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受疫情影響,醫美市場今年增速放緩,增幅大幅收窄,線下醫美機構受到衝擊,不少機構陷入困局或倒閉。不過,在細分領域具有快速增長潛力或跑通商業模式的頭部企業仍備受資本青睞,今年已完成十餘起投融資事件,總額約8億元。
國海證券發布的研報指出,隨著政策監管不斷趨嚴、醫療安全意識不斷提升、網際網路第三方平臺介入,「黑醫美」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正規醫美機構有望實現突圍。
整體增速同比下挫13%,行業併購加速
弗若斯特沙利文發布的中國醫美服務市場數據顯示,預計中國醫美服務行業2020年整體增速將大幅收窄至5.7%,比2019年下挫13%,今年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預計為1518億元。2019年弗若斯特沙利文曾預計,行業收入規模在2020年將達到1893億元。
受疫情及銷售成本上漲、毛利率下滑等影響,許多中小企業難以「過冬」,行業進入大洗牌時期,醫美機構併購提速。
其中,行業龍頭企業鵬愛醫美國際今年前三季度虧損達1.58億元,仍然發起四宗收購,包括收購上海銘悅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和西安新鵬愛悅己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雲南靚顏醫療美容有限責任公司、廣東韓妃4個醫美機構的控股權。
朗姿股份今年7月發布公告,將收購四川米蘭柏羽醫學美容醫院有限公司等6家醫美機構的30%股權,以實現對上述6家公司100%控股。
華東醫藥也於今年8月發布公告,擬以14.9億元收購英國醫美企業Sinclair Pharma plc全部股份,強攻玻尿酸市場。
今年已有16起投融資,最大融資額3億
與此同時,一些在醫美細分領域中明顯具有快速成長潛力或已經跑通商業模式的頭部企業也受到資本的關注。動脈橙資料庫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2020年醫美一級市場共發生16起投融資事件,融資總額約8億元,融資數量及總額均較前兩年有所下降,但大額融資對潛力企業或頭部企業有加碼的趨勢。
新京報記者統計,今年獲投融資的16家企業包括領健、爆發生物、AMIRO、中科微針、微適美等。其中,爆發生物在A輪就拿到3億元融資,是今年公布了融資金額的企業中,獲融資最多的一家企業。除爆發生物外,融資額超過1億元的還有領健(C2輪2億元)、AMIRO(B輪1億元)。
從獲融資的企業主要業務來看,涉及口腔業務的有3家,分別為口腔醫療器械研發商朗呈醫療、隱形正畸品牌微適美、口腔正畸生物材料研發企業瑞通生物。其中,朗呈醫療分別於今年1月和9月獲得B輪及B+輪融資,融資額均為數千萬元。
超8萬家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
「黑醫美」仍然是行業的痛點,合法醫美機構嚴重供不應求。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在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中,依然有15%(超過2000家)的機構違規超範圍經營;行業黑產依然猖獗,經過估算,全國依然有超過8萬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市面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針劑背後,伴隨著至少2支非法針劑的流通。
北京、上海等醫美市場較為發達地區已相繼出臺政策,嚴厲打擊醫美違法行為,加強監督,引導消費。逐漸興起並在疫情中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也通過平臺審核、消費者評價等方式,從側面填補監管空白,助力正規醫美機構樹立品牌。
國海證券發布的研報指出,隨著政策監管不斷趨嚴、醫療安全意識不斷提升、網際網路第三方平臺介入,「黑醫美」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正規醫美機構有望實現突圍。從醫美需求人口滲透率及人均消費額提升的趨勢看,中國醫美行業長期萬億市場可期。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