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22 澎湃新聞

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守望於蘇州市吳中區的東方。蜿蜒清澈的吳淞江,環繞在她腳邊潺潺流淌;碧波蕩漾的澄湖,映照著她魚米之鄉的桂冠;在她東面,一小時車程就能到達國際大都市上海的虹橋機場;她西面18公裡,古城蘇州和蘇州工業園區,陪伴在她身旁。她交通便利,風情萬種,是個宜居宜遊的好地方。

甪直古稱甫裡,在遙遠的5500 年前,這裡便有先民聚居繁衍,張陵山遺址和澄湖遺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足以證明她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她的歷史源遠流長。春秋時期,她僅是一裡見方的小村落,梁天監二年(503年)敕建保聖寺,從此香火旺盛,人聲鼎沸,成為遠近聞名的集市,保聖寺的晨鐘暮鼓,伴隨她一路成長。歷經唐宋元明清,她日漸壯大,商業之繁榮,生活之富足,吳東首屈一指,真可謂「滿街魚蝦躍,筐筐蠶繭白。曉時人鼎沸,一街盡輝煌」。

甪直倩影

時光太細,指縫太寬。2500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瞬,但對於甪直,要經過多少風雨滄桑,才能從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變成今天讓人眼前一亮的模樣?遠離城市的喧囂,釣一輪澄湖之明月,攬一懷清江之波光,放牧心情,不知不覺間,她翩翩如絕世佳人,讓人心馳神往。徜徉於老街幽巷,那小橋流水,漁舟唱晚,如一幅水墨畫卷次第展開,唐風宋韻撲面而來,幻想著穿越時光隧道,與詩人陸龜蒙不期而遇,相約清風亭,開懷暢飲,縱論千古文章。

甪直水鄉

世界這麼大,何不到甪直看看?品味甪直,除了欣賞如詩如畫的景色,少不了甫裡蹄髈的濃油重醬,少不了甫裡鴨羹的清淡鮮香,少不了江南絲竹的婉轉惆悵。美景與美食相配,來去之間,讓人多了些舌尖上的眷戀。始創於清道光年間的「甪直蘿蔔」,至今已有150餘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中華老字號,普普通通的蘿蔔,經甪直人精心醬制,風味獨特,登上了大雅之堂。澄湖農業生態園的「水八仙」,清新淡雅,有利於當代人的食療養生,而生態旅遊更是人們旅遊體驗的新選項。澄東村的有機大米,晶瑩如玉,又糯又香,勾起人們對糧食的懷舊,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甪直水八仙基地,甪直蘿蔔出缸

一場美麗的邂逅,往往讓人喜出望外。1992年春,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來甪直調研,他看到這裡的鄉鎮經濟如火如荼,人們的生活水平水漲船高,農村到處是漂亮的樓房,人們淡定從容,對生活充滿了希望。甪直的景象,正是他構想的理想鄉村的情景——田園風貌依舊,村莊自然而建,三業協調發展,農業發達,工業小型輕型,沒有汙染,人口本地為主,生活設施現代,農民生活小康。

甪直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生活,充滿了底氣與靈氣,透露出無窮的潛力和活力,讓名滿天下的社會學家費孝通,心花怒放。回到北京後,他對甪直之行念念不忘,難抑激動之情,先是寫了一首小詩《訪甪直古鎮》,記錄他在甪直的所見所想,又覺得意猶未盡,隨即研墨鋪紙,揮毫寫下幾個大字:「神州水鄉第一鎮——甪直」,墨跡未乾,便特意寄贈甪直鎮政府,飽含了他對甪直的由衷讚嘆和殷切期望。

採雞頭米,挖藕圖

此後,「神州水鄉第一鎮」,便成為甪直的響亮名片,漸為世人耳熟能詳。既然是「神州水鄉第一鎮」,當然不是浪得虛名,早在1961年,保聖寺羅漢塑像就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甪直景區被批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併入選中國郵政發行的《水鄉古鎮》特種郵票,列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2003年甪直被國家文物局和建設部評定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6年5月,甪直水鄉婦女服飾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錄;是年9月,甪直被亞太旅遊聯合會、國際旅行商協會、世界華僑華人旅遊合作組織聯合會授予「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榮譽稱號;

2007年11月,甪直古鎮區古建築群被國家民委授予「中國民族建築優秀魅力名鎮」稱號;2010年8月,甪直古鎮榮獲「2010品牌中國十大品牌景區」稱號;2014年4月,澄湖生態農業園被江蘇省政府確定為省級農業示範園區……如此多的第一,如此多的榮譽,既是各界人士對她的褒獎,也讓她更加豪情萬丈。

保聖寺塑壁羅漢

甪直歷來崇文重教,唐宋便有義學義塾,元代陸德原創辦甫裡書院,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為甪直培養了無數能人志士,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學養。自宋至清,甪直陸續出了63名進士,在江南古鎮中脫穎而出,不負眾望。甪直還是文人墨客嚮往之地,自唐代陸龜蒙、皮日休之後,宋代範成大、魏了翁,元代陸德原、趙孟頫,明代高啟、沈周、董其昌、文震孟,清代李實、吳偉業、沈德潛、徐達源等名賢碩士,均與甪直結下不解之緣,為甪直人文添彩增光。

民國初年,甫裡書院改稱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吳賓若、葉聖陶、王伯祥等相繼任教,大膽創新,薪火相傳。當代甪直,一鎮出了三位院士,在全國鄉鎮中幾個可與之媲美!外來的人到甪直創業定居,甪直人到外面的世界發光發熱,正是在這樣的交融中,補了遺憾,圓了夢想。

甪直名人館,沈宅樂善堂

甪直人心靈手巧,唐朝就出現製作農具的手工業作坊。明清時期,出現了石材加工、草蓆編織等手工業,金行浜、絲行浜、石家灣這些地名,見證了當時行業的興旺。民國時期,甪直鎮領風氣之先,開辦了發電廠、碾米廠、麵粉廠等現代工業,標新立異,好一派欣然氣象。新中國成立後,縣屬企業、鄉鎮企業、外向型經濟,無不成為兄弟鄉鎮學習的標杆。21世紀,甪直鎮實施「人才強鎮、智造甪直」戰略,推行「二次創業、轉型創新」的發展之路,先後設立了甪直科技創業園和模具產業園,為新一輪的展翅高飛積蓄力量。

澄湖農業園風情

甪直是蘇州東部的商品集散地,歷來商業興盛,稱雄一方。秦漢時就出現集市,明清時期,市鎮繁華,商賈雲集,時稱郡東鄉鎮之首,是蠶繭、絲綢、大米、水產的集散地,百舸爭流,成就一處錦繡水鄉。新中國成立後,全鎮商業呈漸進式發展趨勢,形成多種商業經濟並存、多種形式經商的社會主義商業大市場。2000年後,古鎮老街、曉市路、迎賓路、海藏路、鳴市路等地段商鋪林立,連鎖超市、專賣店、各種特色小吃店鱗次櫛比,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鬧景象。日益成熟的旅遊業帶動了商業的持續繁榮,商業的欣欣向榮又充實了旅遊業的服務內涵,行業之間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為甪直鎮的全面協調發展保駕護航。

春到甪直

如果說水是甪直明亮的眼睛,那麼,橋便是眼睛之上彎彎的眉毛,眉目傳情,情深意長。悄悄往橋上一站,走過來的人面,飄過去的背影,驚鴻一瞥,思念慢慢發酵,擦肩而過便成了沒齒難忘。那悠悠長長的河道,大大小小的橋梁,閱盡了槳聲燈影和吳歌悠揚;那高高矮矮的民房,寬寬窄窄的街巷,送來迎往,忘不了的仍是那「撐著油紙傘如丁香一樣的姑娘」。若能靜下心來,漫步街頭,各式石橋便盡收眼底,連同水中的倒影,兩岸的人家,都是人生旅途的豐富典藏。清風明月,燈火人聲,多少故事已隨風而逝,而小橋流水人家,還在伴隨不老的時光,堅守歷久彌新的風尚。

進利橋

甪直古鎮牌樓上的楹聯:「古鎮遠揚名為存羅漢楊家塑,唐詩晚開照來拜江湖甫裡祠」,點明了甪直保聖寺的羅漢像出自「塑聖」楊惠之手筆,甫裡先生祠是甪直人為了紀念晚唐詩人陸龜蒙;而在古鎮甪直,陸龜蒙、保聖寺、葉聖陶、萬盛米行,是公認的標誌性符號,也是甪直從古至今一脈相承的文化胎記,具有廣泛深遠的影響。甪直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景區之一,旅遊資源豐富,遺蹟留存眾多,主要景點有保聖寺、陸龜蒙遺址、葉聖陶紀念館、甪直歷史文物館、沈宅、水鄉婦女服飾博物館、蕭芳芳演藝館、王韜紀念館、萬盛米行、水鄉農具博物館、張陵公園、水道駁岸及古橋、江南文化園、澄湖生態農業園等,無不顯現甪直的歷史久遠、環境優美、前景寬廣。

保聖寺山門今昔對比

人最美的品格是善良。甪直讓人敬佩的地方,不僅是人傑地靈,物阜民殷,還因先富起來的甪直人,總是扶危濟困,不忘回報家鄉。世事變幻莫測,難免有天災人禍,難免有貧病交加,佛云:「放下屠刀,勝造七級浮屠」,若能伸出援助之手,救人於危難之中,更是功德無量。明清時代,許自昌家族的賑饑粥廠,嚴兆麒家族的義莊,金三才家族的同仁堂,蔣德峻家族的育嬰堂,安徽人創建的徽州會館,沈寬夫家族的樂善堂,常年經營慈善事業,深獲吳昆兩地各界的讚揚。

1994年起,甪直鎮長期開展「三百活動」,即為群眾辦百件好事、扶持百名貧困戶和百名貧困學生。從而,困難家庭得到了幫助,貧困學生得以順利入學,殘障人士得到生活上的照顧。2010年推出居家養老服務,以適應老齡社會的公民需求,讓老年人真正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古鎮人家、尋常人家

甪直鎮悠久的歷史、優美的環境和深厚的人文積澱,孕育了甪直獨特的群眾文化、服飾文化、佛教文化和飲食文化。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內容豐富,特色鮮明,是漢民族服飾的傑出代表,在江南吳地民俗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體現著吳地人民卓越的創造才能。在保聖寺,在街頭,在文化園,在市民廣場,中老年婦女和年輕姑娘一起穿著水鄉婦女服飾,揮動連廂載歌載舞,成為甪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了無數海內外遊客的目光。甪直宣卷、甪直連廂、甪直水鄉婚禮、甪直山歌、甪直蒲鞋、甪直蘿蔔,這些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在傳承中保護,在保護中發揚,越來越受到公眾的欣賞。

甪直水鄉服飾

甪直是聞名中外的千年古鎮,是當地人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是向世人展示獨特魅力的旅遊勝地,對於這方土地上的文物古蹟,甪直人一向視若珍寶,就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美麗的家鄉。《甪直鎮總體規劃》《甪直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的先後出臺,甪直旅遊服務公司、古鎮管委會、東方文旅公司的相繼成立,古鎮修復工程的有效實施,讓甪直古鎮的保護與開發走上了科學、健康、有序的道路。

古鎮片區運用「保聖寺羅漢塑像」和「甪直水鄉婦女服飾」兩大國寶級旅遊品牌效應,按照文脈、水系、水鄉建築風貌三大特色,對古鎮進行多層次保護開發;新鎮片區按照「以城建鎮」理念,重點開發吳淞江商務區,全力打造模具裝備、節能環保、汽車展銷、濱江商住和總部經濟五大產業,實現綠色創新發展;農業園區圍繞澄湖農業生態園,以水稻、水八仙、水產、綠地溼地「三水一綠」為重點,建設農業小鎮、生態小鎮、綠色小鎮,打造蘇州、上海的後花園,成就宜居宜遊的新水鄉。

古鎮鳥瞰圖

經濟繁榮,社會和諧,城鄉協調,生態優良,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名鎮「甪直」,未來必將更加美麗,更加輝煌。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