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市場增速放緩併購提速 今年投融資總額約8億元

2020-12-23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受疫情影響,醫美市場今年增速放緩,增幅大幅收窄,線下醫美機構受到衝擊,不少機構陷入困局或倒閉。不過,在細分領域具有快速增長潛力或跑通商業模式的頭部企業仍備受資本青睞,今年已完成十餘起投融資事件,總額約8億元。

國海證券發布的研報指出,隨著政策監管不斷趨嚴、醫療安全意識不斷提升、網際網路第三方平臺介入,「黑醫美」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正規醫美機構有望實現突圍。

整體增速同比下挫13%,行業併購加速

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中國醫美服務市場數據顯示,預計中國醫美服務行業2020年整體增速將大幅收窄至5.7%,比2019年下挫13%,今年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預計為1518億元。2019年弗若斯特沙利文曾預計,行業收入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1893億元。

受疫情及銷售成本上漲、毛利率下滑等影響,許多中小企業難以「過冬」,行業進入大洗牌時期,醫美機構併購提速。

其中,行業龍頭企業鵬愛醫美國際今年前三季度虧損達1.58億元,仍然發起四宗收購,包括收購上海銘悅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和西安新鵬愛悅己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雲南靚顏醫療美容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韓妃4個醫美機構的控股權。

朗姿股份今年7月發布公告,將收購四川米蘭柏羽醫學美容醫院有限公司等6家醫美機構的30%股權,以實現對上述6家公司100%控股。

華東醫藥也於今年8月發布公告,擬以14.9億元收購英國醫美企業Sinclair Pharma plc全部股份,強攻玻尿酸市場。

今年已有16起投融資,最大融資額3億

與此同時,一些在醫美細分領域中明顯具有快速成長潛力或已經跑通商業模式的頭部企業也受到資本的關注。動脈橙資料庫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2020年醫美一級市場共發生16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約8億元,融資數量及總額均較前兩年有所下降,但大額融資對潛力企業或頭部企業有加碼的趨勢。

新京報記者統計,今年獲投融資的16家企業包括領健、爆發生物、AMIRO、中科微針、微適美等。其中,爆發生物在A輪就拿到3億元融資,是今年公布了融資金額的企業中,獲融資最多的一家企業。除爆發生物外,融資額超過1億元的還有領健(C2輪2億元)、AMIRO(B輪1億元)。

從獲融資的企業主要業務來看,涉及口腔業務的有3家,分別為口腔醫療器械研發商朗呈醫療、隱形正畸品牌微適美、口腔正畸生物材料研發企業瑞通生物。其中,朗呈醫療分別於今年1月和9月獲得B輪及B+輪融資,融資額均為數千萬元。

超8萬家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

「黑醫美」仍然是行業的痛點,合法醫美機構嚴重供不應求。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在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中,依然有15%(超過2000家)的機構違規超範圍經營;行業黑產依然猖獗,經過估算,全國依然有超過8萬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市面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針劑背後,伴隨著至少2支非法針劑的流通。

北京、上海等醫美市場較為發達地區已相繼出臺政策,嚴厲打擊醫美違法行為,加強監督,引導消費。逐漸興起並在疫情中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也通過平臺審核、消費者評價等方式,從側面填補監管空白,助力正規醫美機構樹立品牌。

國海證券發布的研報指出,隨著政策監管不斷趨嚴、醫療安全意識不斷提升、網際網路第三方平臺介入,「黑醫美」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正規醫美機構有望實現突圍。從醫美需求人口滲透率及人均消費額提升的趨勢看,中國醫美行業長期萬億市場可期。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影院數目飽和 票房增速放緩催生院線併購提速
    保利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近日發布公告,宣布其全資子公司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以6.8億元收購星星文化100%的股本權益。一方面票房增速放緩,一方面院線合併加速,業內人士認為,國內院線市場正逐步進入整合併購期。  電影院曾是投資熱點  在整個電影產業鏈中,電影院處於產業鏈的末端,卻扮演著重要角色:電影票房的產出來自每一塊銀幕。去年《我不是潘金蓮》上映第一天,導演馮小剛就炮轟萬達,原因就是萬達給該影片的排片少,而萬達是中國第一院線,掌握著豐厚的影院資源,對一部影片的票房影響巨大。
  • 市場增速被腰斬 監管日趨嚴苛 醫美將走向何處?
    文:胡煊與2019年多家醫美明星企業紛紛上市,引來資本狂歡相比,2020年的醫美行業似乎顯得要沉寂和艱難許多。首先,受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美行業今年的市場增速大幅放緩。根據知名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中國醫美服務市場數據顯示,因疫情影響,預計中國醫美服務行業2020年整體增速將大幅收窄至5.7%,而這遠低於2019年18%的行業增速。再者,針對醫美行業的強力監管在今年接踵而來。4月,國家八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明確醫療美容廣告屬於醫療廣告,非醫療機構不得發布醫療廣告。
  • 2020年終盤點:市場增速被腰斬,監管日趨嚴苛,醫美將走向何處?
    與2019年多家醫美明星企業紛紛上市,引來資本狂歡相比,2020年的醫美行業似乎顯得要沉寂和艱難許多。首先,受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美行業今年的市場增速大幅放緩。根據知名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中國醫美服務市場數據顯示,因疫情影響,預計中國醫美服務行業2020年整體增速將大幅收窄至5.7%,而這遠低於2019年18%的行業增速。 再者,針對醫美行業的強力監管在今年接踵而來。
  • 上半年家具零售額896億元 歐派、顧家等龍頭企業增速放緩
    ,但增速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2萬億元,同比增長8.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2019年1-6月全國家具零售額896億元,累計同比增長5.7%。
  • 財報眼|行業復甦提速,垂直醫美平臺如何打破天花板?
    財報數據顯示,新氧第三季度總收入3.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8.9%,環比增長9.1%。三季度促成醫美服務交易總額超11億元,上一季度為接近10億元。 隨著國內疫情常態化防控,上半年受到較大衝擊的醫美和健康行業逐漸恢復,主要體現在線上交易規模超過去年同期水平,活躍用戶增加,消費者信心提升。但整體來看,今年前三個季度新氧淨利潤水平較去年仍存在較大差距。
  • 保健品市場增速放緩 未來監管將越來越嚴
    到2002年之後,不少企業通過大量廣告營銷的方式貼近消費者,「雖然我們沒做廣告,但絕對從中受益了,畢竟整個市場都火了」。據行業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保健品市場規模約為1200億元,是2005年的約450億元的2.7倍,這期間市場發展的年平均增速達到13%,全球第一。同時,報告還預測,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約1800億元。
  • 熵周刊:醫健投融資熱點(4.18-4.24)|投融資|醫健|周刊|網際網路|醫療...
    本周(2016年4月18日—24日)三大關鍵詞:醫療服務、藥企併購與網際網路+。醫療服務不再是「網紅」。截止到今年4月,健康界收集到的醫療服務投融資案例在10起左右。其中除了首醫、華潤、人福醫藥、ST榮華等等外,其他資本在進入醫療服務領域明顯保持了謹慎的態度。
  • 醫美「破局」2020:頭部率先復甦 行業線上化提速
    的確,對於醫美從業者來說,今年著實「難忘」。年初,因為防疫要求,大部分醫美機構無法正常營業。加之消費者出門頻率的降低以及對財務規劃更為慎重,醫美行業收入驟降。弗若斯特沙利文此前一度預計,中國醫美服務行業2020年整體增速同比將下挫13個百分點至5.7%。
  • 醫美行業併購整合 美萊、藝星等美容醫院龍頭受關注
    醫美行業規模巨大,中國已成為全球醫療美容大國  據2017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實現產值超8000億元,行業年發展速度15%以上,而上遊企業的銷售增長迅猛,年增速超20%。  醫美正從「蠻荒期」向「規範期」過渡:優質的企業將以遠高於行業水平的增速快速成長  自2002  年《醫療美容服務管理辦法》頒布以來,國家有關部門對於醫美行業的監管日趨嚴謹,市場監管有望逐漸成熟。
  • 新氧「7年之癢」:四成收入用於營銷,用戶增速依然放緩,「顏值流量...
    販賣流量為生2019年第四季度,新氧科技總營收為人民幣3.582億元(約合5140萬美元),同比增長95.7%,超出公司此前預期;2019年全年,新氧總營收為人民幣11.516億元(約合1.654億美元),同比增長86.6%,淨利潤為人民幣1.767億元(約合2540萬美元),同比增長220.8%。
  • 醫療健康行業周報:第38周全球投融資共收錄46起,總額約95億元人民...
    (本文為鈦媒體Pro(專業版)用戶專享)「鈦媒體Pro周報」通過鈦媒體TMTBase全球一級市場資料庫,匯總國內外一周投融資事件和熱點,旨在讓投資人與創業者用戶,以時間、數據縱深鑲嵌的方式,清晰讀懂趨勢,把握投資邏輯和最新產業機會。
  • 醫美「破局」2020:頭部率先復甦,行業線上化提速
    眼下年末已至,在顏值經濟風口和疫情衝擊「交織」下,2020年醫美行業的發展到底如何?《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不少產業鏈上的企業發布的三季報顯示,行業已呈現較為積極的態勢。以新氧為例,其今年第三季度總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兩成,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約154%。
  • 更美2020醫美白皮書: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1975億元
    【TechWeb】12月29日消息,專業醫美平臺更美APP發布《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儘管今年遭遇疫情衝擊,中國純醫美市場規模仍達1975億元,佔比全球17%,有望成為世界醫美第一大國。
  • 德勤:中國醫美市場邁入產業發展成熟期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德勤:中國醫美市場邁入產業發展成熟期 來源:上海證券報上證報中國證券訊(記者 湯翠玲)德勤14日發布《中國醫美市場趨勢洞察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預計,醫美企業將從戰略上向輕醫美發展,而監管改革和重新洗牌亦將重塑整個行業格局,推動其向更高質量、標準靠攏,邁入產業發展成熟期。報告稱,隨著中國國民可支配收入穩步上揚,加上消費升級和數字營銷持續增強消費者意識,市場對醫美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加速釋放消費需求,帶動中國醫美市場在過去幾年顯著增長。
  • 海倫鋼琴營收大幅放緩 併購藝術教育公司力圖轉型
    若此次交易完成,海倫鋼琴近一年多併購藝術教育公司累計金額達到2.02億元。   而海倫鋼琴急於向藝術教育領域轉型或是因為鋼琴營收增速放緩,2019年上半年海倫鋼琴主要立式鋼琴、三角鋼琴營收分別佔公司總營收比例為76.26%、9.73%,增速分別為1.11%、-4.97%,較此前超10%增速已大幅放緩。
  • 7月份社零總額同比增長7.6%,增速較上月放緩2.2...
    商務部:1-7月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8萬億元,同比增長8.3%,較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總體運行平穩。7月份社零總額同比增長7.6%,增速較上月放緩2.2個百分點,主要是汽車銷售短期波動導致。7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企業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14.7%,增速比百貨店、超市和便利店分別高出14.0、8.7和8.2個百分點。
  • 朗姿股份2億元設立醫美併購基金 沾醫美概念股價兩月翻倍遭問詢
    2020年12月22日,朗姿股份(002612.SZ)公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2億元,作為優先級LP出資設立醫美股權併購基金,主要通過股權投資的形式投資於醫療美容領域及其相關產業的未上市公司股權。2億元設立醫美併購基金對於設立醫美股權併購基金的目的,朗姿股份表示,緊緊抓住行業發展的良好機遇,加快醫美業務的區域化布局,進一步推進構建泛時尚產業互聯生態圈的戰略部署。公告顯示,併購基金的總規模為4.01億元。
  • 邁瑞醫療市值3000億營收利潤增速放緩 能否匹配60倍PE
    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65.56億元,同比增長20.38%;實現歸母淨利潤46.81億元,同比增長25.85%。不管是營收還是利潤規模,公司均是國內最大的醫療器械生產商。進入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邁瑞醫療的呼吸機、監護儀等產品需求旺盛,投資者預期這將帶動公司2020年一季度業績高增長。
  • 盤中一度跌停,搭上醫美概念快車的朗姿股份要「剎車」?
    根據Euromonitor的統計,2019年我國美容用品及個人護理品類市場容量為4777.2億元,同比增長13.84%,10年複合增速達到10%。其中皮膚護理和彩妝市場2019年分別實現銷售規模 2444.15億元和551.89億元;增速分別為14.7%和27.4%,10年複合增速領跑行業,分別為10.62%和15.14%。
  • 零壹金融科技投融資周報:14家金融科技公司共計獲得約58.9億元融資
    據零壹數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期間(1月28日-2月10日),全球金融科技領域公開披露的融資事件有14筆,融資總額約為58.9億元(按2月11日開盤匯率換算為人民幣)。其中英國2筆,融資金額在30.6億元左右,美國7筆,融資總額在19.9億元左右;德國1筆,融資金額在7.9億元左右;中國4筆,融資金額在0.5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