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風的凜冽阻擋不住泉城大地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持續升溫的熱潮。回望2020年,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諸多工作與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契合相通。他們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強化規劃引領、要素保障、生態修復、風貌塑造和改革創新,為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供了堅實支撐。
聚焦新定位新要求規劃引領走在前面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後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有一條鮮明的邏輯主線,即「三個新」——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一年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聚焦城市發展新定位新格局,加快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落實「新十字方針」,開展「東強、西興、南美、北起、中優」——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策劃研究,發布了《城市發展新格局之「中優」—近期重點打造片區和項目行動方案》,作為實施「中優」戰略部署的行動指南;重點片區規劃方面,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空間戰略研究完成國際方案徵集,編制了齊魯科創大走廊規劃,完成了中科院電工所、理化所、空間應用中心等項目選址,方案設計和項目審批;啟動了黃河南岸高質量發展戰略規劃及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方面,啟動了國土空間綜合交通戰略規劃、國際內陸港「四港聯動」交通規劃研究,完成了國際機場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穩妥推進村莊規劃編制,組織完成全市城鎮開發邊界外4235個村莊分類甄別,形成村莊布局規劃初步成果,編制完成村莊規劃170餘個。
要素跟著項目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
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土地要素的強力支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堅持「土地跟著項目走」,報批建設用地5.5萬畝,供應土地6.6萬畝,妥善處理好規划過渡期內「兩規」一致性問題,有力保障了四大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鏈條、重大產業集群項目用地;堅持「增存掛鈎」機制,處置完成批而未供土地2.7萬畝、閒置土地7670畝,鼓勵企業通過自主、聯營、入股、出租、轉讓等方式實施低效用地再開發,健全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督促6837畝供而未用工業用地開工建設;出臺了疫情防控期間用地和規劃服務保障12條措施,支持工業強市發展戰略的15條措施,支持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的9條措施,拓展「標準地」、「標準廠房」、新興產業用地新模式,全方位提高土地要素供給質量和使用效益;出臺了濟南市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二級市場管理辦法和交易規則,搭建了二級市場交易平臺;研究制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配套政策,促進土地循環和節約集約利用。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生態保護修復格局
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完成濟泰山脈一體化規劃、濟齊溼地一體化規劃、濟南市綠道網規劃和濟西溼地修建性詳細規劃,啟動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生態保護規劃、黃河生態風貌帶規劃編制以及雪野片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專項規劃;基本完成了國土「三調」初始調查和統一時點更新調查工作,摸清我市自然資源家底;加強耕地佔補平衡,開展了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問題整治,制定了「田長制」工作方案,堅決守住了基本農田和耕地保護紅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修復,制定濟南市破損山體整治工作方案,加快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完成了礦山復綠32處、關停露天開採礦山恢復治理107處,完成了土地礦產衛片執法監督檢查任務。
提升城市品質塑造城市特色風貌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造就了濟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認真落實《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大力推進歷史風貌區保護更新,頒布了《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編制完成了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要素圖冊;完善了城市色彩專項規劃、建築設計導則,完成了城市綠道網規劃;開展了千佛山北廣場景觀設計、中央商務區西區城市設計,深化了小清河兩岸、濟南火車站地區城市設計,完成了新東站核心區、濟鋼片區城市設計,著力打造有記憶、有特色、有風韻的品質城市。
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謀紅利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今年以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探索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讓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其中,濟南市不動產登記服務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國家標準驗收,實現了不動產登記「零資料辦」「不見面辦」「交房即辦證」,榮獲山東省第二屆不動產技能競賽團體一等獎,包攬個人賽3個金獎;建成了智慧濟南時空大數據平臺,成為自然資源部成立後第一個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試點城市;先行先試開展土地儲備資產負債表編制工作,明確土地儲備資產、負債內涵,探索價值核算方法,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驗收,形成濟南經驗並在全國推廣;建立規劃、指標、徵地、供地、審批、登記「六維一體」服務體系,推行不見面審批和容缺審查機制,提升規劃用地「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效能,實現「徵地即供地、拿地即開工」。
用黨建促服務同向發力創佳績
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幹事創業,上下同欲者勝,勠力同心者贏。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發揮黨建統領作用,開創自然資源和規劃事業融合發展新局面。建立以「熱點關注+會議精神+業務專題」為主線,以交流討論為常態的「1+3+ N」理論中心組學習模式;開展局機關「黨建+業務」雙融合「五個一」學習活動;組織開展「轉作風、提效率、優環境、樹形象」爭創人民群眾滿意的模範機關活動,以黨建引領促中心工作開展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5月,榮獲濟南市「五一」勞動獎狀;集中開展「解決問題送服務 全力衝刺四季度」活動,班子成員帶隊到16個區縣(功能區)上門服務、解決問題115項,有力地發揮了服務保障和支撐作用。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永斌表示,2021年將對標對表「十四五」時期新形勢新要求,加強高水平管控,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聚焦高質量發展,打造資源要素保障新體系;構建高品質生態,描繪濟南山水交融新畫卷;塑造高品位風貌,打造宜居宜業城市新家園;建立高效率機制,跑出便民利民服務新速度,為加快建設黃河流域中心城市提供更加有力的服務、保障和支撐。
原標題: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規劃引領走在前面 要素保障走在前面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