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麼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市場上對於土雞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因為土雞的營養豐富,肉質也要比其他的品種更加緊緻,口感更好,相比較平時吃的肉雞,土雞肉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還有各種營養,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歡迎,所以現在有很多養殖土雞的專業戶,但是小編在一開始養殖土雞的時候發現,土雞放養的時候的病死率是很高的,這也是很多土雞養殖戶遇到的問題,因為土雞病死率是直接關係到養殖戶的養殖收益的,所以小編今天就針對土雞養殖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給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
在養殖之前,雞的品種是非常重要的,優質的品種不僅抗病能力強,而且肉質好產蛋量也高,而且是分為肉用,蛋用或者是兼用的土雞,而兼用型雞種就是最好的,小編就是選擇的兼用型的雞種,比方說崇仁麻雞,寧都黃雞,三黃雞還有杏花雞等等,這幾個品種都有各自的優良特點,選好品種以後就是看雛雞了,小編一般都是去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地羊場,而且最好是選擇來自同一個雞場或者是孵坊的,因為如果是來自不同雞場的雛雞都是需要進行隔離觀察檢疫的,只有確定沒有傳染病之後才能合群飼養。
市場上就是有一些農場流水線養殖的雞吃的都是快速飼料,很少會有活動的時間,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雞的肉質不夠鮮美的原因了,一隻雞肉質好不好吃,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沒有放養,小編在養殖的時候不會一開始就把雛雞放出去,因為雛雞剛開始還比較脆弱,需要用一些小糧食或者是小蟲子慢慢育雛,等到一個半月左右以後才能放養到是室外,但是如果是在冬天的話,小編都會把雛雞養到兩個月再放到室外,因為冬天氣溫很低,小雞的抗寒能力不強很容易就被凍死了,但是在放養的時候可不是直接往門口一放就行了,那放養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嗎?
放養的場地也是很重要的一點,一個好的放養區域最好是有乾淨的水源,因為雞群的生長肯定是離不開水的,尤其是雛雞剛剛放養出去的時候,每天都要供應新鮮乾淨的水,否則小雞是很難長大的,距離水源比較近的話,那水的供應就有保證了,還有就是放養的地方,坡度最好是平緩一點,因為大多數養殖戶都是在山地裡面放養,如果坡度很大的話,雞群在活動的時候就會跑上跑下的消耗更多的熱量,影響到雞群的長勢,最好就是可以選擇天然林的區域,現在有很多地方都是人工林,這種林子裡面的生物比較少,雞群能夠採食的東西並不多,相比下還是天然林要好一些,小編就是選擇在自己的菜園裡面放養的,畢竟在自家的地方還是很放心的。
有很多養殖戶在養雞的時候都會選擇粗放式的飼養模式,就是每天一大早就把雞群放出去,讓它們自己找食吃,最多在傍晚雞群回籠的時候再餵一些粗糧,其實這種方式是錯誤的,讓雞群自己找食物,不僅食物是有限的,而且獲取的營養可能也不會均衡,這就會影響雞群的正常生長,延長出欄的時間也會影響產蛋量,雖然小編是在自己家的菜園裡面放養的,但是小編還是在雞自由採食的同時,適當的在雞群的活動區域放上一些飼料,因為雞飼料是養殖專家根據雞的生長特點專門配製的,營養液就會更均衡,可以很好的滿足雞生長所必需的的所有營養物質,選擇粗放式養雞不僅要注意雞群的營養均衡問題,還要注意環境,如果養殖條件很差再加上養殖戶缺乏一定的管理,那雞群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雖然雞群的放養可以很好的增加自身的免疫力,但是它們平時接觸細菌病菌的機會也就會更多,一旦發生傳染,就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瘟疫,小編在養育雛雞的時候就會注意給雞群有足夠的抗體攝入,不然之後長大之後很容易成為病雞,所以在散養的時候雞群的防疫是很重要的,放養土雞要注意的大概就是這幾點,但是小編在和同行交流經驗的時候,發現有些養殖戶覺得土雞養的時間越久賣價就能越高,其實小編不這麼認為,因為雞群長到一定的階段基本上就不會再長了,那繼續接著餵養就得不償失了,晚出欄一天就要多餵養一天,而且也不能進行下一批次的飼養,這就是增加了養殖的成本,降低了咱們的利潤,小編發現土雞基本上都是半年左右出欄,而且在節假日是銷售土雞的高峰期,所以小編都會核算好時間,正好在節假日能夠出欄就是最好的了,其實土雞的放養很簡單,只要細心一點就一定可以獲得可觀的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