伴們,讓我們每天一個命題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命題點 : 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知識點儲備: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 牛頓運動定律在這裡失效了,慣性力來救場
    這是由於乘客保持了之前運動狀態的緣故,這種性質就是慣性。把一隻保齡球拋出去,球在脫離手之後就失去了動力來源,球能夠繼續向前運動靠的就是慣性。在亞里斯多德及之後一千多年裡,人們普遍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樣豎直向上拋出去的石頭之所以能向上運動是因為受到了向上的「衝力」。
  • 初中物理之物體運動:一問一答,詳談「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
    初中物理中,在對物體運動情況的受力分析時,絕對離不開「牛頓第一定律」。但是,「牛頓第一定律」反映的物體運動本質,與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物理現象「相背離」,造成部分學生在初次接觸時較難理解和掌握。慣性,雖然知識點小,但往往與學生的思維定勢「相互矛盾」,同樣存在理解難、選擇題易出錯的現象。
  • 有用的心理定律(二十二):情緒定律
    情緒定律情緒定律告訴我們,人百分之百是情緒化的。即使有人說某人很理性,其實當這個人很有」理性」地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是受到他當時情緒狀態的影響。」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種情緒狀態。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緒化的動物,而且任何時候的決定都是情緒化的決定。
  • 讓知識活起來(1)——慣性定律
    這一專題圍繞著如何讓知識活起來的問題,主要寫如何用生動的方式為學生傳授知識和知識背後的思想。第一篇文章寫的是我同自己所帶的一個初中生討論慣性定律的過程。具體的過程要複雜很多,有諸多的往返反覆,這裡呈現一下梗概。
  • 慣性不是力,為何還有慣性力?
    之後牛頓在伽利略等人成就的基礎上總結出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只有作用在物體上面的力才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就是慣性。拋出去的石頭已經脫離了手,手不會再給石頭施加力,石頭能夠向前運動是因為石頭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運動的車急剎車時,車裡的乘客會向前傾也是因為慣性的原因。
  • 慣性力,在非慣性系下引入慣性力,解題有奇效
    那誰的理論分析的結果和實際的電子秤的顯示示數相同呢?慣性系:牛頓運動第一定律、牛頓運動第二定律成立的參考系稱為慣性參考系,也可以簡稱為慣性系非慣性系:牛頓運動第一定律、牛頓運動第二定律不成立的參考系稱為非慣性參考系,也可以簡稱為非慣性系這麼說來不太好理解,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以大地為參考系的時候是慣性系,與大地有相對加速或者減速的物體為參考系是非慣性系
  • 大家知道慣性系,你了解非慣性系嗎?
    因為如果引入非慣性系就要考慮更多的東西(其實有些定律或者定理在非慣性系下也成立的);相當於把內容簡化了。下面我們就用牛頓運動定律來揭開慣性系與非慣性系的區別:如牛頓第一定律:孤立質點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以上微分方程顯示物體加速度為0,也就是物體所受合外力為0的情形下(這樣的性質也稱為慣性定律或惰性定律)。
  • 慣性力到底是什麼?5分鐘讓你明白慣性力!
    為了便於說明和理解,筆者將用一個具體的例子而非抽象的概念來介紹慣性力,如圖所示:這是一輛向右做勻加速運動的小車,加速度為a,小車內有一根輕質細繩,繩的一段掛在車廂頂部,另一端連著一個小球,小球的質量為m,小球和車保持相對靜止。我們對小球進行受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