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巴克外帶杯,再普通不過,卻攤上事了!
美國一名警察 Matthew Korh 因為一杯咖啡,決定起訴星巴克(就是下面這位老兄)
事出有因,這位警察在星巴克要了一杯免費咖啡,但結果因為杯蓋脫落,紙質的咖啡杯隨即變形坍塌,咖啡傾倒而出...結果,熱飲濺到了他的腿上,造成燙傷及水泡,從而引發腸炎,最後切除部分腸子……於是這名警察要求星巴克對其支付5萬美元的賠償。
這可不是第一起事件,2010年,紐約一名顧客購買星巴克杯裝茶後遭二級燙傷,從而提起訴訟,稱茶水「過於燙」,杯子的設計「不安全」。
雖然,星巴克方面稱,類似的情況在每年40億杯的咖啡出售過程中僅發生過59起。外帶杯發生意外是極小概率事件,但誰又能保證你不是下一個「倒黴孩子」呢?
無獨有偶,早年,一位79歲的老太太在麥當勞購買了一杯咖啡外帶。當時被嚴重燙傷,傷勢達到三度的嚴重程度,做過多次植皮手術,在長達兩年的時間中難以自如行走,醫療等產生費用2萬美元。
#當心你手上的咖啡外帶杯#
從咖啡店買一杯香濃的外帶咖啡,拿著它邊喝邊逛街,或者邊喝邊工作,看上去挺時尚。但是,你是否考慮過:
(1) 紙杯會意外擠破,又或杯蓋變形造成意外燙傷?你又是否擔心,(2) 嘴巴一遍遍觸碰到咖啡杯蓋的時候,一些細菌和化學物質也已經隨著咖啡跑到你肚子裡了呢?
外帶咖啡成為國內時髦流行,但塑料杯蓋不耐熱,當心遇熱變形!
一般的咖啡、冷飲、發泡餐盒等都是使用6號聚苯乙烯(PS),建議在70℃以下使用,超過90℃就會發生變形、扭曲,有較大的塑料味,會釋放一些致癌物質,所以不能使用微波加熱或開水煮燙。
( 此數據選自:gigacircle )
每個塑料容器底部都有一個三角符號,類似於「身份證」,代表著塑料回收標誌。三角框內的數字從1至7不等,每個編號代表一種規格的塑料容器。
① 不要喝過熱的咖啡!
(此數據選自:時尚健康研究院 )
手持咖啡外帶杯時,如果使用者用力過度將咖啡杯蓋擠壓,導致咖啡杯蓋與咖啡杯身變形使咖啡溢出,將使用者燙傷。
如果只是一個光禿禿的紙杯,萬一咖啡溫度過高,會有燙傷隱患。建議給咖啡杯帶上一個咖啡外套,類似瓦楞紙一樣的材質,輕巧又能保證隔熱效果和強度。
此外,喝熱飲最好不要直接對著熱飲杯蓋喝,把杯子蓋拿走再喝比較安全。
② 怎樣挑選杯蓋?
最好選擇白色或者透明的杯蓋,不要選擇黑色的杯蓋,黑色是塑料加工中最後一個顏色,有些黑色塑料都是用車間裡邊角料製作成的,有可能是廢棄塑料。
③ 如果蓋子上沒有顯示標識怎麼辦?
有些咖啡杯蓋上沒有寫具體的標識,如果沒有也不違規,標識不是強制的。通過燃燒可判別,冒黑煙不滴油的是6號聚苯乙烯;煙小滴油的是5號聚丙烯。
④ 打開杯蓋開口直接飲用有細菌嗎?
通常杯蓋都經過嚴格消毒,打開馬上飲用沒有問題,但如果放置時間長受周邊環境因素影響, 就會讓杯蓋滋生細菌,如果杯蓋上有油墨印刷都會不衛生。
⑤ 喝熱飲不要用吸管!
用吸管無法察覺熱飲溫度,容易燙傷。吸管本身是由聚丙烯的材料製成,裡面含有色素之類的添加劑,如果溫度太高會有有害物質揮發。
⑥ 放涼的咖啡也會帶來細菌!
由於咖啡內有奶和糖分,這恰好是細菌的營養源,在你打開杯口之後,溫度慢慢降低,當降到40℃ ~ 50℃時,細菌就會大量繁殖。為減少細菌繁殖,咖啡要在2 小時之內喝完。
-【完】-
本文部分信息彙編自:時尚健康研究院 ,gigacircl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