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盔甲的近視眼士兵手提公文包搭車,帝王將相有了身份證,電動車上的外賣小哥穿越在宋朝街道……正在福州園美術館舉辦的「彷宋·2020陳宗光作品展」,憑藉趣味的時空錯位,吸引觀眾逛展「打卡」。
欣喜於畫作前人頭攢動的年輕人,一位當代藝術領域學者乘著開幕式致辭向老蔡道賀:「「陳宗光的『蔡』園子開始長菜了。」
「老蔡」是閩籍當代藝術家陳宗光畫筆下帶著困惑、疑惑與焦慮的普通中年男人,亦是陳宗光本人、此次「彷宋」個展的策劃者。
關於展名,陳宗光玩了個文字遊戲,看似是「仿宋」,但實際上是「彷宋」,彷徨的彷。「但如果你看成『仿宋』,那我目的就達到了。這是一種正確的誤讀。」陳宗光有些得意。
進入新世紀後,陳宗光嘗試使用動畫、裝置和多種繪畫風格,在現代世界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意象,營造一種模糊、彷徨、荒誕的觀感。
此次為何選擇宋朝?陳宗光解釋道,宋代藝術是中國古代藝術的標杆,這場個展呈現的正是自己對中國古代藝術的理解,以及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立場與突破口——在本土厚重文化的基礎之上,以新的角度與當下科技、文化等結合。
「彷宋」的前身是陳宗光去年11月計劃從北京移至福州的「老蔡製造朋友圈」展覽。這一意圖呈現在數據加持的大製造時代個體精神躁動與身份惶惑的個展,在時隔一年的等待中,經陳宗光的大膽創作,以及大量新作的加持,搖身成為宋朝與當下時空混淆的大膽夢囈。
此次展覽的另一特別之處在於,加入一批11歲到13歲的兒童創作繪畫作品,讓孩子們通過現場創作,畫出關於宋代的想像。陳宗光認為,美術館有教化的功能與義務。他樂於看到,「即使以後不從事當代藝術,孩子們也能從中汲取到很多養分」。
展覽現場除了裝置和架上作品,陳宗光還創新地展出「彷宋」概念短片。在展館內,陳宗光特意闢出一間暗房,以影像的形式,將足球場、外賣小哥、摩天大樓等現代場景與宋代元素詼諧共處。
動畫專業出身的陳北歐為短片提供技術支持,「負責讓人物動起來」。此次展覽是陳北歐與父親陳宗光時隔五年的又一次合作,他發現,不同於以前一幅畫中隱藏大量信息的晦澀,這次展覽「更淺顯易懂」。
對此觀點,陳宗光不可置否。他自我總結,以前創作「老蔡」時,表現手法比較小眾、個人化,這次儘量讓語言方式與當下流行文化發生關係。
「用一種我不太熟悉的方式和材料」創作,除了「想著要落地」,尋找個人藝術發展的意外驚喜,陳宗光的意圖更在於,「用更有意義的嘗試,推動福建當代藝術前進」。
「98(福州)亞太地區當代藝術邀請展」1998年在福州舉辦,29位藝術家用作品展示了南方藝術的崛起。作為那批藝術家中的一員,如今已逾六載的陳宗光仍圍繞著創作,辦展,教學,找投資而忙碌奔波,專注福建當代藝術的發展。
陳宗光直觀感受到,這兩年,福建當代藝術的土壤正冒出好苗頭。此次備受年輕人關注的「彷宋」個展即是很好的例證。他認為,這得益於大眾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度的增加,當代藝術本身是和歷史發展是同步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大家對當代藝術不再陌生。
「將來世界是年輕人的。」陳宗光直言,想推動福建當代藝術,用的方法必須和這個時代同步,「用更符合流行文化的表達方式,讓作品年輕化。」
園美術館近幾年招攬來包括杜榮坤在內的9名駐館藝術家,被認為是福州市當代藝術「重鎮」。鮮為人知的是,這些人「多是老蔡拉過來的」。杜榮坤是陳宗光大學任教時的學生,他稱讚這次展覽給福州的當代藝術呈現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激勵大家努力把當代藝術推陳出新。
「他點了火苗,讓我們去成長。」杜榮坤說。
文並攝影/彭莉芳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內容來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