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對孩子有千般的愛,也要用對方式

2020-08-27 小龍宮

每個父母都深愛著孩子,都對孩子寄予最美好的願望,都希望能將最好的事物最好的經驗都教給孩子,幫助他們去開創美好的未來。

你若問這個世上有那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嗎,有那個孩子不愛自己的父母嗎,都愛,是吧,父母愛孩子甚至願意付出一切,可是,遇到孩子不聽話、叛逆、不理解自己等問題時,就難免各種氣氛緊張、矛盾衝突。煩惱於,孩子為什麼非要和父母對著幹?為什麼不能理解父母的話?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不肯與我們講?

怎麼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理解你的愛呢?怎麼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溝通呢?怎麼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呢?

一個很重要的點是:學會傾聽接納孩子的感受。



一、每個人都需要被傾聽理解和接納

我們在小的時候,自己的感受常常被父母忽略,當我們成為父母,又習慣性的忽略孩子的感受。認為他還小,什麼都不懂。實際上,孩子有他自己的認知,他只有感覺正確了才能正確的進行思考和行動,所以接納孩子的感受很重要。當明白了這一點,那麼我們作為父母就要幫助孩子認識他們真實的感受,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傾聽接納孩子的感受,孩子會對你心存感激,會感受到父母對他的理解和愛,會做出積極的回應。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經歷,當你的某種感受被別人理解了之後,對比被誤解時的感受,是什麼感覺。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樣的,渴求被理解被接納。

孩子們希望你能看到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可以做什麼樣的事。作為家長,能夠理解孩子們面臨的挑戰,並真心慶祝他們取得的成就,就是對他們的一種關愛,可以增強彼此之間的信任。

二、現實中的情況

做父母的通常不承認和接納孩子的感受。長期否定孩子的感受,會使孩子感到困惑與憤怒,也會讓他們變得不會體會自己的感受,不相信自己的感受。

比如常見到這樣的場景:

孩子:媽媽,我好累!

媽媽:你什麼都沒幹,怎麼會累呢!

……

孩子:媽媽,我好熱!

媽媽:這麼冷的天,不許脫外套!

……

孩子:媽媽,我不困,不想睡覺。

媽媽:到點了,你必須去睡覺!

……

這些都是沒有傾聽孩子沒有去理解孩子的感受。結果通常是,孩子或者閉嘴不說了,但心裡不開心,感受不好了,或者是開始跟你鬧跟你吵。

我們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個體,不能用我們的感受替代孩子的感受。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想想孩子的感受,當別人無視你的感受是一種怎樣的滋味。

我們看一個例子:老闆早上給你安排了一份額外的工作,你卻因為上午忙的不可開交,把這件事情忘了,所以中午下班時老闆把你臭罵了一頓。這時候你向朋友傾訴。

他卻跟你說:「這有什麼好生氣的,笑一笑就過去了。」或者說:「別這麼矯情,本來就是你做錯了,下次不要忘記就好了。」或者哲理式的說「你知道,生活就是這樣的。不可能萬事順心如意,要學會處變不驚。」等等。聽到這樣的大道理,那麼你肯定沒有繼續訴說下去的欲望了。

如果是我的話,當我感到傷心或者受到傷害時,我最不想聽的就是建議、大道理、心理分析等等的,那種談話只會使我感覺更糟。

但是,如果有人真正在聆聽,如果有人認同我內心的傷痛並給我一次機會來聊一聊我的困擾,那麼我會感到我的傷痛在減輕,我的困惑在消除,我會更有能力面對我的感受和問題。

相反呢,如果朋友對你說,今天對你來說肯定是糟糕的一天,壓力那麼大,還當著大家的面被老闆訓斥,對你來說一定非常令你沮喪。這會讓你感到是被人理解的,心情會有所緩解。會漸漸冷靜下來思考,老闆平時人不錯,這件事情確實是自己出了問題,下次提前安排好,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了。

每個人都需要傾聽渴望理解,小孩子也一樣。如果他們感到有人在聆聽,如果他們得到了別人的理解,那麼他們同樣可以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大多數人來說,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感受通常都是遭到否定的。所以,我們傾聽和理解對我們來說是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和練習,漸漸去掌握的。

三、如何做到傾聽接納

1.首先我們要明白,感受沒有對錯之分,所有的感受都可以被接納。

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而是把孩子的感受恰當的表達出來,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有時候他們自己不知道怎麼表達或者擔心在大人眼裡這不值一提,所以需要家長的引導。孩子有情緒時,當孩子把不好的感受說出來時,心裡就不會留下陰影。

2.全神貫注的聽孩子說話

傾聽並不意味著同意或者不同意。傾聽通常只是對話的開始,如果能夠傾聽,就將有機會分享孩子們自己的真實想法,感受及需要。你在真心陪孩子嗎 你是一心一意的陪孩子,還是三心二意的陪孩子 孩子都會記錄在他的記憶裡。

3.不要過多提問和建議,而是表示認同。

只是簡單的接納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和反應就會截然不同。傾聽對並對孩子的感受做出反應,這就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愛。

4.對原則性的事情,接納感受限制行為,讓孩子產生規則感。

比如,帶孩子去公園,看到花想折幾枝回家。可以對她說:「我知道你想多折幾隻花帶回家,但標語上寫著不能摘公園裡的花。」

晚上孩子想吃棒棒糖,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想吃這根棒棒糖,但睡覺前不能吃東西。」

在接納了孩子的感覺後,再做出限定,孩子一般就不會生氣或者受傷害,就會很樂意的做出改變。


你對孩子理解尊重的時候,他們也會理解尊重你,孩子天然就是愛父母的,像父母愛孩子一樣,當他感受到被理解被關愛,他們也會理解父母配合父母關心父母。

比言辭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態度,我們的真心。

如果不是出於真摯的感情,那無論無論我們說什麼,孩子感受到的只是虛偽與控制。只有當我們的言辭是出於真心的關愛時,我們的話語才能打動孩子的心。

願每個家庭都幸福和諧!

相關焦點

  • 縱使自動擋有千般好,也不及我最愛的手動擋一絲
    自動擋的車有個好處——解放左腳,尤其是在堵車的時候,可以輕鬆告別「踩斷腿」的煩惱。但儘管如此,很多人對自動擋依然不感冒,他們認為自動擋的車「沒有操控性」。縱使自動擋有千般好,他們只愛手動擋。做了很多期車型推薦,這一次,我想為獨愛手動擋的朋友們推薦幾款車,價格從低到高,希望「手動擋發燒友」們喜歡。
  • 抖音任生關死劫輕輕送千般色相偏看重是什麼歌 只愛西經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任生關死劫輕輕送千般色相偏看重是什麼歌 只愛西經完整歌詞介紹  任生關死劫輕輕送千般色相偏看重是什麼歌?抖音任生關死劫輕輕送千般色相偏看重歌名、歌手、歌詞介紹  只愛西經 電視劇《西遊記2》片尾曲  歌手:洪楗華  所屬專輯:熱門華語202  任生關死劫輕輕送  千般色相偏看重  鏡不染塵凡心動  今天果靠當天種  手中經要心裡頌  對天對地圓我夢  用芭蕉扇撥不清
  • 天鵝閱讀:愛要有多少「度」,對孩子才適宜
    父母之愛孩子,必殫精竭慮,為之計長遠。像很多父母一樣,事無巨細為孩子操辦好,為他剔除生活中的所有困難……但這就是孩子眼中最好的愛嗎?正確的愛要有多少「度」,對孩子才適宜……是每個家長需要思考的問題。 「愛」要有力度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先生表示,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是一場情感歷程,每一對父母都要想一想,我們用什麼樣的情感方式完成這一經歷,可以說,有什麼樣的情感投入就有什麼樣的結果
  •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有多重要?
    每一對父母對孩子教養方式,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性格、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傳遞知識的方法、對孩子日常行為舉止的要求、面對孩子的成長或犯錯所表現出來的態度,無一例外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人格形成。
  • 打孩子是錯誤的教育方式,你想像不到,這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我們身邊,很多家長將「不打不成才」的育兒理念貫徹到底,縱使現在很多人覺得孩子不一定要打,講道理也是可以教好的情況下,旁人看到孩子調皮,還是會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就是打出來的!打就打了,又沒打壞,還不是為你好!孩子不聽話,打一頓就長記性!何必跟他講道理!
  • 《猜猜我有多愛你》:對孩子的愛不難開口,「愛」一定要表達出來
    孩子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天真爛漫的,正如繪本中描述的兩隻兔子相互表達愛一樣,它們用著自己的方式讓對方理解自己的這份愛。這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睡前故事,它折射出很多人生道理,就比如「愛」需要表達。這一個優秀的作品,它曾經入選《人民日報》推薦的45本適合孩子閱讀的好書之一等,還得過很多優秀的獎項。證明這個繪本不僅暢銷還值得大眾去閱讀以及推薦的價值。
  • 《猜猜我有多愛你》:對孩子的愛不難開口,「愛」一定要表達出來
    孩子們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也是天真爛漫的,正如繪本中描述的兩隻兔子相互表達愛一樣,它們用著自己的方式讓對方理解自己的這份愛。這是一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睡前故事,它折射出很多人生道理,就比如「愛」需要表達。它用著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著「我愛你」,它真摯的情感讓人能體會到親子關係中那份無私的愛,它是一個能讓人默默流淚感動的故事。
  • 父母注意: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懂得對孩子愛的分寸感!
    《臍帶》是俄羅斯講述的一部諷刺的動畫短片,我相信看過這部短片的人都會有同樣的思考,作為一個母親,對於孩子的愛應該把握在哪一個度上呢?過度的愛究竟是對孩子好,還是害了孩子呢?片中因為女主人是單身媽媽的原因,所以她對兒子的愛很深沉。孩子出生的臍帶她會制止醫生去剪斷;當兒子調皮或者離開母親的視線時。
  • 父母要如何表達對孩子的愛?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血濃於水的親情是天生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天生的,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父母如何去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感情、如何理性地去愛孩子,卻是需要所有的父母學習和重視的。正因為這些因素,就更需要家長陪伴孩子的同時,也要一同學習、一同成長!我們對孩子的愛有很多方式,但請記住要表達出來!比如日常生活中,寶爸寶媽們可以通過這些形式,來表達我們的愛,也更能讓孩子深刻感受我們的溫暖,培養出有「愛」的孩子。
  • 縱使愛而不得,也要飛蛾撲火,這個經典的催淚動漫你還記得嗎?
    我卻無法觸碰你,這樣愛而不得的感情也只有這部動漫裡才能真正堅持下來吧故事大家都看過,來哥不想過多介紹。一座名為山神之森的神秘森林裡住著一個妖精,我們的女主螢在森林裡迷路而遇到了這個帶著面具的少年銀,兩人的感情就從這一刻開始。年復一年的相處。螢愛上了這個帶著面具的少年銀,而這個少年的真實身份則是一旦被人類觸碰就會消失的妖精。最後的那個擁抱大家還記得嗎?
  • 爸爸們,要把對孩子的愛表達出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經常都是扮黑臉的,但是其實每一個爸爸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的,只不過爸爸們通常只會把愛放在心裡,不太輕易的表達出來。下面是一位爸爸經歷和看法:  妻子常說,正是因為我平時對孩子的感情表達得太少,才讓他變得如此固執任性,這讓我想了很久。  作為爸爸,我一直都覺得在孩子面前要保持必要的嚴肅性。
  • 對孩子愛的教育缺失,是失敗的,也是最可悲的
    近些年,生活條件好了,父母們都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大多數是傾注於對孩子的知識教育,對孩子「愛的教育」嚴重缺失,以至於養育出許多的「白眼狼「、「負心漢」,功成名就之後忘了本,忘了家中的老娘、老父親!在孩子幼兒、少年期,缺乏對孩子愛的教育,忽視對孩子情感的培養,以孩子為中心,把孩子擺在很高的位置
  • 你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真的是正確的愛嗎?
    作為家長,愛自己的孩子是肯定的。我們每個人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是傾盡所有,有的是埋藏心底,有的是開門見山,有的是秘而不宣。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孩子們接收到的感覺便也不一樣。有人覺得愛孩子就是給孩子自由,讓他們走自己的路。有人又想幫孩子設計好未來的路,讓他們避免彎路。
  • 家裡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對孩子有這3個壞處,媽媽要注意
    鄰居玲玲很愛發脾氣,每次去她家隔得大老遠就聽見她在吵兒子,一次她兒子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玲玲就開始發脾氣,說他兒子做事馬虎,三心二意,沒用什麼的。在一邊的我看不下去了,告訴玲玲孩子不是故意的,玲玲跟我說孩子就得罵,不吵他不長記性。媽媽愛發脾氣真的能讓孩子犯錯次數變少嗎?
  • 你是否對孩子的教育是「愛」中有「度」
    從正常的心理認知來看,沒有家長不愛自已的孩子。 歌曲「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怎麼愛你都不為過」體現了大多數中國家長對孩子(特別是未成年子女)的愛。 家長對孩子的「愛」,需要家長經常性反思,這個愛,是真正對孩子的愛,還是對你自已的愛?你的放任抑或嚴管,是否符合孩子的最大利益?你評判的標準又是什麼? 家長有時的憤怒,並不在於孩子的行為對孩子自身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而在於潛意識裡對「自我」利益可能遭到損失、自我威權受到挑戰的憂慮。
  • 孩子愛頂嘴,父母要改變教育方式,學會這3招比打罵更有用
    孩子頂嘴也不一定是壞事有研究發現,孩子在與人頂嘴的時候,可以刺激語言能力的發展,而且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也很有幫助,而且愛」頂嘴「的孩子會更聰明。在人們的常識裡,孩子愛頂嘴從來都不是一件好事,但是教育專家卻不是這樣認為的。
  • 私人遊泳池都沒有,我要這別墅有何用?
    當然,喜歡遊泳的朋友都知道,縱使遊泳有千般萬般好,但有一點,確實真的令人絕望——曬黑。好不容易在冬天捂白的膚色,一次遊泳活動後,一朝回到解放前,速度快得令人猝不及防。雖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凡事都有例外,想遊泳又不想被曬黑,要不做好防曬工作,要不考慮建一個室內遊泳池,前者需要資金,後者需要室內空間和資金。
  • 《隱秘的角落》:家庭教養方式不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有多大?
    這四種教養方式分別是從家長對孩子的接納與反應性以及命令與控制性這兩個維度考量。前者是家長對孩子需要的敏感程度,也是前文所提到的是否看到了孩子;後者是父母對孩子的控制程度,也就是給予孩子自主性的程度。第一種教養方式幾乎是中國式家庭的圖示——專斷型,虎爸虎媽。
  • 致家長:所有方式錯誤的愛,都會變成對孩子的害
    雖然可以肯定這位媽媽是愛孩子的,而且能迅速獲得支持的理由不下千萬個,諸如無奈、嚴是愛、為了孩子好......但是,我要說,凡事皆有因果,只要一個行為造成了相應的結果,都不會因為任何理由的存在而發生改變。況且,這種明顯矯枉過正的方式,與教、學、育的本質背道而馳,絕對錯誤。
  • 有要求的愛,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家長要爭做「權威型父母」
    現在,很多父母都很緊張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捧在手心裡,但是這是一種盲目的愛,如果父母真心想要為了孩子著想,就要將自己對孩子的愛變成有要求的愛,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不同的家庭對孩子有著不同的教養方式,但是每一種教養方式對孩子都有不同的影響,"權威型"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最恰當,你是哪一種呢?什麼是家庭教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