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弋
編輯|張碩
不是所有的共享充電寶都能夠放心使用。
短短一根數據線,甚至可以被用來竊取用戶的隱私數據。這或許是許多消費者尚未注意到的數據安全隱患。
近日,公安部網安局發布了一則提示「共享充電寶陷阱」的視頻,視頻所提的數據洩露問題給不少消費者敲了警鐘。據官方提醒,部分充電寶不僅可能存在質量隱患,還可能被不法分子植入「木馬」程序,導致手機裡的通訊錄、文本信息甚至照片、視頻等隱私數據洩露。
據上海市公安局網安總隊介紹,包括火車站裡叫賣的滿電充電寶、掃碼免費送的充電寶,甚至商場裡的部分可租賃移動電源,均存在這樣的安全隱患。便利的背後存在隱私「黑箱」。
警方也向公眾提醒:「不要隨意領取和購買來歷不明的移動電源,如有需要,請選擇正規產品;連接移動電源時,如彈出是否『信任』提示,請保持警惕。」
對於植入「木馬」程序導致隱私洩露背後的原理,多位行業專家向AI財經社表示,「是否允許連接至本臺設備」,這一選項成為部分共享充電寶的安全隱患所在。如果消費者同意授權,「木馬」有條件將手機數據自動傳輸到指定伺服器,用戶的信息安全難以保障。
數據隱私問題凸顯
實際上,共享充電寶的隱私安全問題早已被關注。2017年時,就曾有「充電寶將木馬植入支付寶」的相關報導。報導稱,被動過手腳的充電寶與行動裝置連接後,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該設備,「不用密碼也可以轉錢」。
12月7日,就公安部網安局所提到的「木馬」,貴州大學副教授、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籌)辦公室主任陳玉玲向AI財經社解釋稱,「木馬」是一類特殊的病毒文件,同計算機網絡中的遠程控制軟體有一定相似之處,通常通過「偽裝」自身來吸引用戶下載執行。
「木馬」為何能入侵?其中,USB調試模式及與其相關的設備連接、數據傳輸,是部分充電寶竊取隱私信息的關鍵。
USB調試模式是安卓提供的一個功能。開啟USB調試模式後,可在計算機和行動裝置之間複製數據、在設備上安裝應用程式等。
不法分子即從中尋找到可乘之機。「若開啟USB調試,用戶的設備容易遭遇惡意程序。」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AI財經社表示。
「拿到這些權限以後,手機在對方面前幾乎等於『裸奔』」,金融科技行業專家張鯤向AI財經社表示。對於這些「不懷好意」的充電寶,張鯤補充稱,「如果開了USB調試,那對方可以在你手機上安裝任意App了,包括木馬。拔掉線也沒用,手機已被控制。」
從實際使用來看,用戶尤其需要警惕「是否允許連接至本臺設備」的彈出窗口。陳玉玲向AI財經社表示,如果「木馬」被允許進入手機後臺,當消費者同意「連接至設備」時,「木馬」有條件將手機數據傳輸至指定伺服器。
除了安卓的USB調試模式外,Apple的iOS系統同樣存在被「入侵」的風險。那麼有何措施可幫助防範隱私信息洩露?張鯤表示,「iPhone首先不要越獄,其次不要點擊信任。」
「不要點擊信任」、「不要允許連接」、「有條件的話還是自備充電寶」,數據安全問題之下,用戶對公共場所內租借/出售的充電寶的信任打了折扣。
依賴企業自律
在官方提及的三類充電寶租借/出售場景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商場裡的部分可租賃移動電源」,即通常所說的共享充電寶。
自2017年至今,共享充電寶業態經歷了融資風口、「百電大戰」(近百個共享充電寶品牌爭奪市場)、玩家減少、集體漲價,現成為共享經濟中少有的仍存活的樣本。
如今,在各大商場、餐飲等高頻消費場景中,各品牌的共享充電寶租賃設施比比皆是,為消費者解決緊急充電的需求。
共享充電寶企業如何索取用戶的數據權限?AI財經社試用的多個共享充電寶品牌均要求用戶開放位置權限、攝像頭權限,以尋找附近充電寶、掃碼租借充電寶,部分品牌還會在進入界面內向用戶申請「剪貼板」權限。
除了位置、相機權限外,由於各品牌的租借入口多為支付平臺內的小程序埠,用戶在支付平臺內的部分個人信息,包括信用評估結果、手機號碼、使用頻次、瀏覽記錄、交易習慣等,可能被收集。
此外,AI財經社注意到,部分品牌的隱私條款展示位置並不突出。
有了前文所述「『木馬』盜取信息」的例子,消費者對共享充電寶的安全性更加警惕。據AI財經社觀察,對於共享充電寶運營方來說,背後的數據安全保障措施一定程度上依賴企業自律。
針對隱私數據安全問題,12月7日,怪獸充電的工作人員向AI財經社表示,「我們的數據線是沒有數據傳輸能力的,只能用來充電。」該工作人員稱,「用戶的充電訂單都是會享受隱私保護」,並強調其充電寶查詢不到用戶手機上的數據、無法讀取用戶的數據。
另一家共享充電寶企業小電充電則在回答「小電充電是否安全」時表示,設備只能傳輸電力,並不支持數據傳輸,因此無法獲取任何手機信息。
而對於「竊取數據的充電寶」,一種業內觀點是,儘管技術上有通過充電寶竊取數據的可能性,但製作這種充電寶需要不小的成本。
某共享充電寶品牌的董事長在社交平臺上回答安全問題時就曾表示,「一個共享充電寶你不還也才99塊錢。做一個竊取數據的充電寶成本遠大於此。更何況是批量幾十萬個充電寶投放到市場上。」
不過,保護數據安全應為網際網路企業的責任,這種觀點似乎有因果倒置之嫌。
「社會應該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向AI財經社表示,通過形成行業自律組織等方式加強監督。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