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交足各部門布置的材料、表格,村裡每年至少要花3萬元複印費,花去村集體年收入的一半……這是基層幹部向半月談記者傾訴的煩心事,其中反映出的「折騰式指令」問題尤其需要引起重視。
1
複印機「胃口」大
在中部地區某財力弱縣,一位幹了25年的村支部書記向半月談記者倒起苦水。這位書記說,這些年黨和國家政策好,以前讓人發愁的農民負擔、子女教育、看病報銷等老問題已大大緩解,「報材料」「填表格」的一攤事倒成了村幹部的心病。
這幾年,有關表格報送的指令和要求明顯多了起來:一是填報種類多,綜合治理的、村集體經濟的……幾乎每項涉農工作都常有上報要求;二是填報要求細,材料要總結到位,字體字號行間距都有明文規定;三是填報標準高,一般都要求一式兩份、三份,電子版和紙質版同時報,時間還催得緊,有時上午布置,下午就要報。
「村幹部大多是『泥腿子上岸』,寫材料、搞電腦就是『趕鴨子上架』,這些年沒少加夜班。」這位老支書說。
他講述了一臺複印機「吃」掉村集體半年「糧」的故事:村裡以前整理材料都是村會計拿到鎮上小店去複印,隨著上報的材料越來越多,村幹部一商量,決定趁著村集體經濟還有點錢,買臺複印機,一來省點複印費用,二來省得成天往鎮上跑。
可沒想到這臺複印機「胃口」挺大,每年複印的材料、表格如小山一般,光複印紙就要買幾十箱,加上買墨盒的錢及設備維修費,一年至少要花3萬元。村幹部一算嚇一跳:村集體一年好不容易才攢6萬元,一下子就讓複印機「吃」掉一半!
讓老支書鬧心的事還不止於此。他帶著半月談記者到村裡轉悠,但見田間地頭、村頭村尾標牌林立:城建水利部門在村裡挖條溝,要村裡立一塊「此處水深」告示牌;電力、電信部門在村口拉根電線,也要村裡立一塊「有電危險」警示牌……村幹部頭頂上「神仙」多,個個得罪不起,一道命令下來,村幹部就要花時間、花精力製作各種「有些用處」和「大多沒用」的標牌,巴掌大的村子要立二三十塊牌子。
「村幹部不是哪吒、孫悟空,沒有『三頭六臂』,也不會『七十二變』,成天疲於應付指令,哪裡還有精力幹正事。」這位老支書說。
2
社區標牌「變身」快
在走訪中部地區某中心城區的一些社區居委會時,一位有10多年基層工作經歷的社區幹部向半月談記者講述了社區標牌「變身記」。
在剛剛裝飾一新的社區居委會辦公小樓內,她介紹說,社區日常工作共有45類之多,需要直接打交道的上級部門有20多個,幾乎每個部門在社區狹小的辦公場所內都要「掛牌設點」。簡單點的就掛個牌,複雜點的需要單獨騰出小房間作為活動場所,購買活動設施,張貼宣傳畫、標語,搞一些文化類的裝飾品營造氛圍,社區辦公室牆壁上曾掛過二三十個牌子。
以前,標牌都貼在牆上,上級各部門工作重點和要求一變,牌子內容就得換新的。社區幹部只能把原來的標牌鏟掉,重新貼牌。久而久之,每面牆壁都留下「傷痕累累」的印記。
辦公室裝修之後,大伙兒想了個辦法:把標牌換成「活動式」抽插標牌,底座固定,名稱可以隨時更換,哪個部門來檢查,就插哪個部門的標牌。
如果只是簡單換個牌還好,一些活動場所的裝飾牆每次都得請廣告公司重新設計製作,一年下來也得花一筆不小的費用。最近,大伙兒從附近社區學來了「新經驗」,即改用磁性材料作為宣傳欄的底板,再統一設計些通用的藝術造型,如花瓣形、心形等。這樣,就算不同部門來檢查時,底板也無需更換,只要直接把相關文字和圖片換一下就行了,連設計都省了。
「上級部門五花八門的指令和要求多,這些對策也是被逼出來的。」這位社區幹部說,多數標牌只是平時掛在那裡做做樣子,一些場所一年到頭也沒人去搞活動,純粹是應付上級檢查之用。社區打算有針對性地提供一些家政、文娛、社區養老等居民需要的服務,反而沒有活動場地了。
基層幹部反映,部分地方官僚主義作風沒有得到遏制。尤其是行政經費壓縮和公車改革之後,一些幹部坐在辦公室而不深入基層一線,機械地把上級文件層層下達。「指令式」「電話式」辦公,造成基層指令接不停,工作沒人幹。
來源: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