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婁曉晶
「做飯兩小時,吃飯5分鐘。」
在這個工作時長996甚至007的時代,年輕人們不是公司有食堂可以解決一日三餐,就是點外賣也30分鐘就能到家,一座城市的「餐廳必吃榜」距離打卡完畢也還遙遙無期——獲得一頓飯的途徑愈發便利,如果不是因為疫情給當代生活按下了暫停鍵,「做飯」這件事幾乎不會走上年輕人們的每日事項清單。
在創業公司做運營工作的 May 買了一款多功能的網紅「摩飛鍋」,可以用來煮火鍋、烤肉、煎吐司。這款電火鍋在買回來新鮮了兩個月後已經被閒置,由於疫情宅家才又被搬了出來。
May 的朋友香芋給她發來了自己研發的叉燒肉菜譜,看上去並不複雜,她準備也試一試:「在網上買叉燒醬和梅花肉(豬肉),用冰箱醃製過夜或者兩天,把肉倒入摩飛平底鍋,燒乾一下水汽,澆上叉燒汁,再用錫箔紙包上,放在深鍋裡蓋上蓋子,用中火燒30分鐘,搞定。」
據京東數據,今年春節期間,烹飪鍋具線上成交額同比增長了6.4倍。「多功能鍋」更是銷量大增。小熊電器的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生活,在疫情期間,小熊的多功能電火鍋2月淘寶前臺銷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倍以上。
雖然已經聽聞過「電飯煲蛋糕」等使用普通家用電器製作出的神奇料理,但是這些真正標明了「多功能」的鍋具則像一把瑞士軍刀,兼具各類功能,如炒菜、煎烤、火鍋燉煮等——雖然消費者未必能用到全部功能,但是這並不影響品牌們紛紛推出全家桶式的一體鍋,希望成為你廚房裡最重要的那隻鍋具。
這些多功能的鍋具因產品的功能和定位不同形成了各種價位,有萬元的美善品料理機,也有千元左右的九陽炒菜機器人、摩飛、Bruno、九陽品牌的多功能電火鍋和百元級別的小熊多功能電火鍋,匹配著不同場景下的不同需求。
美善品的料理機可能是你能買到的最貴的鍋,它也想成一隻「什麼都能做」的鍋。
在美善品官網上可以看到,其最新發布的TM6料理機的介紹中描述這款機型「集眾多廚電功能與一身,可替代大多數廚房電器和用具」,集合秤重、混合、切碎、研磨、揉面、調合、蒸煮等等20多種廚電功能。
在菜譜網站上或了解過美善品料理機的人口中,美善品的料理機總會以擬人化的「小美」的名字出現。全職太太 Elvia 曾經觀摩過美善品的線下體驗課程,發現只要把各類食材的份量精準地量好,配上美善品的內置菜譜晶片或更新版的網上菜譜,就能自動炒出口味不錯的家常菜。想要進一步做些揉面、發酵的高階操作,美善品的料理機也可以實現。
然而她家的7位成員總是眾口難調,可能買一臺機器還是不如家裡那位會做東北菜、四川菜、油潑麵臊子麵的做飯阿姨。「我覺得地道的中國菜可能還是不能完全照書本來,因為地道的中餐還是非常講究火候,比如該爆炒、清燉、文火煮的,少一點都會差些味道。」
不過,當初帶 Elvia觀摩體驗課的二胎媽媽已經購買了第二臺美善品,幫她解決家裡四口人的一日三餐。而Elvia也有位朋友移居國外,購買了一臺「小美」在家做飯——這位以前只會用醬油拌米飯的朋友,現在能在異鄉做出中餐,滿足小兩口每天的飲食需求並且節省外食的開支。
而除了經營家庭,疫情期間復工往辦公室帶飯的需求,讓另一部分年輕人在尋找簡單製作便當的解決方案——如何可以節省做飯的時間,最好還可以無煙操作。
以豆漿機、酸奶機等小廚電先入駐了許多年輕人廚房的九陽也推出了一系列智能炒菜機器人,主打「30分鐘做好一桌菜「:不需要在廚房,就能自動實現爆炒、紅燒、煲湯、悶燉、烹煮、火鍋等功能,製作西蘭花蝦仁、西紅柿炒雞蛋、魚香肉絲等一桌家常菜。
「這款炒菜機器人主要依靠『三點控溫技術』避免炒菜過程中產生的油煙;此外擁有九陽自主研發的雙翼攪拌鏟,配置了高轉速電機,所以能夠實現自動翻炒;同時,炒菜機器人內置了許多食譜,可以勝任大多數家常菜。」 九陽炒菜機器人的產品經理對界面生活介紹說。
而對於更多沒有家庭負擔的年輕人來說,一款在周末或聚會時能做出幾款當下最想吃的食物的鍋具可能更在他們的選擇範圍之中。
和一隻美短貓一起居住、在音樂行業工作的何伊在疫情期間開始自己做飯。對她來說,一邊聽著一首老歌一邊做飯是一個令人享受的過程:用春筍和火腿燉上一鍋慢慢入味的醃篤鮮,是一件專屬春日的儀式感。
做飯次數多起來後,家裡的炒鍋已經無法滿足她做各種菜譜的需求。何伊考慮入手一隻多功能鍋。她並不太需要「幫你炒菜的機器人」,只是希望能在廚房有限的空間裡,用最小的鍋做出最多種的菜。
何伊在抖音上看到了「黑科技」涮烤一體鍋,這個可以同時吃烤肉和火鍋的特別功能再加上日常的烹飪功能,基本符合她對一隻鍋的實用性要求。她準備再綜合對比看看幾款各品牌多功能鍋的體積大小、性價比和功能性來購買一款。
小熊火鍋燒烤一體電烤爐
同時涮、烤的功能雖說是「黑科技」,但是其實只是把一口鍋分成了兩個區域同時加熱。「嚴格來說,電火鍋的核心技術門檻並不高,因此基於用戶的使用場景和痛點看來,對電火鍋的產品體驗的優化會更加重要。」小熊電器的相關負責人對界面生活說。在功能上,熱門的多功能電火鍋的「科技含量」似乎不如「貼近生活」或者「搞懂消費者」更為重要。
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年小家電行業研究報告》中調查顯示,74%的中國廚房料理小家電用戶喜歡烹飪,從需求來看,質量好(92%)、無油煙(89%)和應用場景多(88%)是中國廚房料理小家電用戶最強的三大需求。
相比傳統的鍋具,多功能電火鍋自帶的控溫功能幫助這些剛走進廚房的年輕人掌握火候,不容易糊鍋,還兼具火鍋、燒烤、燉煮的功能,可以更好地享受下廚的快樂。同時,在「懶人經濟」的背景下,對於居住空間有限、時間緊張、不想在清洗上花費太多時間的年輕人來說,分體設計與不粘塗層功能也非常人性化,可以解決傳統鍋具的清洗痛點。
此外,年輕人需要涮烤一體、鴛鴦鍋、一人食的個性需求,讓同一品牌會推出不同大小、不同分區的電火鍋來滿足細分市場的需求。
「吃飯」是重要的,但是「做飯」本身以及做完飯拍照發朋友圈的瞬間,也非常重要,這象徵著一種對生活的珍視——而有一些鍋具,則是整個儀式的重要道具或配角。
作為一隻鍋具,多功能鍋在工業設計美學上的追求已經進入了生活方式的領域。小熊電器的相關負責人在電火鍋品類中針對年輕用戶調研發現,多功能與高顏值是他們對於電火鍋的核心需求,在容量的選擇上比較傾向於中小容量、收納性強的產品,這是由家庭結構小型化、居住空間小型化、居住流動性等因素決定的。
相比購買冰箱、洗衣機時的高品牌依賴,廚房小家電的品牌和工業設計緊密相連——當消費者調研電火鍋時,會發現設計帶來的「顏價比」在各類評測中成為一項重要因素。
許多電火鍋都採用方形設計:方形不僅在佔同等面積收納的情況下容量更大,似乎也在說「和傳統的圓形鐵鍋不一樣,我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新品類,是一款即使不用放著當背景也好看的家居小物」。
不同的品牌會具備不同功能的烤盤,但都會一層一層疊加收納為佔地面積只有A4紙大小的盒子——這讓人想起那些「引起舒適」的日式收納指南。
貼近中國消費者生活的細節也很重要,功能上的區別可以影響消費者購買的決策。在金融行業工作的海娜新近購買了國產品牌「適盒」的多功能鍋,她在小紅書上看到了日本品牌 Bruno 的多功能鍋後被種草,但最終選擇了與Bruno造型相似、只是帶有玻璃蒸籠而非塑料蒸籠的適盒。
在造型之外,多功能鍋的「顏色」也成為了工業設計的主戰場,除了針對傳統家庭的紅色、褐色外,圍繞年輕人的審美,多功能鍋還會有米黃色、粉色以及「復古雲杉綠」等在家居配色中常見的「網紅色」。
May 買的就是一隻「復古綠色」的摩飛鍋,顏色非常上相,與其說是廚具,更像是一款提亮家庭配色的家居產品,這讓她「做完飯一定會發朋友圈」。但是在使用了一陣之後,她開始覺得「綠色只適合白色桌面」,會更建議之後再「入坑」的朋友購買紅色、白色這樣更百搭的顏色。
不少生產多功能鍋的品牌還注重「萌系」的設計風格,以此打動多功能電火鍋品類約60%的女性消費者:九陽的多功能鍋和韓國品牌 line 合作了布朗熊聯名款,而 Bruno 鍋蓋上的小動物手柄也成為了女性用戶心中的「加分項」。
九陽 x line 布朗熊聯名款
而同樣「生活方式化」了的,是廚房料理小家電們的推廣渠道。相比在線下家電城買回一臺廚房用品,和你也許會種草戴森新出的直發器的方式一樣,你更有可能在抖音、小紅書或B站上認識一款「網紅」多功能鍋。
在長至10分鐘、短至幾張圖的「測評」或「開箱」等「場景化電商」裡,一隻鍋和一支口紅一樣,都承載著更輕盈、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想像,或淺或深地植入了消費者的心智。購買一隻多功能鍋,相比以前不愛做飯的自己,就像是完成了一次「生活方式的升級」,成為了「更好的自己」。此外,直播帶貨模式的興起,也幫助多功能鍋這樣的新品類加速滲透。
這次疫情大幅增加了消費者在「家庭」場景中所逗留的時間,激發了生活類小家電的需求。家居平臺「好好住」在2020年3月發布的《家裝消費信心摸底報告》中顯示,在疫情期間,有15.82%的被調查者認為家裡缺少」提高廚藝的廚電「,而「重新規劃廚房」則成為了關於家的新需求。
然而,和其他令人在社交平臺令人瞬間沉淪的生活方式一樣,賣家秀和賣家秀之間總有一道鴻溝,生活方式更像是美好想像,而非剛需痛點的「解決方案」。在界面生活的調查中,多功能鍋已經「閒置吃土」也是經常出現的關鍵詞。
作為「簡易版」廚房的多功能鍋功能「大而全」,可以滿足在特定的高頻做飯期間烹飪多種料理的需求。但是,相比「專鍋專用」,多功能鍋每樣都能做,但是各式功能都還有需要完善之處。
比如,相比傳統鍋具,使用多功能電火鍋燒水很慢,「電火鍋的煎鍋加熱很快,早上煎個快手吐司很方便,但是想用陶瓷深鍋燒開一鍋水燉點湯要等很久」。而電火鍋的燒烤功能如果不是在廚房使用,還是會有油煙味道。
此外,回歸做飯這件事的「終極目標」——好吃,如果想要完美還原一道媽媽做的家鄉菜,何伊還是「會用普通的大鐵鍋爆炒,才能有那種原味」。
而預設自己在疫情期間會高頻做飯的消費者,在疫情過去之後,也許也會回到外賣生活中。美團外賣的《餐飲外賣復工消費報告》顯示,復工以來,外賣商戶數、訂單量、交易額等指標呈現穩定上升狀態,三成商家外賣單量超疫前。
在疫情日趨平穩後,這隻「買了生活就會更美好」的鍋是會依然被頻繁啟用嗎?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真的已經從客廳進入了廚房,可以讓一隻鍋深深浸入我們的生活了嗎?
也許只有等疫情過去之後,我們才能知曉這一問題的答案了。
圖片來源:品牌官網