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去烏鎮的人,都想尋點生活本來的樣子。春節的烏鎮,有江南小鎮人家過大年的熱鬧。水上年市、烏鎮水燈會、祭年神、福綠壽巡遊、拉洋片、打年糕……當你樂此不疲地沉浸在各式各樣的民俗活動中,這才是過年本應該有的樣子。
除了熱鬧的活動,對中國家庭來說吃一頓團圓的年夜飯是格外重要的。無論是在民國特色的民國時代特色主題餐廳,還是在京杭大運河旁的望津裡老運河中餐廳,在烏鎮中吃年夜飯,除了能滿足味蕾,與江南水鄉美景的結合,也會讓年夜飯變得記憶猶新。
當然,這桌值得記憶的年夜飯更是值得精心製作。烏鎮景區的各位大廚早早便開始了菜單的制定、菜品的試驗,既要是能體現當地特色的地道菜餚,還要保留舊時光的元素和傳統,更要創新創意,符合家中老少的口味。江南人家傳統醃製的蹄髈、醬鴨、鹹魚紛紛現身餐桌,重溫記憶中兒時的年夜飯。
感受烏鎮的晨與夜,看見生活原來的樣子在烏鎮過春節,除了會迷戀上那裡的年味兒,還會迷戀上那裡的清晨和夜晚。當天蒙蒙亮的時候,從水柵欄跑步到升蓮廣場,沒有更多的人,只有朝陽默默地撫過石橋、流水、馬頭牆……守護這座呼吸著的千年古鎮。水鄉清晨的寧靜會讓你感動。
在烏鎮冬日裡,誘惑你爬出被窩的除了久違的放空,還有生活的煙火。早上9點前,提著菜籃子,隨著本地居民和其它遊客的腳步,向著水市口街走去。到了西柵水上集市,你會發現自南向北,農戶早已將自家的「好物」展示多時。挑選些農戶自種蔬菜和水果,再淘幾件喜愛的傳統小玩意兒,逛累了在早市上吃吃鍋貼和早起出來喝早茶的當地大叔們聊聊天,在最貼近當地人生活的地方,體驗真實的水鄉風情。
從早市出來,如果太累便可以隨意找一家沿河的咖啡屋或甜品店,看書發呆。如果精力尚可,則可以去昭明書院、烏鎮老郵局、水上戲臺、白蓮塔……感受烏鎮傳統民俗文化。不用特意規劃路線,每個景點周圍都不會讓你餓著肚子。無論是小吃還是本地菜餚,盲選都不會錯。
烏鎮的夜不能錯過,吃過年夜飯後,一定要再重新看看這個小鎮。當月光灑向西市河,船夫一左一右的劃著搖擼,小鎮又靜起來了,無論你站在任何一個橋上,沒有更多的人,只有月光、波光和枕水民居,這是屬於你和小鎮對話的時間。此外,你還能欣賞到一年一度的烏鎮水燈會,樣式豐富、美輪美奐的燈組與西柵美麗的夜景相映成輝。
帶著孩子,親近自然,看見大地原來的樣子趁著過年,再過上幾天當地人的生活,可能是一場旅行最好的方式。帶著孩子下地收菜、池塘釣魚或者在麥地旁放放風箏,在烏村,能實現過上幾天「村裡人的生活」的願望。緊鄰西柵500米的烏村,是一個緊依京杭大運河而立的江南村落。有別於名氣更勝的烏鎮西柵,偏於一隅的小村落顯得更為氣定神閒。
烏村有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老建築,房前屋後田間農舍,保留了江南村落的原始肌理,還原了江南農村稻作人居環境。這裡有著大片的農田,錯落分布著許多原生態的農居,有過鄉村生活經驗的人,會在這裡找回許多回憶。如果沒有的話,那真的可以好好體驗一下幾乎被人遺忘的農耕生活。
傳統並不意味著落後,烏村現代化設施設備齊備,除了原生的自然風貌,大型童玩館、無邊稻田泳池、健身房等一應設備俱全。村裡還有186間組團客房。從漁家、磨坊、酒巷,到竹屋、桃園,組團名稱與主題定位均來源於以前生產小隊的生活,住進其中,甚至還能嗅到木質家具散發出的清幽恬淡的馨香,仿佛將你一秒帶回了鄉間農家。
考慮到兒童的特殊需求,烏村內的客房可提供兒童浴袍、浴盆,兒童拖鞋,兒童洗漱品,兒童故事書,嬰兒床,擋板,坐便器等,更有家庭房,複式套房限量特供,細節讓來的人願意久住下來。
早晨,當太陽還沒有完全升起,小草的葉子還掛著露珠,你和孩子們伸伸懶腰,就可以提著竹籃、拿著鋤頭出發啦。不同季節,田裡有不同的農活。你也可以讓孩子在CCO(熱誠的文化創造者)的帶領下,參與到如比如拔河、親餵動物、手加工製作等一系列趣味又好玩的項目裡。
當腳踩在土地上,手可以摸到大自然,還有最本真的民俗風情,這是我們嚮往的年味,也是過年本來的樣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